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姜小白,姜姓、呂氏,名小白,所以又稱公子小白。春秋五霸之一的第一個霸王,春秋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公元前687年(東周莊王十二年,齊襄公十三年),姜小白在歷盡千辛萬苦後,於他的老師鮑叔牙的帶領下,齊國大夫高傒的支持下成為齊國國君,這就是後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齊桓公上位後,原本是想殺死他的哥哥公子糾和管仲等人。但是其老師鮑叔牙一句話點醒齊桓公:“臣非常幸運跟隨君上,如今君上繼位國君,若只想管理國家,臣下和高傒即可,但若君上想稱霸,非管仲不可。”於是讓魯國殺死公子糾以絕後患,想辦法把管仲給送回齊國,為其所用。回到齊國後,齊桓公和管仲三天三夜洽談稱霸之事,齊桓公深表折服並喜出望外,很快拜管仲為相,史稱管仲拜相。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管仲拜相後,舉薦賢能,任用五傑:東郭牙,賓須無,王子成父,甯戚,隰(xi二聲)朋。他們各善其職,東郭牙善舉良才進諫忠言,王子成父驍勇善戰、治軍嚴謹,甯戚善管糧草,賓須無善於外交,隰朋善於刑法法律。就這樣任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的賢良忠臣,對內勵精圖治,改革內政,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使其軍事,經濟,文化等綜合實力一躍成為春秋第一強國。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然而在那個重視禮節,人才輩出的年代,光是靠實力是不行的,是難以服眾的。所以在那個年代,必須還得以德服人,這也是春秋時期禮儀盛行的原因之一。具體如何體現,首先在齊桓公身上信譽的表現,信譽是德的一種表現。在齊桓公繼位不久,討伐魯國,魯國三戰三敗,割地求和,於是進行談判,發生了歷史上的齊魯柯地會盟。當時會上,魯國將領曹沫拔劍劫持齊桓公,要求歸還汶陽(今山東肥城市汶陽縣)被齊佔領的魯國土地,齊桓公答應。下來後齊桓公大怒,要殺曹沫而且還要攻打魯國,誓要吞併魯國,但是在管仲的勸說下,既然答應了那就歸還,體現君上大度無量的大國風範,否則這樣做將失信於諸侯,得不到其他諸侯的真心追隨了。於是將土地歸還給魯國,各諸侯聽說這件事後,一下子都歸附於齊國。所以從這裡體現當時信譽美德的重要性。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其次是齊桓公和管仲具有民族大義的格局和眼光,具體又是如何體現的呢?春秋時期,東周王朝名存實亡,內有諸侯獨立稱霸,外有北戎,西狄,南蠻荊楚和東夷等四方少數民族的入侵襲擾,可謂是內憂外患。因此雖然各諸侯各自為王,但是都也有共同的敵人,其中最為致命,猖獗,殘忍的是北狄西戎,一度把衛國打滅國,幾乎將邢國百姓屠殺殆盡。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靠近西和北的小國在遭受野蠻民族入侵時,齊桓公在管仲的建議下,喊出尊王攘夷,存亡續絕的口號,以中原民族為重,以天下共同利益為根本,打著諸夏親暱的號召,團結各諸侯華夏民族北擊戎狄,南征楚地。體現其在對抗外來入侵之時,民族大義之精神,把中原大地的百姓不管是哪個諸侯國的百姓,都看成一家,緊緊的團結在一起,對抗外來入侵。體現齊桓公和管仲的深明大義的民族氣節。

姜子牙的後代姜小白,為何能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

在齊桓公國力強大後,首先打擊吞併不服齊國的小國,其次精心幫助其他歸附齊國的小國,存邢救衛就是典型的表現。幫被西狄打滅國的衛國重建國家以及都城,幫被山戎屠殺劫掠的邢國重建家園,體現齊桓公和管仲的為人處世,這是一種大國風範和氣度。

所以綜上所述,齊桓公姜小白之所以帶領齊國,成為春秋首霸,首先離不開管仲的內外改革,其次齊桓公的深明大義民族氣節,讓其他諸侯國心甘情願的歸附,然後對其他諸侯國高度的信譽、禮遇和照顧,其大國風範和氣度讓其他諸侯國甘願臣服。

結語:春秋百家思想的禮、義、仁、智、信,不僅在當時是稱霸的條件,在現在也是為人處世的一劑良藥,傳統美德應該予以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