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有國母之稱的宋慶齡,雖沒有駕機升空,不是女飛行員,但她對中國航空事業卻做出過卓越貢獻,對中國婦女航空也有較大影響,被國人尊稱為“航空三女傑”之一。

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年輕時的宋慶齡

宋慶齡與中國航空事業結緣,與她的愛情婚姻有關。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出生於上海。其父親宋嘉樹,1894年與孫中山結識,不久便加入了孫中山創建的中國同盟會。因家庭殷實,宋嘉樹在物質上給了孫中山很多援助,深得孫中山的信任,是孫中山早年進行革命活動的同志、摯友。由於父輩的關係,受其影響,宋慶齡從小就視孫中山為大英雄。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的成熟,她對孫中山的認識由粗淺變為深刻,由盲從變為自覺。感情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崇敬發展為愛戴和仰慕。孫中山發動武裝討袁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下令通緝他。1913年8月初孫中山被迫到日本避難,宋嘉樹夫婦陪同。這年春天宋慶齡從美國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畢業,為了看望父母,也為了見到渴望已久的心中偶像孫中山,她決定回國之前先去日本。1913年8月29日宋慶齡抵達日本橫濱,父親前往迎接,從此她與孫中山有了直接的接觸。1914年3月,她接替姐姐宋靄齡的工作,正式成為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5年10月25日,22歲的宋慶齡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與49歲的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宋慶齡為了與孫中山結合,不惜違背父母之命,是因為她深愛孫中山。她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孫中山的崇高理想所征服,包括孫中山提出的“航空救國”思想。

孫中山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領導中國各階層人民進行民主革命,推翻中外早期女飛行員史話了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統治,建立了共和體制。在民主革命鬥爭的實踐中,他在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樹。在航空領域也不例外,他是中國航空事業最早的倡導者和領導者。

孫中山為推翻清朝統治,到世界各國遊歷考察,其間他耳聞目睹了第一架飛機的製成試飛,第一次飛越倫敦海峽,第一次空戰,第一次轟炸等。特別是第一次空戰戰例,留給他的印象最深,影響最大。此戰發生在1911年的墨西哥,作戰雙方各買了一架飛機,空中相遇後用手槍向對方射擊,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空戰。空戰使用的武器和作戰方式雖然原始,卻充分顯示了飛機在戰爭中的特殊作用。此戰後,孫中山得出了“飛機將是未來戰爭決勝之武器”的結論,提出了“航空救國”的思想。為在革命戰爭中實踐這一理論,他擬定了建設中國空軍的計劃,對機場建設、飛機制造、聘請外教、人員培養以及陸海空協同作戰等都有明確規劃,對軍用飛機制造尤為重視。

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宋慶齡與孫中山飛機前合影

孫中山的航空理論與實踐,對日夜伴隨左右的宋慶齡所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她不僅贊同先生的理論,而且積極參與實踐。1917年,孫中山為建立我國的航空事業,派楊仙逸去美國學習飛機制造技術。楊學成歸國向孫中山彙報在美學習情況,宋慶齡也在場,她聽完彙報後分外激動:“中國人駕駛著自己製造的飛機,飛翔在祖國的藍天上,那該多好啊!”孫中山頗有信心地說:“會的,夫人!我們一定會有自己製造的飛機。”

1922年12月,孫中山指令航空局長楊仙逸擔負製造軍用飛機的重任。楊仙逸即在廣州大沙頭建立飛機制造廠,製造軍用飛機,他兼任工廠廠長。這裡空曠平坦,面臨珠江,是建設水陸機場的理想基地。楊即從廣州、澳門招聘本國工程技術人員,同時聘請威勞特(Wild)、哥威爾(Colwell)兩名美國工程師,設計製造飛機。宋慶齡十分關注飛機的設計製造,多次同孫中山到工廠視察、慰問。1923年6月,飛機廠製造出第一架飛機。這是一架雙翼機,機身主要由木質結構和鋼管焊接而成,裝有一臺90馬力水冷式活塞發動機,巡航時速120公里,設前後座艙,裝有炸彈架,可載4枚25千克炸彈。這是我國第一架國產軍用飛機,飛機制成後,進行多次試飛和改進,認為合格後,於同年7月23日舉行試飛典禮。

試飛典禮在廣州郊區大沙頭機場進行,那天宋慶齡陪同孫中山親臨機場,主持試飛典禮。當天試飛員是黃光銳(歸國華僑,中國早期的著名飛行家,時任飛機隊一隊隊長)。起飛前,黃光銳邀請在場觀眾報名和他一起飛。由於當時人們對飛行既渴望又懼怕,對國產飛機更無信心,加上1912年8月25日,有“民國第一飛行家”之稱的馮如,在本市表演時失事的陰霾還未散盡,因此無人報名。這時,一向文靜的宋慶齡離開孫中山向飛機走去。一看孫夫人要上飛機,不少官員忙勸孫中山,“總統,這樣太危險。這畢竟是試飛,萬一飛機失事……”孫中山很鎮定地說:“飛行員一樣危險。‘萬一’是存在的,夫人已做好了準備,她說,‘萬一失事,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是我們自己製造的飛機。’”(摘自《天下為公——孫中山傳》第238頁,《宋慶齡傳》第20頁)從孫中山的答話可以看出宋慶齡乘飛機是有備而來,是事先經過慎重考慮的,絕不是一時的感情衝動。正如孫中山所言,“夫人已做好了準備”,很明顯這個準備,就是準備犧牲。宋慶齡的這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準備,飽含了她對丈夫的深情,以及準備為他領導的民主革命獻身的精神。她在給妹妹宋美齡的信裡曾這樣寫道:“我情願為他做一切需要我去做的事情,付出一切代價和犧牲。”(摘自《孫中山宋慶齡與孫中山中外早期女飛行員史話畫傳》第240頁)

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作者攝於中山市孫中山紀念堂

宋慶齡為了促進孫中山所熱衷的航空事業,毅然跨進了第一架國產飛機的座艙,在黃光銳的幫助下戴上飛行帽、太陽鏡,繫上安全帶。螺旋槳很快轉動起來,在馬達轟鳴聲中騰空而起。飛機在黃光銳駕駛下,在空中盤旋兩圈後,平穩降落。試飛成功了,宋慶齡笑著走下飛機,孫中山和文武官員擁上前去,祝賀試飛成功,眾人紛紛向她投去崇敬的目光。宋慶齡則拉著孫中山的手激動地說:“我們有了自己製造的飛機,逸仙,自己的!”(引自《宋慶齡傳》第30頁)而後孫中山與宋慶齡在飛機前合影留念,留下了宋慶齡與孫中山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留下了一段中國航空史上的傳奇佳話。宋慶齡特別珍惜這張寫滿大愛的照片,她在照片上親筆用英文簡單介紹了照片的內容:“這是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1923年5月出廠,1923年7月試飛,樂士文,以孫逸仙夫人名字命名。”1956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這張極為珍貴的歷史照片。首架國產飛機試飛成功,孫中山最為高興。為此他做了兩件載入史冊的大事。第一件事,為表彰宋慶齡對航空事業的關心支持,將第一架國產飛機用愛妻的英文名(Rosamonde)“樂士文”(粵語譯音,也有人譯為“洛士文”)命名。第二件事,為慶賀試飛成功,他為工廠題寫了“航空救國”四個大字。為表彰和鼓勵楊仙逸,特為他贈題了“志在沖天”的條幅。8月14日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講述了他高興的根本原因:至於飛機……此後當陸續自造,不須外來矣。”(摘自《神鷹凌空——中國航空史話》第33頁)宋慶齡的這一驚人舉動,對在場的觀眾、飛行員和航空工程技術人員是極大的鼓舞,對中國航空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中國青年女性也起到了極大的激勵作用,為中國婦女航空樹立了榜樣 。

各種版本的《宋慶齡傳》中,對宋慶齡乘坐飛機的細節描寫雖有差異,而主要情節基本一致。但也有人對此事提出質疑,他們的疑點是:當時在場的人,包括飛行員黃光銳從未提及帶國母飛行一事;雖有孫中山與宋慶齡在飛機前的合影,但沒有宋慶齡坐飛機升空的照片;宋慶齡冒險乘機應屬爆炸性新,但未查到當時媒體的報道。為了弄清真相,筆者請教了馬毓福教授,他說:當年我採訪過試飛飛機的機械師,他是廣東人,現已過世。他介紹了當天試飛的情況:‘當天宋慶齡的確在現場,也上飛機進駕駛艙看過各種儀表等設施,還試戴過飛行帽。但她沒有乘飛機上天。她乘機上天是後來有人根據她在駕駛艙戴飛行帽的照片編出來的美麗故事。’”馬教授的話可供參考。但宋慶齡縱使沒有坐飛機,也不影響她的形象。她對中國航空事業的一貫關心支持,有目共睹。

這架“樂士文”號飛機被編為1號,交飛機隊使用。1923年7月,在討伐閥的戰役中,立下戰功。但同年10月3日,敵特深夜潛入機庫縱火,不僅“樂士文”1號被燒燬,整個工廠損失慘重,飛機制造廠因無再建資金,被迫關閉,給起步中的中國航空事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直到1935年才在廣東韶關建立了新的飛機制造廠,有員工500多人,是當時國內一流飛機制造廠,設計生產“復興”等型號的飛機,西安事變時周恩來由延安去西安乘坐的就是該型飛機。

後人為紀念宋慶齡對中國航空事業的關心與支持,將“樂士文”號飛機複製了3架,一架在北京航空博物館,供遊人參觀,兩架在臺灣空軍司令部大堂和空軍航教館。兩岸中國人都沒有忘記,為中國航空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國母宋慶齡。

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宋慶齡副主席在空軍專機上

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戰士宋慶齡同志”與世長辭。6月4日,北京西郊機場候機樓前,停著一架銀白色的空軍專機,這正是筆者所在部隊的飛機,機組成員都曾多次執行過國母的專機任務。清晨,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李先念、彭真、胡耀邦等來到機場,為宋慶齡送靈。鄧穎超、廖承志等生前老友,最後一次陪伴她遨遊藍天,為她的人生航線畫上圓滿的句號。當年的“航空女傑”,最後一次乘坐中國空軍的專機迴歸故里上海,與當年試飛的第一架“樂士文”號飛機,相隔整整58年。58年間,她所熱衷的祖國航空事業與中國空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她這位“航空女傑”可含笑九泉了。(本文節選自《一代天嬌 : 中外早期女飛行員史話》)

宋慶齡:中國早期的“航空女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