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故宮角樓

北京城作為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帝都,經歷了悠久的歷史滄桑,擁有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世界各國的人前來體驗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逛北京城的時候除了領略到明清皇家歷史文化,還能夠感受到富有京味兒的人文和風俗。不過很多初來北京的朋友會發現北京的地名都很有意思,也會產生很多困惑,其實即使是長期在北京的人甚至北京土著也不知道其中的緣由,下面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


為什麼有兩個正陽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正陽門俗稱前門,細心的朋友來到前門大街的時候會發現有兩個城樓上都寫著正陽門,難道正陽門會有兩個?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正陽門箭樓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正陽門城樓

事實上正陽門只有一個,現存的兩個樓分別為正陽門的城樓和箭樓。城樓在北側,靠近毛主席紀念堂;箭樓在南側,靠近大柵欄。正陽門最早叫麗正門,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明英宗時為抵禦蒙古俺答汗部對京城的侵襲,修建了箭樓和甕城,於是和城樓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防禦性建築。名稱也由麗正門改為正陽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正陽門,可以看到城樓和箭樓之間的甕城城牆。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三維動畫場景展現正陽門的氣勢恢宏

民國時期為改善內外城的交通,將甕城拆掉,於是城樓和箭樓分開形成了如今的格局。箭樓曾經多次被毀:在乾隆和道光年間兩度遭遇火災被毀;第三次是由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的時候將其焚燬;最後一次是因為唐山大地震。幾度重建幾度修繕才有瞭如今雄偉的正陽門。

明明寫的是大柵欄,為什麼讀作“Dàshílànr”?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大柵欄商業街的夜景非常絢麗

剛說完了前門,再往南就是大柵欄,大柵欄自古就是京城著名的商業街區。北京有句老話兒:“看玩意兒上天橋,買物件兒上大柵欄”。如今的大柵欄將整體的商街建築統一了風格,還原歷史風貌,儘量給世界人民展現出原汁原味兒的老北京大柵欄。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大柵欄商業街的建築風格極具民國範兒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大柵欄的鐵藝柵欄門花飾非常精緻

感覺除了故宮,大柵欄是最具人氣的地方。這裡匯聚了眾多老字號品牌,也有很多老字號的小吃。逛大柵欄的人心裡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明明寫的是大柵欄,卻要讀作“Dàshílànr”?網上給出的解答幾乎都是說因為“Dàshílànr”的讀音是老北京話,屬於北京地方方言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其實這個說法很牽強。因為北京話裡對柵的讀音和普通話是一樣的。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清末民國時期的大柵欄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大柵欄街指示牌,上面的拼音寫的是DAZHALAN

其實這個讀法的起源是源自清朝宮內的太監。之所以叫大柵欄是來自清朝康乾時期為加強治安,街巷都在夜晚用柵欄封住,大柵欄用的柵欄很高大又製作精良因此而得名。有小太監要出去給總管太監採買什麼時,總管太監就交代小太監到大柵欄,但是當時使用柵欄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於是總是往前門方向一指說:“大……是那兒。”於是逐漸演變成如今的讀音。

地名中除了曾經的九門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北京的地名中帶“門”字的有很多,由於曾經的城門而得名。有句老話描述了老北京城的格局:“內九外七皇城四,九門八點一口鐘。”

內九門分別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朝陽門、阜成門、東直門、西直門、安定門、德勝門;

外七門分別為: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

皇城四門為:天安門、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

在乘坐地鐵的時候還可以看到線路圖上還有幾個門,分別為:和平門、復興門、建國門、健德門。那麼這幾個門是怎麼由來的呢?

  • 和平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和平門

和平門是清末的時候建的,曾經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城,為了方便向城內運送軍用物資於是在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打開一個豁口,最初名為“新華門”,後為了與中南海的“新華門”有所區別名稱改為“和平門”。

  • 復興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復興門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北平之後,為了東西方向運輸便利,將位於城市西邊老城牆扒開個口子,當時取名為“長安門”意為長治久安,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後將長安門改為復興門。

  • 建國門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建國門一帶的照片,建國門實際也是城牆上的豁口,圖中的城樓應該是明城牆遺址的箭樓。

建國門也是日本侵佔北平後打開的豁口,曾經叫做啟明門。1945年抗戰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改啟明門為建國門。

  • 健德門

健德門的歷史更為久遠,要追溯到元末明初時期。健德門本是元大都的北大門,明朝大軍在元帥徐達的率領下由健德門攻入大都,佔領了當時的北京城。後將城牆整體向南挪了五里,位置就在今天北京的北二環,也就是後來內九門北城牆。而健德門從明初開始就只存在於地名中了。

為什麼會有“東單、西單、東四、西四”這樣的地名呢?

其實這四處名稱的由來都和牌樓有關。西單有個牌樓名為“瞻雲”;東單曾經有個牌樓名為“就日”,這兩個牌樓都是三間四柱三樓沖天式木牌樓,也就是所謂的單座牌樓, 且東西相對,因此名為“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其實嚴謹的說應該為“東、單牌樓”和“西、單牌樓”,簡稱“東單”和“西單”。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東單牌樓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西單牌樓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東四牌樓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曾經的西四牌樓

逛北京城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困惑?來看這裡

如今西四地鐵口的牌樓是2015年在原址的地方重建的

在西單和東單的北面的路口各有一座間四柱三樓式有戧柱牌樓,也就是所謂的四座牌樓,因此稱為“東、四牌樓”和“西、四牌樓”,簡稱“東四”和“西四”。


以上就是對北京城容易讓人不解的地方做出的一些彙總,希望各位讀者朋友能夠提供素材或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