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榆林70年#米脂這個“好地方” 迎來好日子~

微風拂過,葉綠花開,站在村裡養豬合作社的門口回望,一條寬闊平整的道路蜿蜒而下,將村子連成一幅山水畫——這裡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解放全中國的出發點、米脂縣楊家溝鎮楊家溝村。

“養豬合作社和佳米驢合作社發展起來後,去年年底村裡的12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只剩4戶兜底戶,其餘全部脫貧退出了。”駐村第一書記朱兆飛告訴記者,“楊家溝村黨員幹部發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勁往一處使,扶真貧、真扶貧,交出了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役的勝利答卷。”

“誰不想日子越來越好啊?”

“以前,明天和今天一個樣;現在,一天一個大變樣。”村裡脫貧戶王興小說。

當記者見到王興小的時候,他正在養豬場餵豬,小推車停在旁邊,一鏟子下去,滿滿的飼料鏟向豬圈。王興小是窮慣了的人,他的日子是從指甲縫裡擠出來的。早些年,家裡的幾畝地就是他全部的營生,他常尋思做點別的,“可是年紀大了,營生不好找啊。”

楊家溝村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資源匱乏。村裡也沒有能致富的產業。年輕人外出務工尋找機會,老年人在家種地無奈受窮。

“我想著,這輩子也就這樣了。”話雖如此王興小其實很不甘心,“誰不想日子越來越好啊?做夢都想。”

脫貧攻堅讓王興小的夢想成了真。得知村裡養豬合作社不僅吸收貧困戶產業扶貧資金入股,而且還招人時,王興小高興極了。擔任豬場飼養員每月工資3000元;去年入股分紅家裡每人到手1000多元。不忙的時候還能拾掇家裡的幾畝地,好像全身突然有了使不完的勁。

隨著“楊家溝村養驢深加工合作社”和楊家溝旅遊文化發展公司”的陸續成立,更多的“王興小”被帶動了起來。在楊家溝村的後山溝裡,鄉村綠色田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擰成一股繩,扶貧也就有勁了。”

脫貧攻堅工作的背後,有駐村幹部的默默付出。

在暴雨後的滿地泥漿中赤腳防洪,在烈日下和村民們一起為豬場添磚加瓦,在夏天仍陰冷的夜間需要裹棉大衣禦寒的村部辦公室裡徹夜商討村子今後的發展路徑……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付出,使得駐村幹部們在來村裡不到兩個月的時候,就可以準確找到分佈在多座山峁溝渠間的全村82戶人家,可以隨口說出村裡每戶人家的家庭情況、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和幫扶措施。

對此,楊家溝鎮黨委副書記姬斌心服口服:“他們駐村工作十分紮實,‘第一書記’朱兆飛還非常善於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的工作作風和態度感動了很多村民。”

而村民的感動,在村主任劉偉周這兒變成了佩服。

豬場建設之初,一向性子急躁的劉偉周幾乎每天都會發脾氣,有時是因為工程進度,有時是不滿工程質量。但脾氣發多了,效果卻越來越差。“有一次朱書記對我說:‘偉周啊,遇事多思考一下再開口,也許效果會更好。’”劉偉周說,朱兆飛教他,遇事時,強制要求自己在心裡默數一百個數,然後再做決定。“基本上數到六七十的時候就冷靜下來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我覺得,這就是工作技巧。”

2017年10月,村裡的第一個集體土豬養殖合作社建成投運。2018年7月17日,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舉行了第一次分紅大會,村民(包括貧困戶)每股分紅獲得2000元紅利,村集體二次分配人均獲得500元紅利,戶均分紅4000元。

“往後,好日子還多著呢!”

楊家溝村的變化,有的在面上,有的在點上。

村莊越來越美了。寬闊的水泥路延伸到了村民家門口,徹底告別了過去雨天的泥濘;飲水工程提升建設,村民“吃水”更方便了;路燈有了,照亮了老鄉回家的路。村民蔣生龍說:“這路燈真亮堂,照得我心窩裡也亮堂!”

2018年末,對楊家溝村來說,這個冬天不太冷。這年的10月18日,楊家溝村召開2018年貧困戶脫貧退出民主評議會。經過35名村民代表民主評議,該村申請退出的78戶貧困戶全部符合退出要求,定為退出對象。至此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5戶303人,至此已脫貧121戶294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62%。楊家溝村實現了整體脫貧!

“這消息就敲響的鑼鼓一樣,大夥一聽就不由得振奮起來了。”劉偉周說。

春天的氣息催人奮進。2019年楊家溝村的建設新規劃,已躍然紙上。發展壯大紅色旅遊、建設民宿農家樂.....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楊家溝的規劃必將成為現實。

“往後,好日子還多著呢!”村裡養豬殖合作社門口有一個廣告牌,脫貧戶張永芹指著上面的兩行大字“聽黨話跟黨走,幸福生活在前頭”信心十足的對記者說。

見習記者 陳靜仁 攝影/楊彬

#點贊榆林70年#米脂這個“好地方” 迎來好日子~

#點贊榆林70年#米脂這個“好地方” 迎來好日子~

#點贊榆林70年#米脂這個“好地方” 迎來好日子~

#點贊榆林70年#米脂這個“好地方” 迎來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