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t新西蘭被稱為是“畜牧王國”。作為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人口僅約439萬,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但其畜牧業卻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也是世界上人均擁有牛羊最多的國家。新西蘭70%以上的畜產品出口外銷,佔農牧業出口總值的90%以上。其中,奶製品、羊肉、鹿肉、鹿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居世界第二位。取得如此驚人成就,成功秘訣是什麼?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國內現代牧業借鑑呢?帶著問題,國內企業經常組織考察團飄洋過海去取經,希望揭開新西蘭神秘的面紗。下面,小編給你爆點料,希望能碰撞出一些創業靈感。

一、牧場實地探秘

新西蘭地廣人稀,氣候溫和,天然草場和人工牧場佔全國面積51%,具備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畜牧養殖以家庭農牧場為主,牛羊養殖大部分採取放養方式。當地政府對發展畜牧業非常重視,大力支持人工草地種植。據瞭解,新西蘭草地建設始於19世紀初或中葉,國家無償投資建設水、電、路基礎工程;家庭牧場建設可以申請無息國家貸款。目前,新西蘭人工草地佔草地總面積67%,並全部圍欄化。草地利用方式均以放牧為主。草地產量高、質量好,為畜牧業提供了充足的草料來源。有的人工草地是幾十年前播種的,至今仍然長勢良好。

在新西蘭奧克蘭的一個牧場,綠草如茵,綠樹婆娑,百花盛開,成群的牛羊在蔚藍的天空下,徜徉其間,呼吸著特別清新的空氣,處處呈現“風吹草低見牛牛”畫面。據一家牧場主介紹,他的牧場現養了365頭奶牛,勞動力只有2.5個,奶牛是放養的。草場用圍欄分割成66區,一區一區輪牧,放牧過的草地一般在23天左右可重新長出新草來。由於新西蘭的奶牛吃的是草場上的鮮草,產奶量很高,年單產可達約9噸,遠高於國內單產水平。夏天牧草生長旺盛,奶牛吃不完,一般會安排青儲為奶牛過冬做準備,秋冬季青草不夠吃時,以乾草、玉米作為補充飼料。奶牛在冬天進入幹奶期,主要吃飼料和添加物。牧場擠奶用的魚骨形設備,據說已使用40多年,使用狀況正常穩定,由此可見其質量相當好。

據主人介紹,他們的奶牛一般不會有什麼疾病,只要定期注射一支防疫針,即可預防七種疾病;所以擠奶前也不用消毒,擠出後再消毒,儲存在5度以下的儲奶罐內,由恆天然公司定期來收購。環保方面,將牛糞放入處理池,過濾後用噴灌系統灌溉草地,實現循環利用,不存在汙染環境的問題。所到之處整潔乾淨,說纖塵不染也不為過。

牧場還飼養了1300頭山羊,品種主要是撒能奶山羊,全部實行圈養。牧場僱傭了8個勞動力。薩能奶山羊原產於瑞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奶山羊品種之一,是奶山羊的代表品種。現有的奶山羊品種幾乎半數以上都不同程度的含有薩能奶山羊的血緣,具有典型的乳用家畜體型特徵,後軀發達,被毛白色,偶有毛尖呈淡黃色,有四長的外形特點,即頭長、頸長、軀幹長、四肢長。公、母羊均有須,大多無角。該種山羊早熟繁殖力強,多產雙羔和三羔,產奶最高記錄可達3噸。飼餵採用精料和青飼料相結合的方式,種公羊和種母羊分開飼養,種公羊的日糧要營養價值高,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最具特色是精料的餵養,餵養設備呈圓形,共有72個站位,每位上有一個鬥形桶,精料放入桶裡。設備不停慢慢自動旋轉,羊依次進入,一邊進一邊出,轉一圈飼料基本就吃完了。而青飼料的餵養則不同,人工割草打碎後用機器人配送到羊圈的每個凹槽,供羊群食用,自動化程度高。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鹿

新西蘭還有特色的羊鹿養殖場。羊鹿場飼養了綿羊以及新西蘭獨特的羊駝。據介紹,羊駝性情溫馴,伶俐而通人性,每頭大概7000-10000紐幣(約人民幣3-4萬元)。羊駝有著很好的食物消化能力和適應艱苦環境的能力,喜歡群居、喜歡沙浴,易於飼養管理,放牧和圈養方式都可以。羊駝毛強度大、韌性好,保暖係數是棉花的2.5倍,手感如絲綢,且不變形,價格昂貴,被人們稱為“軟黃金”。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可愛的羊駝

二、成功經驗小結

經過小編分析,總結出新西蘭畜牧業的幾個特點:

1、種草重科學

一是選擇性播種。根據土壤肥力、酸鹼情況、區域氣候、海拔、降雨量、利用方式等選擇最適宜的草種。土壤肥力差的地塊,種植耐瘠薄的品種;降水量少的區域種植耐旱品種;地勢較高的地方種植耐寒品種;酸性或鹼性較強的區域,種植耐酸或耐鹼的品種。比如,白三葉一般播種在相對溫暖的區域,紫花苜蓿一般播種在ph值為6.2~6.5的土壤中;當土壤的ph值小於6.2時,一般播種白三葉或紅三葉。二是根據用途播種。放牧型草地種植耐踐踏型牧草品種,供育肥使用的草地種植營養價值較高的牧草品種。同時,注重禾本科、豆科、菊科、車前科等牧草的合理搭配,以保證家畜營養平衡,滿足家畜生長髮育需要。三是重視配方施肥。

牧草生長要消耗土壤中的養分,為此,新西蘭各農場非常重視及時補充土壤肥力,一般每2年要委託專業化的服務公司進行一次測土,測定內容包括ph值、有效磷、硫、主要礦物質(鈣、鉀、鎂、納)等,並由專業服務公司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進行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頃每年補施氮肥150公斤~200公斤。若不定期施肥,將受到政府的嚴厲處罰,從而確保土質優良。四是普遍實行混播。新西蘭在草地管理技術上,通過清理、施肥、播種(豆科牧草與禾本科牧草混播)和草地圍欄化來興建穩產高產優良的人工草地。牧草種植至少要有兩個以上品種進行混播,根據土質(如ph值)和地形(坡地、平地)確定混播牧草品種的適宜組合。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無芒雀麥、菊苣、車前草等品種是新西蘭牧草混播時的主要選擇品種。五是多種措施除草。為防治雜草,在更新草地、重新播種之前,都要使用滅生性除草劑,以殺死雜草、灌叢及其他所需淘汰的牧草。此外,牧草主要選擇在秋天播種,由於氣候較冷,不利於雜草的生長,更有利於所種植牧草的生存。草地放牧以後,要將未放牧的草及時刈割,以便抑制雜草、毒草,並使新生長的牧草修剪整齊。

2、用草有計劃

新西蘭放牧草地的管理核心是“配糧”,即以草畜平衡為前提,實施“以草定畜、依畜配草”的策略。具體做法如下:一是科學測算用草量。各農場都會依據全年牧草生長規律,認真測算各季節及全年的牧草生長量,以此確定各季節家畜的適宜載畜量,以及淡季所應提前貯備的牧草量,實現全年牧草供應總體平衡。二是全面實施劃區輪牧。劃區輪牧是新西蘭最普遍、最基本的做法,實現“以欄管畜、以畜控草”。每個農場都會根據自己草地資源情況以及各個季節家畜放牧需求,以固定圍欄的形式將草地劃分為若干區域。每塊小區放牧時間不超過2天,保證草場不受破壞和牧草的優質生長。通過興建人工草地,極大地提高了天然草地的利用率。天然草地一般每公頃可養1只羊,人工草地可達5~6只羊。目前,新西蘭平均每公頃人工草場生產奶438公斤、肉類76公斤、羊毛45公斤左右,生產效率非常高。三是重視淡季牧草儲備。為減少生產成本,新西蘭家畜一般不喂精料。為此,搞好淡季牧草的儲備是畜牧生產的重要環節。各農場都會在牧草生長旺季收穫最好的牧草進行青貯。青貯工作一般委託專業化的服務公司負責,以保證青貯的質量。同時,各農場還會為家畜越冬預留一定的專門草地,以保證家畜在冬季也有適量的新鮮草料。

四是善於以畜管草。充分利用牛羊採食牧草的不同特性來管理草地。新西蘭的農場一般都會結合牛羊飼養,即使是專門的養羊場通常也會飼養幾頭牛。羊喜歡吃嫩草,牛喜歡吃老草和枯草,羊吃過的草地再讓牛吃,不僅提高了草的利用率,而且也有利於防止雜草。

3、管理重細節

新西蘭人堅信只有良好的管理,才會有較好的效益。因此,農場把家畜當成工業產品進行生產和管理,特別重視細節。一是定期稱重。通過稱重及時瞭解每頭(只)家畜的生長速度,並記錄在案,以便及時調整放牧方式和營養結構。同時,通過稱重,及時發現和淘汰不良的家畜。二是信息建檔。新西蘭所有的家畜都必須佩戴電子耳標,耳標詳細地記錄著家畜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時的羊羔是單羔還是雙羔,防疫、驅蟲時間等。三是簡便打理。每個農場都有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小型設備,將羊進行仰面固定,然後在固定架上進行斷尾、去勢、接種、驅蟲、戴耳標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勞動效率,也保障了家畜健康生長。

四是幼畜分養。幼畜出生後,及時與母畜分群飼養,集中保暖,集中哺乳,並設置單獨的、質量較高的草地供幼畜放牧(牧場根據幼畜的營養需求均種植了專門人工草地)。這不僅有利於增加幼畜的營養水平,也有利於幼畜提前斷奶,更能促進母畜生長,促進母畜發情。

4、機械化程度高

機械化代替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如牧草的種植和管理、飼料加工、擠奶、剪羊毛、屠宰和加工、運輸、冷凍等,主要依靠機械設備完成。新西蘭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每年生產肉0.92萬公斤,奶5.2萬公斤,高於世界上所有的畜牧業發達國家。

三、“1+1>2”的跨界思維

大力發展畜牧業是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護社會穩定的一項重大舉措,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新西蘭畜牧業經驗對國內個體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也產生了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實行規模飼養,集約經營。

新西蘭以家庭農牧場為主,但經營方式比較集約化。新西蘭飼養牛、羊的農場平均規模為538公頃,擁有2600只羊和214頭牛。養牛和養羊農場的規模越來越大,佔總數43%的大農場擁有全國66%的牲畜, 而其餘57%的農場只佔有33%的牲畜。新西蘭畜牧業發展總趨勢是牧場數量減少,飼養規模擴大,單產水平提高,畜產品總產量穩定增長。

二是注重品種開發,形成特色。新西蘭通過多年的選育和不斷的引進歐美優良品種,目前飼養的牛、羊全部是良種。新西蘭還非常重視特種經濟動物的繁育及開發利用。羊駝,就是從南美洲的古老畜種中引進。目前,新西蘭約有羊駝50萬隻。羊駝絨毛及製品,己成為當地出口和旅遊創匯的"拳頭產品"。此外,還注重高產優質牧草品種的選育工作,主要品種有三葉草、苜蓿和黑麥草等。目前,已普遍採用先進的生物基因工程技術進行牧草(飼料作物)的育種工作;設立專門經營牧草種子公司和種子繁殖場進行牧草種子的選育、繁殖和加工,由國家授權的種子檢測部門進行牧草種子的檢驗和監控。同時,採用先進實驗方法,研究草地牧業低成本、高產出的最佳模式。

三是要有跨界思維,實現"1+1>2"。

新西蘭注重把畜牧業與現代旅遊業結合起來,向"騎在遊客身上的國家"轉變,為國家創匯帶來滾滾財源。牧場與旅遊結合,開放參觀,設有住宿酒店及射擊、射箭、飛鏢投擲等場所,尤其是羊駝、鹿等有很高的觀賞價值,遊客置身於靜態的觀賞和動態的娛樂而流連忘返。

在國內,跨界融合發展逐步成為農牧業發展新業態,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近年來,浙江武義縣不斷推進農業跨界融合,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被列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該縣通過“農業+旅遊+文化”,把農業資源包裝成產品、轉化為財富,突顯農業經營中的美麗元素、文化因素,成功培育千丈巖、大博金一樂園、蓓康靈芝園等一批農旅融合項目,累計培育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市級農旅融合示範點4個,建成休閒農業觀光園區(點)30個,農家樂190餘家,2017年接待遊客290萬人次,休閒觀光農業總產值2.7億元,增加農民收入1.8億元。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十里荷花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水稻彩化田項目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生態牌、吃生態飯,必將成為農村發展的一條新路,跨界融合發展也必將成為現代農牧業發展富有生命力的新模式。

“畜牧王國”“1+1>2”模式對現代農牧業發展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