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圖中的物種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一種比較古老的非洲本土物種。因為只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而且和人類關係並不密切,所以它們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大概是因為它們長著一個長長的豬鼻子,它的中文名字叫土豚,在非洲的一些地區也稱它為土豬,實在是出奇的意見統一。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土豚是一種非常古老而孤獨的物種,從恐龍時代一直到現在,基因幾乎沒有變過,醜了這麼多年實在是蠻可憐了。但是即便年代如此久遠,它們依舊沒什麼親戚,土豚是土豚屬唯一的物種,而土豚屬是土豚科唯一一個屬,而土豚科又是管齒目唯一一個科。所以,如果真的要找親戚可能大象之類的動物與它有一點親緣關係,但是在小編看來這貨看起來與大象可是一點也不像。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土豚和食蟻獸穿山甲一樣,都是以白蟻為主食的動物。吃螞蟻當然不需要什麼強大的運動能力,所以這些吃螞蟻的動物代謝一般都不會很強,土豚的平均體溫大約在34.5度左右。但即使降低代謝,它們依然經常吃不飽。畢竟吃白蟻就像嗑瓜子一樣,想嗑瓜子嗑飽實在不大容易。所以它們每天都要行走10公里到30公里來尋找白蟻,並且每晚大約要吃50000只白蟻。

當然它們也並不是只吃白蟻,它們有的時候也吃點鳥蛋和水果。汁果瓜就是其中之一,因為汁果瓜的果實長在土裡,而土豚又經常挖洞,久而久之土豚也就成為了汁果瓜唯一的傳播者。(汁果瓜可以理解為長在地底下的西瓜)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由於吃白蟻的原因,它們自然是不需要什麼好牙口的。它們剛出生時還有著門齒和犬齒,但等到發育成熟時,它們就會全部退化掉,只剩下臼齒。它們在吃白蟻時並不咀嚼,而是直接用30釐米的長舌頭粘住白蟻,而後將它們直接嚥下。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如果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生物要麼有強大實力保護好自己,要麼就會大量繁殖以數量取勝。而土豚並沒有什麼強大的繁殖能力,它們一年只懷一胎,一胎只生一隻,繁殖能力實在堪憂。而防禦能力更是不行,跑的不快又沒有像烏龜或穿山甲一樣的保護措施,甚至快窮的連毛都沒有了。那它們怎麼在殘酷的非洲大草原生存下來呢?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答案就是挖洞,眾所周知如果一隻豬長的很壯,那麼它就會成為一個自動推土機,而土豚之所以名字帶土自然也是因為它超強的挖洞能力。它挖洞的速度大約為五分鐘一米,相當於十個帶著鋤頭的成年男性。不僅如此,它厚重的爪子使它們挖掘堅硬的東西也毫不費力,它們甚至可以挖穿混凝土,實在是非常強悍的技能了。也正因如此,它們的洞穴都非常深,平均也要十三米左右。

有這麼強的挖洞能力,只挖一個那不就如同錦衣夜行?它們幾乎完全不留戀自己住過的洞,有時候它們甚至四五天就要換一個,而最長使用壽命也不過一個月左右。有時候出去找吃的走遠了也要臨時挖個洞歇歇腳。

動物趣談:僅一己之力,解決整個非洲動物的住房問題

#斑鬣狗佔領土豚巢穴

也許很多人會有疑惑,如此頻繁的挖洞難道不會破壞草場,影響草原植被嗎。其實是會的,但這些洞對其他生物實在是太重要了。例如野犬,斑鬣狗的繁殖都離不開土豚的洞穴,至於直接住進去的更是不計其數,例如:土狼、胡狼、蛇、蜥蜴、蜜獾、蝙蝠、靈貓、豪豬等等,小編這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非洲大草原,我想除了草和白蟻,大概沒人會不喜歡它了。畢竟動不動就送你套房的鄰居,這誰頂得住啊。

多有疏漏 煩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