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幾乎個個嗜酒如命,誇張點說,《水滸傳》整部書的情節都是靠喝酒串聯起來的,很多故事都是發生在酒館裡。梁山好漢兄弟見面喝,打了勝仗喝,逢年過節還是喝,幾乎頓頓有酒,無酒不歡。梁山好漢沒有飯吃可以,但是沒有酒喝絕對不行。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時候,喝了整整一大桶酒,武松景陽岡打虎之前喝了十八碗酒。好漢們個性豪放,酒自然是少不了,可是水滸傳裡對喝酒的描述也太頻繁了,宋朝人真的那麼愛喝酒嗎?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武松喝酒

事實上,宋朝的喝酒之風還真的很興盛。北宋時期釀酒業非常發達,根據《宋會要輯稿》記載,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僅東京一個城市生產的酒麴就有220萬斤,當時對酒的需求之大可見一斑,那時的東京酒店林立。宋朝人愛喝酒,除了美酒香醇,本身就吸引人之外,其實還與當時的酒政有關。

宋朝採用榷酒法對酒的生產和銷售進行管理。禁榷制度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政府對一些重要商品實行專賣的制度。榷酒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酒專賣法。北宋時期的榷酒制度主要包括榷酒制、買撲制和特許酒戶制三種。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古法釀酒

北宋的都城東京實行的是榷曲制。榷曲制就是官府以控制酒麴的方式,控制酒的生產和銷售。酒戶要想賣酒,必須要購買政府專賣的酒麴,然後再用酒麴釀酒。官府通過控制酒麴的生產,就可以控制酒的產量 , 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稅收回報, 又不需要僱人釀造和銷售 , 極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買撲制大概就相當於現在的承包經營,政府對酒的釀造和經營場所進行拍賣,出價高的人就獲得酒的生產權和銷售權。但是買撲戶一般是地方上有權勢的家族。

特許酒戶制就比較容易讓人明白了,酒不是誰都能賣的,必須向官府交納相關稅賦後才可以。而且有嚴格的區域限制,在官酒銷售區是絕對不允許民間酒戶賣酒的。

北宋從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備的榷酒體系,當時的官府也從榷酒法中獲得了極其豐厚的稅收。整個宋朝,榷酒收入都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兩宋財政史》研究,宋代的榷酒收入僅次於兩稅和鹽稅,位於第三位。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清明上河圖局部

那麼宋朝的酒專賣制度跟梁山好漢愛喝酒有什麼關係呢?要說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說一下北宋的財政壓力。宋代的軍隊採用募兵制,這種制度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財政支出。據說宋代的軍費支出佔整個國家財政支出的百分之八十。酒稅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官府軍費的重要來源。

面對巨大的財政支出壓力,官府想方設法增加稅收。為了提高榷酒收入,北宋政府傷透了腦筋。提高榷酒收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高酒價。但是這種方式的作用有限,酒價太高以後,百姓喝不起,反而沒人買酒了。所以怎麼讓老百姓多喝酒,才是提高榷酒收入的關鍵。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梁山好漢喝酒

當時的都城東京,官府為了多賣酒麴,甚至想出了攤派的方法,強制酒戶和老百姓買酒。據《宋會要輯稿》記載,東京官府曾下令,在某酒店附近的三千戶人家,每天要去酒店買酒。喝酒都成了政府攤派的任務了,想不喝都不行。

據《宋史》記載,有的地方為了增加稅收,居然在老百姓家裡婚喪嫁娶的時候,強制人家多買酒。由於官府想方設法多賣酒,也催生了酒家絞盡腦汁勸人酗酒。據《東京夢華錄》記載,“諸酒店必有廳院,廊龐掩映,排列小閣子,吊窗花竹,各垂簾模,命妓歌笑, 各得穩便。”為了讓客人多喝酒,酒店專門招歌妓哄客人開心,以達到讓客人多喝甚至酗酒的目的。看來現在酒吧和KTV裡專門勸客人開高檔紅酒的“公主”,其實早在宋朝就已經有了。

《水滸傳》梁山好漢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或許與宋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魯智深喝酒

酒精本身就具有成癮性,再加上政府的鼓勵,北宋時期喝酒成風,不管是官僚士大夫,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有喝酒的習慣。依據李春棠的《從宋代酒店茶坊看商品經濟的發展 》一文中的計算,東京每年釀造的酒有8000萬斤之多,平均每個人一年喝掉50多斤酒。

所以《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愛喝酒並不奇怪,那個時候喝酒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們可以從《水滸傳》裡看到,不光是好漢們愛喝酒,連潘金蓮、閻婆惜這樣的女性也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