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講了那些“高中科舉的單身狗身價暴漲迎娶白富美”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更有人情味的,那些已經有了家室,在妻子鼓勵中高中科舉的舉人們。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現代人常說一句話: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這話放到古代考科舉的人身上更是顯得特別有道理。

比如說北宋救世主寇準,他娘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不惜輾轉多地進行了“高考移民”,毫無疑問寇準背後的女人,非他娘莫屬。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的片尾,“八戒”高中狀元回鄉擁抱兩位磨豆腐供他考科舉的妻子,大呼“辛苦娘子磨豆腐”“豆腐西施”的場面嗎?

為什麼要加這麼一個場景?還不是因為這真的很不容易。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參加科舉考試很少能一次及第,運氣好的考個5、6年,運氣不好的考10年以上也大有人在,上一篇我們不是才講過有個60歲中舉的哥們嗎?

要知道這些讀書人備考時是完全不工作、不種地的,也給家裡無法貢獻收入,那這些壓力如果父母親戚無法分擔的話,就全壓在了妻子身上。

況且,一個女人能有幾個10年?好不容易等到丈夫金榜題名,可能她們早已滿頭白髮了,甚至有的妻子還要接受她們的丈夫為了攀附權貴另娶妻室,比如上一篇我們提到的鄧敞。

正是由於不容易,所以古代社會一直把支持考生的妻子作為標杆來稱頌、相反不援助考生的妻子就要受到口誅筆伐。

下面我們就看看,歷史記載中一些典型的“舉人妻子”,看看能不能設身處地的理解她們各自的選擇。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完美搭檔型妻子

最理想的妻子當然是既能支持丈夫讀書,還能與之進行精神層次呼應的妻子了,據記載:

關圖有一妹甚聰慧,文學書札,罔不動人。

這關家的小妹嫁給了一位叫常修的富二代,倆人成親時常修僅僅是“略曉文墨”,後來他們家比較開放,就讓夫妻倆一起讀書學習。

結果一學才發現關小妹是個學霸!

就這樣在老婆的幫助下,經過20年的學習,常修於鹹通六年(865)登科了......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精神壓迫型妻子

說到來自妻子的精神壓力,廣大男同胞可能會非常有共鳴,考科舉的兄弟們更是如此。

貞元7年(791),有個叫湛賁的哥們帶老婆去參加一個遠房親戚的慶功宴,宴會的主人是位剛剛登第的進士。按理說這應該是件高興事,但是湛賁的心情卻完全被破壞了,因為他被親戚把座位安排到了後閣。

其實就算被安排到後閣,湛賁也沒覺得難堪,而正是因為這種無所謂的態度激怒了自己的老婆,被她狠狠地指責:

“男子不能自勵,窘辱如此,復何為容!”

就這樣,一個無憂無慮的快樂男孩,在老婆的鄙視之下奮發圖強,終於變成了一個進士。他老婆也如願辦了一次慶功宴......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還有位於夫人,她和前文所提關小妹一樣可以下筆成詩,但是她就沒有人家的那份豁達心態,能安安穩穩陪老公讀20年書,記載中她是這樣的:

“一紀八黜於小宗伯矣。二年垂成,為中外反擠而貢所匿者。夫人恚泣成疾。……以鹹通六年(865)二月八曰,終於上都永樂私第”。

才考了兩年老婆就受不了了,而且傷心過度害了病,這對他老公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比於夫人更絕的,當屬杜夫人。這姐們不僅會寫詩,更愛寫詩,但她寫的詩基本上都是揶揄老公的。據記載,杜先生考了幾年都沒考上,在返鄉途中接到妻子的詩: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君若來時近夜來。

意思大概就是:

你這個小垃圾還好意思回來?老孃不想見你!

為了讓丈夫好好讀書,她還主動表示寧可獨自在家忍受寂寞,也希望丈夫能夠在外遊學、好功成名就:

丈夫重志氣,兒女空悲啼。

臨邛滯遊地,肯顧濁水泥。

人生賦命有厚薄,君自遨遊我寂寞。

不得不說杜夫人真是位識大體的夫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我們的杜先生高中啦!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於是杜夫人詩興大發,她又更新了作品:

長安此去無多地,鬱鬱蔥蔥佳氣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處樓?

這首詩的意思大概就是:

臭小子你高中了是吧?今晚又去找誰家姑娘啊!

我們的杜夫人,吃醋了。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怪不得古代人要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會寫詩的老婆實在是太可怕了:

你考不上,她說你無能;你考上了,她說你嫖X。

如果杜先生想清淨一些,建議他多給媳婦一點銀子,用購物的本能來壓制她創作的慾望......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被冷落的憂慮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唐代舉子狎妓是當時的慣例,孫棨[qǐ]在《北里志序》中就講到過:

“諸妓皆居平康里,舉子、新及第進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館殿者,鹹可就詣。”

這話我們就不翻譯了,大家各憑本事吧......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悲情奉獻型妻子

舉子本人為了科舉,常年在外趕考,夫妻長期分離。舉子的妻子要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和寂寞、忍受獨自操持家務的辛苦、還要承擔獨自教育子女的責任。妻子生病或發生意外時,也得不到丈夫的悉心照料,實在是很可憐。

有位叫鄭總的進士,當年就由於自己的妾生病,決定不參加當年科舉,但妾卻說“不可為一婦人而廢舉”,等到來年春天他高中回鄉之時,卻發現妾已經去世了。

還有位李進士,據記載“李生在京師,下第將歸。聞喪而往,比至饒州,妻卒己半年矣”。

這些默默支持丈夫的婦人無疑是不幸的,同樣不幸的還有些辛辛苦苦支持丈夫,結果丈夫高中後翻臉不認人的。

有位袁州的張氏,她丈夫名為彭伉,於貞元年間中舉,但是中舉後卻不肯回家,逼得她傷心欲絕寫了首詩:

久無音信到羅幃,路遠迢迢遣問誰。

聞君折得東堂桂,折要那能不暫歸。

驛使今朝過五湖,殷勤為我報狂夫。

從來誇有龍泉劍,試割相思得斷無。

這種文采的媳婦都不要,彭伉你這是要成精啊?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正是因為有以上不幸的事情發生,所以有很多妻子是不支持自己丈夫科舉的。

堅決反對型

雖然現代的我們對此表示理解,但在古代這是絕對的“惡妻”,唐代名臣、書法家顏真卿在擔任撫州御史的時候,就親自審判過一次因考科舉引發的離婚案。

話說當地有一位名叫楊志堅的窮苦人,他“嗜學而居貧”,並且人如其名,意志十分堅定,越考不上就越要考,然後他的老婆就“以資給不充,索書求離”。簡單地說就是嫌楊志堅給家裡無法帶來收入,日子過不下去了。

要說文化人兒確實是文化人兒,楊志堅這種情況,沒有惱怒、沒有抱怨,反而是奉上了一首分手詩:

當年立志早從師,今日翻成鬢有絲。

落托自知求事晚,蹉跪甘道出身退。

金釵任意撩新發,鸞鏡從他別畫眉。

此去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時。

看看這胸襟!看看這擔當!此詩按現代話說,簡直就是“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它充分體現了一個胸有鴻鵠之志卻時運不濟的男人,在面對妻子的不解與背叛時勇於自我批評且以德報怨、對其進行祝福的複雜心理動態!

看到這首詩,志堅的老婆她居然......

拿著詩當證據,要求顏真卿允許她離婚!

顏真卿身為一名有文化的直男,瞭解了事情原委後,對志堅這種上進又善良的年輕人,自然是動了惻隱之心,他眼含熱淚地說:

楊志堅早親儒教,頗負詩名。心雖慕於高科,身未沾於寸祿。愚妻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贊成好事;專學買臣之婦,厭棄良人。汙辱鄉閭,傷敗風教,若無懲誡,孰遇浮囂?

意思就是說,志堅這麼上進的年輕人你不珍惜、不支持,反而像庸俗的勢力婦女一樣嫌貧愛富,簡直傷風敗俗,不收拾你豈不是讓百姓寒心?

最終,顏真卿決定鞭笞楊妻20下,允許她改嫁,同時把楊志堅收編從軍了。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耽誤學習型

除了特別支持和堅決反對之外,還有一種妻子游離於這兩種態度之中,她們可能態度上支持丈夫學習,但作風上卻拖著丈夫後腿。

比如“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大詩人陸游,別看他晚年天天嚷嚷“國仇家恨”,年輕的時候也是浮浪的。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早年陸游有一擅長作詩的妻子名叫唐琬,不僅長得花容月貌、還能在詩歌方面和陸游互動,簡直是陸游心裡的完美妻子,倆人天天膩在一起甜的不要不要的。

但此時的陸游尚未中舉,於是陸游的母親就像全天下的母親一樣,做出了自己的判斷:

我兒子學習不好,都是XXX害的。

緊接著就棒打鴛鴦,把唐琬趕回了家,導致他們夫婦離婚了。


在唐代,女性的地位是完全依賴於丈夫的,據《新唐書》中記載:

“一品及國公母、妻為國夫人。三品己上母、妻為郡夫人。四品若勳官二品有封,母、妻為郡君。五品若勳官三品有封,母、妻為縣君。散官並同職事。勳官四品有封,母、妻為鄉君。”

古代“公務員”背後的女人們

所以小鼬覺得,妻子支持丈夫考科舉,也許聽起來十分的政治正確,但那些不支持丈夫考科舉的,也同時犧牲了自己提升地位的機會,因此她們做出的這種決定,有可能是相比出人頭地,她們更希望能和自己的愛人腳踏實地過日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