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诺奖得主解析,美国疫情经济形势不好的三大原因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陈思众

4月23日,美国进入紧急状态第五周,已有至少2600万人申请失业救济金。受新冠危机影响,美国多地出现民众排长队领取救济食品的场景。

这是自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大萧条以来,美国再未见过的景象——3月份制造业产值创1946年来最大降幅、新屋建设率也降至40年来最低值。

近日,在与媒体的对话中,不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均表达了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形势并不看好。新冠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打击、人们的恐慌情绪以及政府错误迟缓的应对机制,是背后最主要的原因。

三位诺奖得主解析,美国疫情经济形势不好的三大原因

(图说:美国加州库卡蒙加,申领救济食物的人在食物银行外排起长队。图/纽约时报)

约瑟夫·斯蒂格利兹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三位诺奖得主解析,美国疫情经济形势不好的三大原因

(图说: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制图/刘嘉仪)

4月22日,约瑟夫·斯蒂格利兹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若特朗普在下半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将使美国陷入第二次“大萧条”。

“现在这里像个第三世界国家。”斯蒂格利兹说道,“公共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起作用了。”

斯蒂格利兹预测,美国的失业率在疫情期间或将飙升至20%或30%。

在3月底的采访中,斯蒂格利兹曾表示,美国正在面临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与2008年金融危机或者大萧条时期的经济下行原因不同:“当时人们内需不足,但现在给他们再多钱,飞机航班也不会增加。也就是说,问题出在新冠危机的应对上,我们应当在2008年政策的基础上作出调整。”

他支持为民众提供一定数额的保障资金,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例如,由老板给无法工作的员工发放2000美元的支票,剩下的员工也同样可以申请这笔钱。在斯蒂格利兹看来,这将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并且覆盖人群更广。

保罗·克鲁格曼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4月13日,在接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采访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保罗·克鲁格曼指出,美国在真正重启经济前,还需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三位诺奖得主解析,美国疫情经济形势不好的三大原因

(图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制图/刘嘉仪)

他进一步指出,因为早期政府未能大规模检测并控制疫情蔓延,美国民众正在经历的“极端的封锁时期”是必要的,并将被迫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因为特朗普的延迟应对,我们可能最终损失数万亿美元的GDP。”克鲁格曼说道。

克鲁格曼认为,目前美国政府针对危机的财政响应仍然不足,部分州政府出现电脑系统崩溃,职业发展办公室人手紧缺的情况。他建议联邦设立专门的项目,为失业员工作出补偿,而不应该将压力分摊到各州。此外,联邦政府应向州和市政府提供更多经济支援。

罗伯特·希勒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三位诺奖得主解析,美国疫情经济形势不好的三大原因

(图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制图/刘嘉仪)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看来,1929年至1933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大衰退,究其根本可以追溯到人们的悲观厌世心态,即信心的大幅度降低导致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

而新冠危机带来的影响则不同——它是真实的。它真实地阻止了人们外出,迫使人们待在家中,大部分商业暂停营运。

在4月12日接受CNBC采访时,希勒颇为悲观地指出,尽管人们面临的问题与大萧条时期不同,但经济衰退已不可避免。他在3月初就表示,新冠肺炎造成的恐慌只是刚刚开始,随后美股便经历了十天内四次熔断的至暗时刻。

“我们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重回巅峰了。”他补充道。

希勒担忧,新冠肺炎的影响加剧了人们的恐慌,而他们对于失业率的悲观预期或将使其成为真实发生的闭环预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