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如今很多孩子自然開學,父母們那個高興的勁啊,都跳起了尬舞。

也有的父母開始對孩子提出殷切的希望了:比如在學習上,很多父母都希望能讓自己的孩子考個全班第一,甚至是全年級第一、全區第一、全市第一。

當然,父母的對孩子抱有較高的希望是對的,但有些家長不從實際情況出發,過高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績稍微有一些下降,父母不問清原因就嚴厲訓斥,這樣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

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在湖北有個孩子上初三,老師沒考好,離父母的期待還很遠,於是他就到超市買了把水果刀,回家把父母相繼殺害。

後來,當記者採訪到他的班主任時,我們才瞭解到,他的媽媽對孩子要求非常高,當他初一時,成績在班裡名列第一名,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初二時成績就開始下滑了。

父母經常打罵成績下滑的他,原來的笑臉不見了。媽媽經常對他說:“像你爸那樣有文化,學習好,就當官;像我,沒文化,沒學歷,就得下崗。”

後來根據孩子的供訴,上了初三以後,有一次他聽老師說初三就保住前 20 名的學生,因為前 20 名考重點高中還有希望,20 名以後的就沒希望。

於是他在初三第一次考試後就想到了死,因為那次考試他考了倒數第三名。

在孩子看來,他學習不好,當然就沒有出路,沒有出路就只有死路一條。

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從這個孩子的故事來看,這個家庭悲劇與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有關,甚至可以說是父母要求過高惹的禍。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家長還有很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南京市有 57%的家長要求孩子樣樣爭第一,75%的家長希望孩子達到大專及以上學歷;對於孩子的職業,89%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腦力勞動。

上海市做過一項針對學生升學願望的調查,發現孩子和家長的願望有著明顯的衝突,孩子願意上中專的人數比家長多,家長願意子女上大學的人數是孩子的三倍。


從數據來看,父母對於孩子的期望是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但家長的期望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內在規律,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發展。

父母把自己的理想寄託在孩子身上,這種做法給了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壓力就越大。壓力過大隻能有兩種可能:崩潰,或者逃避。

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對兒子白清揚說:“孩子,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很多人對孩子抱有極高的期望,然而白巖松不以為然,他從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第一名,他說:“人生不是一個競技場,第一名不一定是勝利者,人生更像一場馬拉松,他希望孩子追求的是‘更好’不是‘最好’”。

白巖松還指出,想要讓孩子更快更好地成長,就要讓孩子獲得更多自由,不要把家庭教育搞得太死板,有時候談笑輕鬆的氛圍、寬容的環境,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作為父母,應當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世界上雖然有許多第一,但這樣的人又何其少。而且第一往往只有一個,怎麼可能就一定是你的孩子?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有長處和短處,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看待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舒心融洽的成長環境,制定合理的目標,讓孩子心平氣和、輕輕鬆鬆地享受父母給予的愛,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具體來說,父母要做到這幾點:

1、不限制、不壓制、不命令孩子

父母要對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寬容,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

2、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不要勉為其難

父母要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不要對他們提出過高的要求。

要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小時候對父母有什麼看法或建議,從而能理解孩子。


3、不要拔苗助長

學習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父母千萬別過分要求孩子提前學習下一學期或是下一年級的課程,更不能相信社會上的“快速學習法”、“快速記憶法”、“天才訓練營”等培訓方法。

因為知識的積累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快速學習”只能是一種夢想,而不是現實的。另外,父母還應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地溝通,為孩子制訂合理的、可實現的目標,這樣孩子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看到自己成長的腳步,從而增強自信心。

4、從孩子的興趣出發,進行合理的培養

父母不要逼迫孩子上他不喜歡的興趣班,更不要讓孩子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而要從孩子生理、心理的發展水平出發,培養孩子的興趣。

有些父母同時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輔導班,但是孩子卻只對其中一個感興趣,那麼其他培訓班就對孩子沒有吸引力了。

孩子的肩膀不能承受父母太高的期望,因此,作為父母,要摸清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計劃。

總想著要孩子出人頭地?聰明的父母早就不這麼做了


有一個桃子,你踮踮腳尖或者跳一跳就能得到,那就去跳吧,這是努力,也叫做發奮用功。

但是如果你跳起來還是夠不到,就別枉費工夫了,因為你無論怎樣努力,還是不行。超出能力了,就是勉為其難了。

對待孩子也一樣,千萬不要勉為其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