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美術史|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博物館裡的黃金時代》這本書

裡,除了介紹神話故事和藝術作品之外,還簡單介紹了巴洛克藝術的源流,幫助讀者分辨一些主要的藝術風格。

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巴洛克一詞源於葡萄牙語barroco,指的是不規則的珍珠。

在藝術史上,巴洛克(Baroque)藝術被用來指代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流行於歐洲的主要藝術風格。

這是一種被認為是背離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和風格主義的藝術風格,其特徵是畫面具有明顯的運動感、激情感、繁複感、誇張性和戲劇性,主題往往是宏大的故事敘事,呈現出空間效果不對稱、光影強烈對比、色彩熱烈飽滿、氣勢宏偉的特點,這些都是與古典主義強調畫面的美感、簡潔感、寧靜感、和諧感、對稱性的特點不一樣。

巴洛克藝術最早起源於羅馬,是為適應天主教會需要出現的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初衷是通過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激起人們對天主教的感情,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激動人心的藝術表現形式。

從一開始,巴洛克藝術就形成了兩條道路。

意大利畫家安尼巴萊•卡拉奇(Annibale Carracci 1560-1609)、圭多•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等在融合了文藝復興藝術風格的基礎上,通過生動的敘述、清晰的對比和寫實手法,形成了巴洛克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道路,為後來的學院派奠定了基礎。

閒話美術史|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卡拉奇《宙斯與赫拉》

卡拉瓦喬代表著巴洛克藝術的另一條道路,他要的是藝術的真實而不是理想美,他要忠實地描繪自然,哪怕描繪的是醜陋,他著名的光線明暗對比法表現的不是美,而是真實可觸的現實世界。

閒話美術史|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卡拉瓦喬《勝利的丘比特》

儘管這兩種道路有所區別,但他們的作品在外在表現上卻具有巴洛克藝術的共同特徵,強調敘事性和戲劇性,在偉大的巴洛克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577—1640)的眼中,卡拉奇和卡拉瓦喬的藝術並沒有互相矛盾的地方,反而應該融合在一起,所以,巴洛克藝術的典型特徵在魯本斯的繪畫中表現得最鮮明、最富有特色。

魯本斯的繪畫作品宏偉壯觀、色彩絢麗、富麗堂皇、充滿激情、動感十足,他的畫中有更多的人物、更多的動作、更多的細節,如同描摹一出人物眾多、情節曲折的宏大戲劇場面。

閒話美術史|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魯本斯《登陸馬賽》

巴洛克藝術還有一位代表人物,是意大利雕塑家喬凡尼•洛倫索•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他利用戲劇性的動態表現,賦予雕塑以生動的情感,成為17世紀歐洲雕塑的佼佼者。

閒話美術史|巴洛克藝術的簡單源流

貝尼尼《阿波羅與達佛涅》

巴洛克藝術在17世紀的歐洲各國都有所表現。魯本斯的學生安東尼•凡•代克(Anthony van Dyck 1599-1641)英國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沒有魯本斯的作品那麼雄壯,那麼動感,更多表現的是畫面的質感,畫作略顯憂鬱。

西班牙最著名的巴洛克畫家是委拉斯凱茲(Diego Velazquez 1599-1660),他的作品更具有卡拉瓦喬自然主義的風格。

法國的西蒙•武埃(Vouet Simon 1590-1649)等畫家也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呈現出巴洛克藝術的特點。

荷蘭著名畫家倫勃朗(Rembrant van Rijn 1606-1669)掌握了卡拉瓦喬的光線明暗對比技法和巴洛克藝術對戲劇性敘事主題的處理方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此外,德國與奧地利也有一些畫家創作了巴洛克藝術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