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10月18日早上,用戶反饋哈羅單車在南京,杭州等地掃碼時提示“抱歉,網絡開小差了,請稍後重試”,一大波網友起鬨“我的全勤獎泡湯了”,將沉寂已久的共享單車又推上了熱搜

想當年共享單車剛出世時風光無限,意氣風發,一時間從北上廣深到三線小城都進入了騎行模式,資本也像自來水一樣注入池子,僅2016到2017的一年,共享單車行業就累計融資30億美金,很快共享單車成了流量最大的業務之一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在眾神打架的同時,大家也在尋找多樣的盈利模式以期待擺脫價格戰黑洞,攜帶著巨大的流量和活躍上岸,經過四年的發展,現實卻讓創業者們的心一次次拔涼到透心涼

看著競爭對手在自己身邊一個個倒下,自己卻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加強大,彷彿這個行業的蛋糕,正在一塊一塊的隨著競爭對手的倒下而消散,這是最欲哭無淚的,悟空單車停止運營了,小黃車成老賴了,摩拜賣身美團了,第一梯隊竟如此淒涼

-- 膨脹的蛋糕 --

2014年ofo從校園發跡,2015年摩拜開始鋪大街,2016年共享單車成為潮流,同時“共享”概念大熱,似乎一切都開始共享起來,共享洗車、共享公寓、共享辦公室、甚至共享女友的業務都出來了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雖然共享單車帶火了“共享”概念,單其業務本質上並不是共享,因為所有的共享單車都是投放的新車,而不是對已有閒置資源的共享利用

它本質上其實是租賃,是一種超短期的分時租賃,前身是政府的有樁單車,有樁單車由於其覆蓋面小,停車不便等原因多年來不溫不火,共享單車砍掉了這一業務枷鎖,結束了有樁時代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無樁的共享單車低碳、便利、便宜,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性,而且作為新鮮事物大家都有嘗試的熱情,給人們帶來了社交屬性,辦公室人群的午餐覓食範圍從公司方圓500米拓展到了2000米

在上海和北京試點成功後,作為獨角獸的ofo和摩拜單車開始下沉市場,滲透到三四線城市,同時彩虹單車、哈羅單車、永安行、小鳴單車、小藍單車各色齊放,塗鴉著城市的馬路牙子

-- 資源調動的黑洞 --

共享單車創立初期解決的痛點非常明確,就是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地鐵到公司,從地鐵到家,從家到超市,單車在城市的各個點位自由流通,行成健康的循環,而運維公司只負責造車和維修

但現實卻存在一個資源調動的黑洞,將城市劃分成了若干的熱點區域,地鐵,公司、工廠、商超等都是熱點,是資源的集中點,比如就按拿地鐵和公司的這一段連線為例來說

早上上班高峰期的時候,地鐵站附近的共享單車會大量流向寫字樓,然後就像忠犬八公一樣,靜靜的蹲在寫字樓下等待著不固定的主人下班,在八九個小時的時間裡它們在寫字樓下處於閒置狀態,而地鐵處卻一車難求,使得整個系統的翻檯率特別低

就好像金融系統一樣,一個城市的經濟繁榮程度不是看這個城市的金融儲量,而是看有多少在流通中,如果一個城市居民所有的錢都存在銀行,那麼這個城市的經濟是沒有活力的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共享單車在資源上就陷入了這一黑洞,無論投放幾千萬量單車,最終在流通上都會大打折扣,理想中那種走累了,提胯就上車的場景是沒有辦法自然循環的,自然流通的結果是從無序到有序,從分佈式擺放到集中式擺放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摩拜等頭部玩家不得不加入人工維護的成本,增加調度員和調度車進行資源分配干預,早高峰時蒐羅周邊單車投放到地鐵,白天將閒置在寫字樓下的單車再投放到地鐵和街道,晚高峰時再蒐羅周邊單車投放到寫字樓,一頓操作來提高翻檯率,增加了業務的整體成本,也對單車造成了損壞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哈羅單車楊磊曾表示,哈羅單車平均每輛每天可以被騎6次,對這一數字業內外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最高的每天騎十幾次都是有可能的,但更多的是成排的閒置中,平均每輛每天騎行3次已經很不錯了

-- 盈利模式單一 押金當融資用--

時至今日,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還是靠分時計費,單次騎行的單價在1元到2元之間,而一輛單車的造價多在500到1000元之間,那麼暫且不提維修和運維成本,單造價成本的回收就需要幾百到一千次騎行

共享單車的30min價格從最開始的0.5元,提高到了現在普遍的1元,或者更高一點,很多人表示價格比公交車貴了,誰還騎單車呀?

但其實兩者不存在強競爭關係,共享單車主要滿足的是下了公交車後的距離,或者是公交車覆蓋不到的距離,而和公交車主要的競爭是兩站公交距離內的短途出行,這種等車時間比坐車時間都長的場景下,共享單車還是佔優勢的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共享單車前期大部分都是收取押金的,額度在99元到299之間,第一批創業者ofo,摩拜的快速擴張都受益於此,廠家們都拿押金當融資用,用上一城的押金開拓下一城的業務,甚至備付金都不足夠給用戶提現,這也是造成萬人排隊找小黃車退押金的歷史遺留問題

在行業競爭白熱化階段全面免押,後進的玩家擴張起來就費力一些,除了背靠阿里的哈羅和背靠滴滴的青桔,鮮有大玩家出現

騎行卡也是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摩拜曾經5元一張月卡,相當於5元暢騎一個月,銷售不錯,但禁不起漲價,一漲價用戶就不買單了,所以這一模式沒有成功上岸

此外摩拜還摸索過流量變現,通過巨大的活躍度替第三方商家發放優惠券和廣告,但共享單車用戶的實際行為非常目的明確,只管騎車不戀其他,流量變現的模式也沒能發展起來

盈利模式的摸索,未來任然是共享單車行業的主要任務

-- 政府忽親忽斥 --

共享單車剛出現時,唱衰者們的主要論點就是政府不會同意單車在城市裡亂髮的,但政府的表現這次很寬容,允許這種業務形態生根發芽,因為它滿足了政府另外的關注點,就是低碳出行和交通擁堵

但這種寬容的土壤並沒有太長時間,深圳、杭州等城市最先忍不了,靠對用戶的培養和用戶的素質並不能很好的完成無樁單車的停靠,各色自行車在馬路邊上四仰八叉,堆垛車道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政府在道路兩邊設置了共享單車停車區域,運維商必須將單車維護在區域內,無形中給無樁單車又加了一根樁,不再是完全自由的狀態,除了政府,幾乎有個門臉的地方就嫌棄共享單車,到處可以看到共享單車不得入內的警告牌

-- 開鎖率太低 用戶不玩了 --

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叫世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件是太陽,一件是人心。而共享單車正是一件直視人心的生意,上私鎖是一種貪婪行為,殺傷力更大的是純破壞,找樂子

不是國人禁不起考驗,是人類禁不起考驗,出海美國的ofo幾個月也被破壞的服服帖帖,外國人玩兒起來比國內狠,還是老實做國內市場吧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現在共享單車的投放量依然在上升,但是我們看到騎車的人沒有那麼多了,有一部分原因是一種新鮮事物已經融入生活,共享單車已經是日常的交通工具了,用戶的熱情在減弱

但更多的原因是“開鎖率太低”,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下了地鐵或公交後離公司還有800米的距離,本來跑著去是可以不遲到的,但是你選擇了共享單車,連續掃了3輛車後,一輛顯示維修中,一輛開鎖加載至99%停止,還有一輛開鎖後發現沒有腳蹬子,相信你的內心不是一句MMP可以形容的

特別是小黃車,初期為了快速擴張在產品上粗製濫造,帶低了整個行業的品控標準,現在主流單車中損壞率最高和開鎖率最低的都是小黃車,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用戶帶來了傷害

現在看到一個共享單車的第一反應是“這好的壞的”,長此以往造成用戶在大量場景下的棄用,對整個行業都是傷害

-- 資本寒冬 巨頭成老賴 --

共享單車是重資產業務,在資本面前本來就不討好,但ofo卻能共計拿到十數億美金的融資,堪稱近年來最費錢的項目之一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但這十數億的資本對於資產遊戲來說很蒼白,並沒有使得ofo脫穎而出,和摩拜的一哥之爭難分伯仲,而後又落後於新晉的資產新貴哈羅、青桔,資本眼看這個無底洞短期上岸無望,紛紛放棄了

而ofo創始人戴威前期的高傲,也使得ofo錯過了和摩拜一樣被收購套現的機會,摩拜被美團27億美金全資收購,填平了數億的債務,正在向美團單車過度,未來將會全部被美團單車取代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而前期對ofo頗有興趣的滴滴,旗下已有青桔單車、小藍單車,與ofo的曖昧關係也漸行漸遠,獨自承擔巨大的債務和千萬用戶的押金,被稱為繼賈躍亭之後中國第二大老賴,ofo的失敗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失敗,而且使得投資人對共享單車行業持完全戒備態度

總體來說,共享單車是一種有積極社會意義的業務形態,無論是對出行的便利性、低碳出行、還是緩解交通擁堵都有明顯的積極意義,但需要強力的線下運維能力,在滿足這種運維能力的前提下能否實現企業的自行造血,眼下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ofo老賴了,摩拜賣身了,哈囉系統異常了,沒見過贏家

好的,感謝各位同僚與大官人一起復盤共享單車,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們,或者推薦給您的朋友,覆盤官與您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