在“真”和“假”中混日子的胡屠户

大多人都为《范进中举》中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哑然失笑,他前后颠倒的话语,表里不一的行为,更是令人捧腹,虽然全书中他的戏份不多,但这个自以为是又死要面子的“丑角”,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真”和“假”中混日子的胡屠户


胡屠户首次出场是在范进中了秀才之后。他手里拿着大肠与酒前来祝贺,而这祝贺更像开批斗会,更像为自己颂德,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使你中了个相公,所以带瓶酒来贺你。”

胡屠户蛮横粗鲁,将范进中秀才归为自己积的德,当然十分可笑。在胡的眼中,即便中了秀才,范进也仍是个弱小的可以随意欺侮的人。范进中秀才到底是不是他积的阴德,这根本不用去讨论。胡屠户的头脑中有的全是世俗名利,甚至连亲情都可以忽略不计,“我女儿也吃些;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几十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自己是屠户,女儿虽然出嫁了,婆家条件不好,可胡屠户却毫无周济的意思,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在他的话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情节中,胡屠户的真与假是混在一起的。

对自己的女儿尚且如此,范进要借钱去乡试更可想而知了: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不要得意忘形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屁!’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过意不去,舍给你的,如今疑心就想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赚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娘和你老婆才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到钱把银子,都给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得范进摸门不著。(选自《第三回》)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胡屠户眼中的范进“尖嘴猴腮”,绝对不是个福寿之相,有福之人是像城里张府之人“一个个方面大耳”,从这点出发,他百分之百认为范进是中不了举的,去了也是浪费钱财,所以将范进骂了个狗血喷头。可打脸的是,“尖嘴猴腮”一副薄禄相的范进竟偷偷跑去参加乡试,而且中了亚元第七名。胡屠户的观人之学这次失灵了……


在“真”和“假”中混日子的胡屠户


范进喜极而“疯”,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随后胡屠户又有了下面高超的言论:

“我时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你们不知道,我小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三十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说罢,哈哈大笑。(选自《第三回》)

胡屠户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论,很显然有一次是假的。读者一看便知,他的第二次言论与事实不符;这次造假,只是胡屠户的自我吹嘘而已。他的夸夸其谈并不会对任何人造成伤害,所以大家也乐得看他搞笑,就权作听相声吧,于是“众人都笑起来”。其实众人心里有数,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胡屠户的真与假是互换不了的:

“(范进)她媳妇儿,是庄南头胡屠户的女儿,一双红镶边的眼睛,一窝子黄头发,那时在这里住,鞋也没有一双,夏天靸着个蒲窝子,歪腿烂脚的。而今弄两件尸皮子穿起来,听见说做了夫人,好不体面;你说那里看人去!” (选自《第四回》)


在“真”和“假”中混日子的胡屠户


何美之浑家的八卦之言点明胡屠户女儿的真实底情,原本是个有不少缺点的女子,三十多岁才嫁给范进也是出于无奈,这可算是“门当户对”?哪里是胡屠户有什么高大上眼光呢?

“真”与“假”交织在一起,真得可悲,假得可笑,虽然胡屠户自我感觉良好,自认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平民百姓,“若是家门口这些种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可偏偏他又狗肉包子,难上得席面,在亲家的丧事上,“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著量白布、秤肉,乱窜”。这跟他的见识与社会地位有关,毕竟只是个卖肉的,可是他对外人宣称起来就不得了。

“可不是么!自从亲家母不幸去世,合城乡绅,那一个不到他家来;就是我的主顾张老爷、周老爷,也在那里司宾。大长日子,坐著无聊,只拉著我说闲话,陪著吃酒吃饭。见了客来,又要打躬作揖,累的不得了。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做这些事;欲待躲著些,难道是怕小婿怪?惹绅衿老爷们看了,说道:‘要至亲做甚么呢?’”

胡屠户如此的吹嘘,别人不明就里,他又演技非凡,说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如临其境。故而非常见效,“和尚听了,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面”。他就在这样的真与假中混得有滋有味。

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欺人手段,在《儒林外史》中被众多的人所利用,而且屡试不爽。这种现象与当时社会的信息不发达有关,因为人们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给爱钻空子的人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行骗”,当然这也与当事人的人性有关。

还有一个细节也很有意思:

范进即将银子交给太太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银子;顺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给他道:“方才费老爷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爷拿了去。”屠户把银子置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道:“这个,你且收著;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爷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个情节,更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时,将自己的眼睛蒙住,然后说自己藏起来一样,胡屠户更是真得可笑,假得可爱。但这也是当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些人的真实写照,只不过《儒林外史》用更加直白的手法将其写出来了。这种骗人的小把戏,谁也不会当真。但就是这样的“真”与“假”的巧妙结合,让胡屠户这一人物形象更加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书中胡屠户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他的种种“真”与“假”交织在一起,将他颠三倒四,表里不一,强横野蛮又胆小怕事的性格完全展示了出来。他是《儒林外史》中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之所以如此成功,就在于其现实的真与话语的假的和谐共生,正是这种水乳交融的高度的契合,达到了极好的讽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