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因為一首如夢令,十四、五歲的李清照轟動京城,無人不讀李清照。那是平靜安穩的閨閣歲月,有著少女時代專屬的樂趣與活潑。年輕時的李清照也十分熱衷於過節。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 似是二人有緣。

宋徽宗時期宣和六年,“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說的正是元宵佳節萬街千巷、繁盛熱鬧的場景,從過年開始營造出的喜慶熱鬧氛圍在這一天推向高潮——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笑臉齊聚。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也正是在這個人群似雲浪般湧動,萬家燈火照亮整個汴京城的日子裡,在紅牆碧瓦的相國寺中,

趙明誠對李清照一見鍾情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那時,一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道出了李清照的少年時代裡有著對心上的人純情與羞怯。

  • 又似是命中註定。

據元代人伊世珍《嫏嬛記》記載,趙明誠少年時曾經做過一個白日夢——

趙明誠午睡做夢,夢中讀了一本書,醒來只記得三句:“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實在不能理解其中意思,沒辦法只能將此事告知其父,他父親思索一番後十分高興的同他講,你將會娶一個善於文詞的妻子,因為——

"言與司合",就是言字旁加一個司,合在一起就是詞字;

"安上已脫",意思是安這個字把寶蓋頭去掉,就是個女字;

"芝芙草拔",指的是靈芝的芝、芙蓉的芙把那個草字頭拔去,就是之夫;

合在一起就是詞女之夫,就是說趙明誠會娶一個善於文詞的妻子。

  • 天作之合。

後來,21歲的趙明誠娶了18歲的李清照,夫妻二人琴瑟和鳴,收集金石與字畫,讀書寫詞,好不快活!墜入愛河的李清照,也曾撒過嬌,追問"吾與花孰美?",也曾因為異地戀而寫下"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之苦,而他的夫君更是寫下了數十首詞來回應她,有趣的是,當時趙明誠的朋友們都覺得他寫下這麼多的詞也抵不上他妻子的一句"人比黃花瘦"。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 只願天公不作美。

再後來,山河動盪、顛沛流離。

趙明誠得病身亡,她孤身一人再嫁張汝舟,如果說因為貪圖珍藏財寶娶她的張汝舟是個渣男,那在婚後對她"日加毆擊"的張汝舟還是個家暴男,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李清照一紙訴狀告發張汝舟虛報舉數騙取官職,最終被獲准離婚。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 終不似少年。

歷經世事滄桑,再也沒有那種期盼"三五"元宵的少女感。紹興二十年,定居臨安的李清照謝絕了朋友們想與她共度佳節的好意,因著自己的心境與處境,回憶曾經的美好安穩,不由悲從中來,寫下了《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儘管落日金光燦燦,暮雲色彩波藍,可我心中依舊愁悶焦煩。在這個日子,想起汴京那些繁盛的歲月,想起那因為期盼而盛裝打扮的模樣,現如今容顏憔悴,頭髮蓬鬆也無心梳理,更怕在夜間出去。不如從簾兒的底下,聽一聽別人的歡聲笑語。

其中滋味,真真是讓人聽了難以言說,也難怪著名詞人劉辰翁說道,每每誦讀此詞,為之涕下。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千古第一才女的晚年,竟也是孤苦落寂,著實令人惋惜。

-END

PS:

大家,元宵節快樂!

元宵節|一頭是美好的邂逅,一頭是孤寂的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