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


原创 无国界湖北代表处 無國界社工 今天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4月11日下午,由杨受成慈善基金和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联合主办的“挑战与突破: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医养结合”线上研讨会顺利举行。

在危机和灾难当中,老年人作为脆弱群体,遭受更大的苦难和打击。在这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抗争的过程中,更是如此。我们看到的很多病患都是老年人。人口老龄化本身也是全球的议题,我们国家在宏观战略和具体布局政策方面都明确的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推进有利于老人的整体环境,开展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产业发展。经过此次疫情,医养结合相关的政策,机构管理,发展方向势必会有一些新的挑战,我们也亟需在这样的重大事件后,及时总结,反思,以应对新的变化。这场研讨会,嘉宾从理论到实践为大家带来了非常多的思想的碰撞和实务的经验。

主题分享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隋玉杰 教授

《社会连结:新冠肺炎疫情中老年人照护的反思》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隋玉杰教授强调了在疫情当中,帮助老人建立更好的社会连结的重要性,通过帮老人获取有效、正确的信息,医院、社会组织医养的联动给老人支持的联结,还有建立老人朋辈小组的连结,这些都能为身处困境的老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冯文 教授

《信息化社会中,医养结合服务的机遇和挑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冯文教授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针对老人医养结合的层面,信息产品供方需方两边的对比分析,既强调了信息产品对老人健康,社会连结,养老动态以及突发危机当中的重要作用,也提醒我们思考,信息产品对于老人的适用度是否在真的有效?此外面对现代社会机构、家庭结构的变化时,照顾老人除了信息产品,老人们自身是否还需要外界其它特别的支持?我们国家特有的健康观生命观传统,或许不是信息技术可以完全涵盖和解决的。在这个疫情当中,对于信息化与养老服务之间的关系,通过冯教授的分享,大家有了一些新的视角和辩证的思考。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罗筱媛 医生

《疫情下养老院感控管理》

来自九如城康养集团的罗筱媛医生详细的分享了疫情中养老院感控管理。九如城集团在疫情期间实施了非常严格的感控管理,最大限度阻断感染源,最大限度保障了所有人员的安全健康。从防控物资保障、食品卫生与餐饮供应、到建立长者与家属沟通渠道、再到员工的管理和关怀、管理层的责任明确,方方面面,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他们的经验被国家民政部认可,并推出《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一书。值得国内外养老机构学习,借鉴!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关锐煊 教授

《精神健康在医养结合上的重要性》

香港浸会大学关锐煊教授跟大家强调精神健康在医养结合上的重要性,分享了抗疫的长者健康精神模式,额外强调了医务社会工作在提供精神健康服务当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老人,还有其家属,医护。此外,运用正向心理学,推动社区层面的医养结合,我们的路还很长,大家都要努力。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吕莹 老师

《以武汉某街道“特殊老年人关爱社工项目”为例分享社区老年人服务》

来自武汉泽霈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吕莹女士给大家分享了武汉某街道“特殊老年人关爱”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项目真正关注到社区当中老人重点人群,如高龄、空巢、残疾、精神障碍等,通过精细的项目设计,服务对象和社区的评估,根据不同老人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服务。正因为这样的社区老人照顾服务的铺垫,在武汉疫情爆发后,该街道社区的老人们得到了照护。让我们看到了,针对老人弱势群体,面对公共卫生危机,预防层面的重要性,社区联动社工机构、志愿者、医院一同在医养结合层面,可以做的很多,还要做的也很多。

圆桌论坛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刘国亮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叶秀梅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杨金惠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胡红

在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环节,来自实务领域的嘉宾也各自分享了在这次疫情当中的宝贵经验。天津和平益美嵌入式社区养老院理事长刘国亮老师分享了疫情期间他们院里与老人一同抗疫的无微不至的互动和照顾;深圳春暖社工机构叶秀梅分享了他们服务的老人院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运用资源开展针对老人的人文关怀的服务;成都市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老师扎根社区20多年,给我们分享了在成都这个社区营造气息浓郁的城市,与老街区的老人们共同抗疫的故事和思考;最后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杨受成慈善基金孤老善养服务项目组社工胡红与大家分享了疫情期间,封城封路,线上社工如何为农村福利院里的孤寡老人提供服务、链接资源、利用契机促进老人卫生行为习惯改变的故事。

在这个冬去春来,转眼临近初夏的时节,我们已经与疫情斗争了近3个月了,横跨了近3个季节。世事无常但是生命如此可贵,美好。尊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在这个时间邀请了我们嘉宾,有心的人们参与到研讨和论坛中,希望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更好的陪伴长者,走人生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一天。医养结合不是一个口号,或者一个热点,是需要无数的人,无尽的努力,在点滴当中积累,摸索,共同提高老人群体的生命质量和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氛围。我们一起努力!

稍后,我们会把嘉宾们的演讲剪辑出来,在此平台与大家分享!

谢谢关注!

文|周甜

审核|Lina、周甜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杨受成慈善基金

孤老善养服务计划

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博士以个人名义于2008年成立杨受成慈善基金,专注于推动长者善终服务的发展,曾资助兴建多家长者服务中心,计有“杨受成慈善基金保定老年公寓”、“杨受成慈善基金(顺平)老年服务中心”、杨受成慈善基金(雄州)老年服务中心”、“杨受成(中国.顺平)关爱老年中心”以及“杨受成(中国.昌黎)关爱老年中心”,以上均位于河北省;2019年,“杨受成(中国.阜宁)关爱老年中心”在江苏省正式投入服务;另有两家位于广西省尚在兴建之中,包括“杨受成(中国.永福)关爱老年中心”“杨受成(中国.扶绥)关爱老年中心”;连同早年已经投入的项目,包括香港“东华三院杨成纪念长期护理院”及湖北“杨受成(中国.武汉)关爱老年中心”,杨博士名下现共有十家长者服务中心,另有河北“杨受成慈善基金保定儿童福利院”。

2007年起,获杨受成慈善基金资助,无国界社工在湖北省慈善总会支持下,在湖北省荣军医院开展“杨受成慈善基金孤老善养服务”,率先在湖北省乃至领先全国开展医务社工服务。计划以“身心社灵”为服务框架,正向心理学为设计,通过专业社工手法(个案管理、善终服务、文化活动等形式)让老人感受到爱和关怀,陪伴他们有尊严而无憾地渡过人生最后阶段。服务对象主要为湖北省“8+1”城市圈的“三无”、“五保”孤寡老人。此项目是全国首个引入香港社工与内地医护合作的计划,推行十多年以来成功打破中国传统对死亡的忌讳,所作的贡献备受认同,先后获颁2007年民政部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提名奖及2008年湖北省爱心慈善奖。

联系我们

接受挑战,勇往无前——疫情下的医养结合初探|论坛顺利完成


聆听·尊重·守护·同行·善终

始于2007· 依然关怀

地址:杨受成(中国·武汉)关爱老年中心(湖北省荣军医院院内)

电话:180 8603 4149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