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臣周公(中)1

孔聖人一生推崇的人不少,大抵都是世之楷模典範。但是要說他最為尊崇的,估計只有周公一人。從歷史的方方面面看,周公這個人確實有本事,人格魅力也沒得說,而他所開創的很多舉措甚至奠定了中國後世歷史上很多政策的格局。


當然啦,周公本人地位超然,他的長子後來被封到了魯國,他本人是孔子的“父母國”——魯國之祖,所以於公於私,都值得孔子一拜。

我們一般所謂的周公,實際上特指“周公旦”,因為這個人姓姬,要是俗一點也可以叫“周公姬旦”。他的私邑封地在周,本人是王卿之首,上公的身份,所以管他叫周公。


所以“周公”其實是一個介乎於職位和尊稱的一個稱呼,或者說原來是一種職位稱呼,歷史上有好幾位周公輔佐歷代周天子。只不過因為在周公旦在這個任上幹得實在是太過出色,所以人們往往將他與官職等同化。


相類似的還有“太史公”,本來是對史官的稱呼,司馬談、司馬遷父子二人都曾經擔任過太史公。但是司馬遷實在是太過著名,所以人們一提到這個詞,往往只會想起司馬遷。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1

按照《泰誓》的記載,周武王在孟津渡口對著所有人說“予有亂臣十人。”其中排在第一的就是周公。只不過這份史料真實性一直存疑,周武王極有可能沒說過這種話。而且周武王在世的時候,周公僅是相當於周王室的祝官,巫師一類的人物,偶爾占卜一下禍福,搞一搞祭祀工作,但遠遠擔不起重臣之首。


周公真正發光,是在周武王死後。


周公之所以被世人傳頌,可以歸結為三點:平、設、禮


古來無數典籍都記載了周公的禮賢之舉:武王滅商,周公專門跑去請教商朝的大數學家商高,這才有了《周髀算經》;周公的長子伯禽被封在了魯國,周公特意囑咐他: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你別因為當了魯國國君就輕慢別人,我是文王兒子,武王的兄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代行天子之職,不比你厲害?有賢才來訪,我頭髮都來不及梳、飯都來不及咽,趕忙吐出去(就跑過去接待),就怕因此失去人才。


曹操曾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握髮吐哺”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儒家崇尚周公,跟儒家不太對付的墨家,對於周公也是推崇備至。墨子在批評教育弟子的時候,就曾經援舉周公的例子,說周公“朝讀書百篇,夕見漆(七)十士。”早上要閱讀百篇書籍,到了晚上還要馬不停蹄接見七十位士人。


更何況周公身居高位,總覽朝政。


國學茶館 | 亂臣周公(中)1

禮賢下士,是周公個人品行的集中體現。而平亂與設制,則彰示了周公在政治上的過人之處。無論是婚喪嫁娶、輿服職揆、建禮百神、禮樂宗法,所有的一切追溯起來,似乎都能追到周公的頭上。


那麼他又是如何影響中國歷史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