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 贴着帮——广信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综述

春夏之交,广信大地生机盎然,脱贫攻坚热潮激情澎湃。放眼全区脱贫攻坚战场,尊桥乡漫山遍野的茶树青翠欲滴,煌固镇扶贫车间热火朝天,黄沙岭乡万亩高产油茶林孕育希望……

2018年7月广信区摘掉戴了32年的“国贫县”帽子。然而,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成为摆在广信区委、区政府面前最大的课题。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发扬“愚公”精神,做足“绣花”功,努力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能致富、奔小康”。2019年,全区91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0.3%降至0.4%。

聚焦巩固提升 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今年4月,湖村乡西龙岗村第一季小香薯迎来了播种时节。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间,驻村工作队与村干部正在指导村民们垄土、铺膜、栽种秧苗。去年,西龙岗村经过多方调研比对,因地制宜选择种植“灵山小香薯”,并使之发展成为产业扶贫中的“黑马”,走进石人乡扶贫车间基地,一栋栋现代化标准厂房映入眼帘。占地40余亩的扶贫车间目前已入驻服饰加工、电器设备加工、家具加工等企业7家。在上饶市和恺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0余名工人正忙着赶制5月份订单。“公司按件计工资,我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在家门口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贫困户李双仙对如今的工作颇为满意。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该区以“产业+就业”双轮驱动机制实行差异化帮扶,不断巩固扩大脱贫成效,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该区立足实际,按照劳动能力强弱和家庭收支状况,把已脱贫户科学划分为高质量脱贫户、稳定脱贫户、一般户(弱劳力和半劳力户)、易返贫户(无劳力户含“三无户”),有针对性地进行“造血式”帮扶和“输血式”帮扶,将有劳动能力的“扶起来”、劳动能力弱的“带起来”、无劳动能力的“保起来”。

在产业扶贫上,该区在原有产业扶贫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产业扶贫“十大项目超市”,注重发展村级扶贫合作社,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截至2019年底,全区产业扶贫资金总投入达到2.65亿元,其中产业直补3101万元,资产收益9000万元,覆盖152个贫困村。在就业扶贫上,该区创新开辟了就业扶贫“八条途径”,对有劳动能力的人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劳动,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提高劳动参与度,增加工资性收入,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去年,该区已帮助11994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瞄准关键领域 强化举措“握指成拳”

该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这个靶心,紧紧围绕民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把完善特殊群体保障体系,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脱贫,要有一个暖暖的家。阳光下,上泸镇苎圳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樟树潭移民新村格外亮眼。“搬出深山沟,日子才更有盼头呐!”贫困户毛训明从大山深处的天窗岩村搬出来已有3个年头,直到现在,看着眼前的两层小楼,仍感觉像做梦一样。与毛训明一样,幸福的暖流流淌在广信区538户1880名易地搬迁困难群众的心里。与此同时,该区对全区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长期租房居住或借住的“无房户”实施提升改造,确保没有一人在危房里居住,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安全住房。

脱贫,还要有一份妥妥的保障。看教育,该区探索推行教育扶贫“一签式”资助绿色通道,全面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对因病因残不能上学小孩和厌学学生实行送教上门、上门劝返、结对帮教、举办初中强化班等方式帮教,全区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看医疗,该区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帮扶政策,为所有贫困对象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并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历年来贫困户看病费用实际自付比例为9.4%,累计为15万人次贫困患者报销总费用7.7亿元。看保障,该区通过“提标、扩面、代缴”,提高兜底保障水平,在册农村低保22254户30693人,其中纳入建档立卡16620户21346人。2019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478万元,为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代缴100元/人的养老保险。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如今,一场又一场硬仗打下来,真诚淳朴的笑容洋溢在群众脸上,成为脱贫攻坚最好的注脚。

汇聚攻坚合力 奋力书写“精彩答卷”

在这场脱贫攻坚大决战中,该区广大干群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落实同步。驻村工作队冲锋在前、扎根一线,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慷慨解囊,贫困群众自强不息、勇战逆境,形成了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工作大格局。

——定点帮扶力度不减。该区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第一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把压实责任作为转化为自觉担当和工作激情。强化“挂帅出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对脱贫攻坚工作靠前指挥、具体协调,形成脱贫攻坚强大推力。严格落实“654”结对帮扶机制,全区221名“第一书记”驻村,7173名党员干部职工“沉下去、贴着帮”,与2.5万户贫困户“结亲戚”,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社会帮扶力量空前。该区积极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截至2019年底,共有177家非公企业从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等方面,与190个行政村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助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参与帮扶企业实施帮扶项目301个,受帮扶贫困人数45521人,企业总投入金额7523.6万元。

——内生动力全面激发。该区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扶勤相结合,组建下派了扶贫政策宣讲队伍下乡进村入户宣讲,目前针对贫困户开展了45场宣讲,受益达5000余人。积极建立“爱心扶贫超市”,扎实开展最美脱贫人、最清洁户评比等,大力开展“听党号召感党恩”“移风易俗除陋习”“自立自强谋脱贫”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今天的广信,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户脸上……全区上下正鼓足干劲,向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全面进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