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想賺錢,又不想學習,人不能把好事都佔了


既想賺錢,又不想學習,人不能把好事都佔了


我有個朋友,過去幾年開出租車,去年12月份,各種身體的不適,決定不再開下去了,準備過完年再去找工作。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使得至今,仍然奉獻在家。


他與我同年,大學是計算機專業。他的發小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他的發小回老家了,他留在上海,娶了個上海媳婦。


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ATM機銷售公司做維護,簡單說就是負責ATM機的安裝和調試,拿的是死工資。當時他有想過去做銷售,我們幾個朋友也極力的鼓動他,畢竟我們說說,完全不花力氣,選擇權還是在他。最後直到他離開公司也沒有去做銷售。


後來他又在上海一家大型連鎖超市做技術支持,大概是做收銀機的維護吧。做了幾年,就不幹了。


從這次開始,他就沒有再做技術類的工作。買了一輛麵包車,開始在上海各處推銷他老家親戚出產的紙巾。做了一段時間,大概覺得不足以養家,同時去做了快遞員。


快遞員做了一年多的時間也不做了,他說送快遞,自己要開車還要搬,有的還要送到樓上,太累了。


然後想去開出租車,我勸他說,這還不如做快遞呢。開出租車的人有幾個胃好腰好的?這可是影響一輩子的事情。


最後他還是去開了,一直開到去年底,一直開到自己的胃腸受不了,腰部吃不消。


對於各行各業,我沒有任何的歧視,我只是想說明一個問題:每個人能賺到的錢,都是他能力所及的。


回想他在前兩個公司做技術,那幾年他沒有進行任何的進修,就是用自己在學校學的那點東西吃老本。計算機行業的更新換代多麼迅速,我們都知道,我想他也知道,可是那麼明顯的事情成了他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即便他知道,他面臨的是淘汰。


能力是可以提升的,通過學習和練習,這個過程是充滿了樂趣的。但是這個事情,你不參與進來,是無從知曉的。


有位科學家曾說過:當我懂得越多,我就覺得自己越無知。有一個比喻很恰當,說是一個人的知識量,只是就像一個圓。圓的裡面是已知的事物,圓的外面是未知的世界。知識越多,圓就擴展得越大,但是圓周因此接觸到的未知世界就越多。


“書到用時方恨少”,古時的先賢早已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從書裡獲得的知識,不一定全部都會及時反映在你的收穫中,它是一個不斷積累螺旋上升的過程。


像我這位朋友,他第前兩份工作是從事計算機相關行業,但是這個期間他沒有進一步的進行深造,導致與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脫節,使得自己在該行業與後來者沒有競爭力。


我想這期間他應該有很多次,想要再去學習專業知識,可能三分鐘熱血,可能各種原因拖延了,最終只能黯然離場。


他的智力沒有問題,我覺得有些方面還要比我聰明。打麻將,打八十分,我都不是對手,我很難摸索出那108張牌蘊含的規律。

問題還是出在是否願意學習上,是否能持續的學習。


學習是可以擴展一個人的認知邊界的,進而提升人的能力邊界。

一個人的求知慾好奇心如果慢慢消退的話,跟猩猩又有什麼區別?


這兩年社交電商興起,去年我在做微商的時候,有一次見面,他苦口婆心的勸我不要做這個。他說,你把朋友圈作為一個賣貨的場所,那你那些朋友看了肯定會屏蔽你。


我說我利用業餘時間,在朋友圈賣一款國家許可的產品又有什麼問題?


路是人走出來的,機會也是自己去爭取來的。一條別人走過的路,是說明可以走得通,但是自己探索出來的路,才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這幾年科技飛速發展,人工智能也越來越先進,長沙市就已經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如果我們不與時俱進,未來恐怕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保持求知慾,好奇心,不斷學習,可能是我們在這個變化的世界裡立足的唯一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