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在這個社會里狗是人類最古老的夥伴,對狗的馴化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改變了人類社會的農業革命之前,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員,狗至少已經存在3.3萬年了。而基因組分析表明,貓是在1萬至1.2萬年前才加入人類家庭的。卻能以後來者的身份迅速上位,力壓狗頭,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寵物,貓與狗的數量比大約是3:1。貓如此受歡迎,大概與它更強的獨自主性有關,貓幾乎不需要訓練便會自我梳理,而更喜歡狗的人,對狗所具有的學習能力非常受用,可以極大滿足人類對控制指導以及“養成計劃”的需求。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狗的野生祖先是現在的狼嗎?

我們知道狗從狼演化而來已經很久了,考古學家從一些古代的墓葬中發現一些史前人類埋葬的狼骨骼,這些骨骼已經表現出狗的特徵,包括更小的體型和更短的頜骨。瑞典國立自然博物館的洛夫·達倫及其同事對西伯利亞北部的泰梅爾半島發現的3萬多年前的狼骨頭進行DNA分析,得出兩種可能的結論,要麼狗在這個時間段已經被馴化了,要麼當時的狼分成了兩支,一支是狼,一支是狗的野生祖先。而這種野生祖先現在早已經滅絕了。狗可能是古代狼分成兩支時被馴化產生的。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最近的研究表明,狗的基因中有一些促進幼態持續的遺傳改變,使得成年狗也保留了學習的興趣。這種興趣是在成年狼中沒有。狗的這種學習興趣不但幫助狗掌握了人類指派的追蹤、取回獵物等重要的技能,還讓它們喜歡學習和表演一些小花招,增加它作為寵物的魅力。重點還有,雖然狗在與同類玩耍時經常爭搶一些物品,但當玩伴是人類時,它們更願意充當輔助協作的一方,這也對它們與人類建立親密關係有所幫助。另外狗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雜食性,科學家通過遺傳學分析發現,狗輔助消化澱粉的基因與狼的基因明顯不同。所以它們能既喜歡牛排,也能對米飯土豆狼吐虎咽。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家貓與野貓的最大不同

如果說人類是在狗的輔佐推動下迎來了農業革命,貓的到來就算是人類農業革命的產物。在農業革命初期,人類開始種植穀物,然後產生了囤積糧食的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生活的誕生,糧倉引來了老鼠,以鼠類為生的野大顯身手,人類發現了野貓的功用,開始投餵試圖留下它們。野貓們本來是奔著老鼠來的,但發現人類家中還有別的好吃的,好玩的,便抵不住誘惑和對人類家居空間的好奇心,走進了人類的家庭。一開始都是來去自由的,後來隨著人類馴化動物能力的提高,也開始對野貓下手了,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對貓進行某種特徵和性情的定向選育。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野貓

有兩幅面孔面孔的家貓

儘管我們今天常說貓比狗更多地保留了原始的野性,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畢竟有時候太過諂媚的狗也讓人類覺得索然無味,但我們今天能接觸到的貓已經是在野性方面被反覆閹割過多次的了,因為最早在人類對貓的定向選育過程中,那些脾氣太過剛烈的貓就都被淘汰了。現在所有的家貓品種都是當年被選中對人類友好、脾氣和順的種貓的後代。科學家對家貓和野貓基因組的分析表明,與野貓相比,家貓在控制爭鬥行為、形成記憶以及從恐懼和獎賞刺激中學習的能力都有所改變。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這些遺傳改變賦予了家貓與人類社交的能力。但家貓身上殘存的野性還是會在未接觸人類的小貓身上得以復甦,如果它們出生十週還沒有遇到過人類,它們就會像野貓一樣野,不知這是否意味著,當初野貓被馴服時就留了一手,它們基因中隱忍和剋制的部分只有在遇到人類後才啟動,否則還是依然故我,它們並未被人類真正地馴服,只是進化出了兩幅面孔,一幅是原有的,一幅是面對人類才表現出的。人類就這樣被它們騙過了,不僅如此,臥底的代價還讓它們進化出了更長的腸道,輔助消化植物性脂肪,這讓它們擁有了更廣的食譜,不是非吃肉不可,餓了,人類的殘羹剩飯它們也能將就。

在現在社會中人們的寵愛較量中,狗和貓誰的優勢更大?


狗作為人類元老級的夥伴,無論是昔日追隨人類馳騁狩獵,還是今天基本卸甲歸家,以忠心耿耿和善解人意贏得人類的歡心,走的都是討好人類的路線,而家貓更像是愛慕虛榮嫁入豪門的怨女,一方面貪戀人類的好處,又總要表現出一種“人類得到了我的人也得不到我的心”的清高。但越是這樣,人類越喜歡腦補出家貓的剋制。喜歡獨處的家貓都有強烈的排它性,在人們看來“排它性”非常像人類的嫉妒心,以人類的推理邏輯,貓嫉妒人類的其他的寵物意味著貓愛人類。如果說狗能滿足人類被愛的情感需求,貓能滿足的是人類自作多情的需求。各取所需,不可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