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遛狗令”:规定执行比创新更重要

养狗不拴绳,遛狗不清理粪便,烈性犬不戴嘴套。

一直以来,不养狗的居民和“铲屎官”们总是矛盾不断。10月29日,云南省文山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规定7:00~22:00禁止遛犬,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遛狗规定”。

“史上最严遛狗规定”,7:00~22:00禁止遛犬

“最严遛狗令”:规定执行比创新更重要

云南文山市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中有一条引发了广泛注意:“早上7点至晚上22点禁止遛犬。”

这一条之前还没在别的地方文件中看到过,算是文山市的创新。正是这一条,让文山市规范养犬的文件,变成了网友口中“史上最严规定”。以下为通告内容:

●文山城规划区范围内犬类一律实行拴养或圈养,不得放养。

●携犬出户时,犬只必须使用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米,并由成年人牵引。7:00~22:00禁止遛犬。

●犬只在公共场所产生的粪便,养犬人应当立即清除。

●养犬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得放任、驱使犬只恐吓、攻击他人,对正在伤人的犬只,任何人可就地捕捉,并按有关规定处置;犬吠影响他人休息的,养犬人应当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有过伤人记录的犬只不得在市区内饲养。

●凡在市区内发现无人看管的散养家犬,一律视为野犬,公安、城管、畜牧等部门均有权捕捉,并按有关规定处置。

●凡阻碍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管理犬只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养狗不拴绳、遛狗不清理粪便、烈性犬不戴嘴套……一直以来,不养狗的居民和“铲屎官”们总是矛盾不断。近日,云南文山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山市区犬类管理的通告”,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遛狗规定”。对于这个通告,不少网友认为很合理。但其中一条规定,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那便是“7:00~22:00禁止遛犬”。(11月5日《春城晚报》)

规定“7:00~22:00禁止遛犬”,应该说初衷的确很容易理解,它规避了多数人的户外活动时间,从而可能尽量避免不文明养狗行为与外界的接触,减少其外部影响。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效果。一方面,整个白天禁止遛狗,也就意味着市民遛狗的时间被相当程度上集中到一段时间,由此可能带来短时间内大量宠物狗聚集的现象,这同样可能增加对他人的影响,比如粪便扎堆、犬吠集中,等等。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这种限定遛狗时间的做法,很可能对养狗者形成一种消极暗示,那就是在“夜深人静”时,可以对狗放任不管,由此甚至可能带来新的“人狗冲突”,反而与文明养狗的要求背道而驰。

另一方面,在多数地区,对于文明养狗的要求,其实并不缺少规定,更多缺的是对规定的执行。那么,作为在常规管理规定上的升级,更严的“7:00~22:00禁止遛犬”新规又该如何执行,无疑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该规定无法被有效执行,所谓“史上最严遛狗规定”,就只能徒有其表。

事实上,从绝大多数城市的养犬规定来看,若把既有规定执行好,根本就无需再对养狗者的遛狗时间作出限制。如文山就规定,规划区范围内犬类一律实行拴养或圈养,不得放养;携犬出户时,犬只必须使用束犬链,犬链长度不得超过1米,并由成年人牵引;犬只在公共场所产生的粪便,养犬人应当立即清除。很明显,若这些规定执行到位了,可以说,不文明养狗现象也就基本管住了。那么在这一基础上,又何须再限制遛狗时间?

还需要提醒的一种管理误区是,我们谈文明养犬,并不是说不允许养犬,或者限制犬只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机会,而是要让养犬行为变得文明起来,能够与公共环境相兼容,不侵犯他人的权益。明晰这一点,有利于养狗者与非养狗者寻找到一种最大公约数,也便于管理措施的执行,而不是陷入彼此对立的争吵中去。倘若倒逼文明养犬,只能通过让养犬者把狗更多关在家里来实现,或难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明,养犬者的文明水位也很难说能够真正提高。

因此,“7:00~22:00禁止遛犬”的善意当然应该被理解,但是从现实出发,管理者不能只迷恋于为养犬行为制定多么严厉的规定,而忽视其执行的成本和难度。至少在现阶段,培育养犬文明,增加规定执行刚性的重要性,远大于在内容上搞不切实际的创新。

“最严遛狗令”:规定执行比创新更重要

媒体观点:严格但不一定有用

对于这项“史上最严遛狗规定”,假如这一条认真实行,文山市可能出现一个现象:晚上10点,大多数犬只一起出门,因为狗主人等这一刻已经很久了,考虑到许多人第二天还要上班,遛狗可能在10点后大规模涌现。

很多狗一起涌出小区,排便自不必说,集中的狗吠也不可避免,而周遭居民恐怕也不堪其扰。

从深层意义上讲,这还有点“反文明”——如果一个狗主人可以做到最严格意义的文明养犬,那对遛狗时间进行限制,不仅给他带来很大不便,还会限制他的自由,侵犯他的权利。由此而言,这样并不靠谱的规定,还是少点儿好。

城管回应:效果明显

云南文山市城管执法大队表示: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以前遛狗的人多,影响市民锻炼、上下班,每天都有两三个投诉电话,通告出来后还没接到举报。

网友观点:

EARTH:有些不拴绳子遛狗的人总说“我家的狗不会咬人”,你又不是狗,怎么知道它不咬人?

风影:虽然我也有一只小狗,但我强烈支持文明养犬,希望昆明也能出台这样的规定。

冬雪:昆明也应该管管,小区里很多狗屎,都是清扫人员在打扫。

岩茶:应该向养狗者征收垃圾清运费。

旺哥:只愿规定不是一纸空文。

黄智华:支持,人与狗,孰轻孰重。

为所欲为:别人早起遛鸟,我早起遛狗,看到太阳初升,赶紧躲回家。

小满想养狗:把狗打造成昼伏夜出动物,是要培养狼性吗?冲着月亮呜呜呜!

beikey:人类越来越文明,宠物的权利不应该降低。

然后呢:是否可以换成这段时间遛狗必须戴嘴套等等。

安蓝:放任小孩随地大小便的家长,希望自觉参考本规定,半夜再遛娃。

乱弹琴:应该衍生一条规定,熬了一天终于可以在半夜出门的狗们,必须低调散步,不准大声喧哗影响居民休息。

对于这个通告,不少网友认为很合理,希望全省甚至全国都能普及。

也有一名持反对观点的网友表示:“难道要我7点前早起遛狗,下班回来后还要熬夜等着22点后遛狗吗?”

记者搜索发现,为了规范养犬人的行为,近年来全国已有不少城市发出了关于加强养犬管理的通告,其中对“一户一犬”、养犬登记,并对犬只品种、出行要求、遛狗时间等都列出了具体规定以及处罚条例。

有社会学家认为,督促养狗人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事关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也涉及市民的切身利益。文明遛狗是对狗狗负责、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这才是爱心的真正体现。

不论相关部门作出何种规范,作为一名遛狗者,都不妨先审视自我,有没有让文明从自己身边给溜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