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建興鎮清代建場

舊稱建興場,建興鄉

發展到現在

已經成為上五區(升鍾、大橋、伏虎、建興、定水)的重點城鎮

南部縣第一人口大鎮

全鎮擁有近10萬人口

放眼全國,十萬人口的鎮級城鎮,實屬罕見

建興鎮更是全國重點鎮之一,也是四川省首次公佈的商貿重鎮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200年前的建興鎮

對建興的印象

最直觀的表現為建興標誌性建築,地名等

而,對建興的發展歷程

最直觀的記錄載體除了老照片

就是地圖

地圖,暗藏歷史“密碼”

最能體現建興鎮的變化與變遷

跟著老地圖

開啟穿越之旅吧~

近日,“掌上建興”小編走訪民間,收集到了幾張200年前的手繪地圖。

手繪地圖?

還是200年前的?

沒錯,這是一些手繪的清朝時期的地圖,尤其珍貴!!!

全網

首次公佈

包括南部縣,流馬鎮,碾埡鄉,三官鎮,龍鳳鄉,建興鎮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在清代

建興只有一條街

平橋、響水橋,建浩寺,佛龕寺早已聞名

河流、橋塔、廟宇、庵堂

……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這些地圖,迄今已有近200年

這清代手繪地圖

到底長啥子樣子?

下面,趕緊跟隨小編的鏡頭,來看清代時期,南部縣,流馬鎮,碾埡鄉,三官鎮,龍鳳鄉,建興鎮的手繪地圖

南部縣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流馬鎮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三官鎮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原碾埡鄉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原龍鳳鄉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重點來了

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來了

細數過往的舊時光

建興很多地方或許已經消失或是正在消失

如果舊風景註定從此消失

那就在清代時期的手繪老地圖中

尋找它們的蹤跡吧

讓我們隨著“掌上建興”的腳步

一起感受下

建興鎮清代

手繪地圖

感受清代時建興風貌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建興鎮地圖

年份:清朝道光年間

(1824年-1850年)

(下稱:清朝)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該清代手繪地圖,繪製與1824年-1850年期間,至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從清代時的建興鎮地圖來看,當時建興場中心,只有一條主街,貌似就是今天的老街至牌坊街,場鎮中還有大片房屋。

而清代時,建浩寺與佛龕寺(飛龍山公園)都早已存在,這都屬於大型的寺廟。

當然,清代的建浩寺,從地圖上來看,並不是在現在的位置。

從當時的地圖上來看,清代時期的“建浩寺”,緊靠寶馬河,與“興福庵”隔河相望。

具體地點,小編暫時保密下,後續建浩寺內多“內幕”,敬請關注“掌上建興”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聽聞那時,建興兩大寺廟的香火非常旺盛,南部縣方圓幾十裡,數千信眾都來兩大寺廟上香膜拜,歷經幾百年,建興兩大寺廟,香火也從未間斷過。

當然,建興還有其他一些小的寺廟與庵堂,廟觀等。

小編根據地圖,一一列出,供大家參考,有些已經不存在了。

觀音庵:靠近二房灣

胡家廟:靠近二房灣

回龍寺:靠近棗兒埡

玉皇觀:靠近河邊樓

白鶴觀:靠近白鶴井

龍池寺:靠近楊家壩

玉皇觀:靠近李家橋

黃花寺:靠近鳳埡

(現為黃瓦寺村)

東嶽廟:靠近鳳埡

寨雲觀:靠近鳳埡

(現為賽雲觀)

龍圖寺:靠近黃家壩

(注:解放後,更名為【河圖寺】,後期,“掌上建興”會單獨介紹“河圖寺”)

國治庵:靠近陳家壩

東龕寺:靠近黃家溝

王爺廟:靠近建興場中心

萬壽宮:靠近建興場中心

禹王宮:靠近建興場中心

護民庵:靠近建興場中心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過江樓村

(現為過間樓村)

位於原龍鳳鄉境內的【過間樓村】,在清代時(1824年至1850年)(如上圖),原址確的實有一座雄偉的大樓,大樓建築也非常有特點,整座大樓橫跨河流,在清朝時期,這也是一個大膽,前衛的設計,故取名【過江樓】,形容大樓的氣勢磅礴;後期,更名為過間樓村。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建興場鎮的橋,從地圖上來看,建興場鎮上的“拱背橋”當時都沒有在地圖上,可能當時橋是有的,但還沒有名字,也並不知名。

而響水橋、平橋早已存在。

平橋的名字在清朝時候,稱為“雙龍橋”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平橋以前的名字

叫做“雙龍橋”


南部縣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曝光!帶你穿越建興200年!


(點擊圖片可放大瀏覽)

響水橋

而通往建興鎮中的“響水橋”,在地圖上的標示非常清楚,也早已聞名。

響水橋位於建興鎮黃家壩村境內,處於建興平橋左側,古時候此處因流水時發出響聲而命名為響水橋。

此橋是建興鎮中,黃家壩村等村出行必經之路。


建興鎮清代手繪地圖

見證了建興的變遷

也見證了建興的發展

是一個時期歷史的縮影

這樣珍貴的手繪地圖

更具有與眾不同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

地圖就是歷史

建興清代手繪地圖

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實屬精品

更值得我們去珍惜,去探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