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什麼的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爸媽聽話#,其實他們一點也不聽話。為什麼不活成我想要他們活成的樣子?!


【壹】2018年5月13日 母親節 我感謝那個替我負重前行的人

今天是母親節。寫這個標題來感恩那個一直為我負重前行的人。這個標題在我的這個號裡存了很多天,一直想寫,又寫不出什麼,遲遲發不出來。就算在今天,也不知道如何下筆。

首先,我想問的是:歲月真的靜好嗎?老母親談起過往,總是淚眼婆娑。而我那個寡言少語的老爸,更多的,是對那個已故幾十年的兄弟的懷念。

老媽不識字,被他爹,也就是我的外公,用木棒趕著嫁給了老爸,身為長子與長女,總有一些被試驗品的感覺。但是,如果僅僅以此判斷父母之間沒有愛情的話,你就錯了。

那個年代,兄弟姐妺像葫蘆兄弟一般一個接一個地瓜熟蒂落。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長子與長女的辛苦,可想而知。父母還不懂得如何做一個好父母的時候,他們出生了,然後歲月總是總以刻薄荒蕪相欺。

先是,老媽嫁給老爸,家裡人多啊,房子住不夠,分房成了我媽到現在還的訴說的苦。老爸兄弟5個,之於奶奶,也是難為無米之炊。然後老爸準備自己建,他的大兄弟,我的大叔,總是鼎力相隨。然而,在我們房子還沒有建成的時候,那個忠厚而實誠的兄弟,進了城清理汙水染上細菌,永遠地走了。

生活很拮据。老媽用她的精打細算,過著細碎的小日子。【這也是近期我被批評最多的,我家那位老說我:貧困,限制了我的想象。深以為然啊】。青菜飯是常吃的,那時候小,不喜歡。喜歡芋頭煮的,不懂事,跟在鄰家的屁股後頭,只為討上一口,呵呵……

每一年的學費,是家裡的大山,壓得父母喘不過氣。找舅舅們借,然而總是借了剛還,還得再借。最後實在不好意思了,找老師賒欠。用媽的話說,那哪是什麼過日子,那是捱日子。

家裡最大的收入,是每一季稻收上來,交了公糧後,有節餘的挑到市場上去買。而這往往是要我們家裡節衣縮食大半年。

而後就是那山窪裡的一池水。山窪的池塘離家很遠,是村裡集體的,老爸把它盤下來,養一池子的魚。然後是不論颳風下雨,還是農忙農閒,總要割上幾捆草,去餵它們。晚上,還要去守塘。一年,大旱,山窪下的那一片農田已經曬得開裂了,而池塘裡的水,少得不足大腿深,用老爸的話來說,再放水灌田的話,一年的魚的收成就泡湯了。然後老爸就沒日沒夜地在那池塘邊上守著。當然,吵架是難免的,游擊戰也是不少。我那時年少,也曾經與老爸守過一夜,山對面的鬼火一跳一跳的。守水是小事,畢竟一場大雨過後,事情也就消停了。最怕的是釣與偷,還有魚病了,死。老父母在池塘邊挖一山洞,時時守著。然而,總是防不勝防。那一年,在年關水庫幹水抓魚的時候,水底的木樁上,纏著一段網,發現這東西的時候,老媽在那塘坡上,直接就打滾了。我們很直觀地看到了希望破碎的聲音。那些聲音,是日子無情地給的。

還有那麼一回,老媽去集市,然後被人家自行車撞了,大腿上車軸插了進去,血直流。老媽要了那幾十塊錢,沒有去醫院。回來還挺開心,給家裡添置了很久就想添置的物件。拖著傷口拐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我,有多少不經事。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以致於到了現在,老媽對於錢,總是看得比命還重,前幾天,還打電話過來,說農村合作社保,要她補交300塊。因為之前的收款單據少了,找不到存檔。然後是生氣與心疼,想著她一天辛苦勞作,可以掙的那幾十塊錢,這幾百塊,她得幹多少天之類的。所以說,歲月其實並不總是那麼的靜好。

那有什麼的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歲月對於我的娃來說,是靜好的。

小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餓得那麼快,而每每放學回家,家裡的飯甄裡,總會餘下那麼點飯,不多,夠我用醬油拌上一小碗,美美地吃上幾口。很能充飢的。不知道其它人會不會也吃過醬油拌飯呢?

童年,與人打架,然後被欺負得不要不要的。父母拖著,去人家家裡給講理。然後為自己的孩子,爭得一口氣……老爸的個子小,不知道他哪來的那些個勇氣。當然,也有我們兄弟合夥欺負別人的時候,他們也拉著,給人家去賠不是。印象中,沒有因為這種與人家小孩動手的事捱過他們的什麼……好像是犯了再大的錯,也會有個柱子頂著的感覺。

然後一步一步,離家遠起來。上中學那會兒,家裡扛米換糧票,吃住學校。騎自行車去,米用編織袋裝好,放在後架上,綁著。然後有那麼一次,車輪刮破了裝米的袋子,稀稀落落地撒下一路的米粒。我以為我會捱打了。借了同學的飯票頂著,週末回家說起這事,老媽開口問的,第一句就是你這個星期是怎麼過的。哈哈,當然飯得吃飽的嘛。

是啊,在那些日子: 在沒有學費上學的時候,我把家裡的菜籃子丟得很遠地朝老媽發火,可以威脅她。在外面受氣受委屈的時候, 我可能告訴她,依靠她;在犯錯的時候,只要我知道錯了,他們並沒有責備我,還積極地替我彌補那些過失……這麼多年,一直一直,到我結了婚,生了孩子,自己成了父母。之於我,歲月一直是靜好的。

那有什麼的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我的老婆、丈母孃、娘、爹

去年下半年,老爸時時發呆,然後隔不了一段時間,就說他忘記了回家的路。他們在這裡,幫我帶了三年的孩子,老爸卻依然沒有融入到這裡的生活,他說,這裡跟做牢差不多。帶他去了幾次醫院,說是得了老年痴呆,我的天,他才63.內心很崩潰。也許,在這裡的生活,他其實有太多的不習慣,他想著他的田,他的魚塘,他的牛。。。這裡,只有四堵牆……

今年,沒讓老兩口再來了。半年不到的時間,深深地明白了,什麼狗屁的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老媽在這裡,每天四點就起來了,一家人的早餐,原來是這樣來的。下了班,回到家裡,有熱熱的飯菜,而現在,冷鍋冷灶,還有兩個少不更事的孩子,不做作業在打鬧。管飯管作業,還要管那一堆的殘羹與亂七八糟的碗與灶。而這些,在之前,吃過飯就可以捧個手機啦……要知道,我老媽在這裡的時候,也是有她自己的一份事的啊。

之前,只要安心工作就可以了。孩子有老婆,飲食有老媽,還有丈母孃,是啊,歲月哪能不靜好?

可是,你需要明白,老人一天天地老了,孩子一天比一天有自己的思想,會開始叛逆。歲月靜好嗎?是時候,自己負重前行了吧?

那有什麼的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你在背上的風景


【貳】2019年2月11日 丈母孃走了,沒有一句道別,我在微信的朋友圈裡,祭奠

孩子的外婆走了,他們再也沒有外婆的了……,哪裡再有外婆的味道?

妻子的親孃走了,她從此就是沒孃的孩子……,哪裡還有媽的呼喚?

那個叫我“華”的女人走了,都沒來得說一句告別的話。她給的,遠不止是一個優秀的妻子,更有無盡的愛屋及烏,我欠她的太多,我準備慢慢還她的,她卻狠心得連機會都不給了……我準備帶她去北京,我準備帶她坐飛機,我準備……趁她還能動的時候……她卻啥都沒交代……

有很多事情,我想跟她說對不起,我不該當她面發英子火,我不該在她用消毒碗櫃燒壞朔料餐具的時候對她使臉色,我不該在她生病醫生建議住院時還讓她住家,我不該……我有太多太多沒做好的,我想跟她道歉的,就算我現在說,她再也聽不到了……

有很多的事情,我想跟她說謝謝的,我要謝謝她當年沒反對把女兒嫁給又遠又窮的我,我要謝謝她沒要車要房要財禮還沒個婚禮就把女兒嫁了我,我要謝謝她忍受老來離家之苦幫我們拉扯兩個孩子,從花都到黃埔,四五個春秋……我要謝謝她給我兩少不更事的娃無盡的愛和教誨,我要謝謝她的太多太多,我都沒好好地償還她的,她就這麼突然地,走了……

一直都活得好好的,怎麼說走就走呢?我的丈母孃啊……家裡還有你的衣,你的鞋,過年時節整理時還說你過來住時可以穿的……

家裡四老,就像四個柱子,頂著我們的一片天,你這一走,天塌半邊啊。

過年夜你跟我們抱怨,我勸你放手,別收拾了,你不聽,放心不下,這麼這回就可以這麼放心的下……這麼狠心的了?

什麼叫子欲孝而親不待?現實狠狠地給了我一耳光,然後清脆地告訴我:這就是!


這個世界就是那麼殘酷的,在丈母孃走的沒過幾天,網上開始流行一句話:

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父母在,比如說你今年30,你不會做(結婚),哪怕你60,也不會想,因為有一堵牆擋在那,你看不到死神,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為什麼老人會喜歡催你,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看到了死神,所以他們想完成那些沒完成的。

有那麼一天,當你睡醒一覺,發現人生的戰場上,一輪機關槍掃盡後,那些曾經擋在你面前、大廈一般存在的長輩,一個個倒下去時,你沒有任何選擇,只能硬著頭皮,這時你已然站在了隊列的第一排。突然發覺時間飛快,這輩子匆匆就到頭了,真的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然後,哽咽不已。


【叄】2020年4月5日 清明,她的墳頭已長滿山雜草,往事追憶

我與愛人,相識於校園。我痴迷於她小芳式的長長的麻花辮,幾乎一是瞬間,我就有了要她陪伴一生的感覺。日子在我熱烈地追求與她笨拙的閃躲之前,流水般地流逝。畢業那一年,終於她允許了我陪她一起回去過長假的請求。

我們在火車途經的中轉站下車,逛了那裡株洲的衣服批發市場,用很低的價錢買了一件衣服。那就算是我第一次給我未來的丈母孃準備的禮物了。“因為還沒有出校門,也沒有賺到什麼錢”--這是我當時心裡的藉口。也許,媽媽給予以孩子的再多,總還感到多有虧欠;孩子給媽媽的再少,都說是孝心一片。而我,連這孝心一片,都是打了折扣的。丈母孃沒有說什麼。盡心地招待我。

那時的老丈家,在大山的深深深深處,沒有通車。也沒能通車。他那裡只有他與他大伯家。村子裡轉過山口,才有零零星星的幾戶,也不算得是村落。他們家的習俗很怪,早上一大早出門,下地做事,要到10點左右才吃早餐,而中午更是延後到三四點。晚餐呢,往往是晚九點以後的事了。這一點,並不是我第一次上門發現的。第一次去的那幾天,三餐都是很準時的。或者是因為,那一次,我還是叫她阿姨了吧。

也許是愛烏及屋,她們家很美,門前的稻穗是金黃,月夜的星空,繁星點點,有螢火蟲在飛舞,他們家的門前的樹丫上,還掛了個野生的蘆子【雖然這貨在第二天就祭了我的五臟廟】。老婆帶我去看他們家養了多年的老母豬,還有一群滿地撒歡的小豬仔,依稀記得一共十三隻。後屋圈裡還的大群的雞和鴨。由母雞帶著的一群小雞仔,有著淡黃的絨毛,很是可愛。一日午後,一隻小雞啾啾地急促地叫著,老婆帶我去看,發現是隻黃鼠,在追咬它。那是我第一次見識黃鼠。多年後有現在,想想,也許我就是那隻“黃鼠”吧,把丈母孃辛苦養大的女兒,一毛不剩地給“偷”了過來。

老丈的話是十分艱澀難懂的,總是要十分地吃力去聽,因為老丈人並不曾上過一天的學。而丈母孃,在她的那個年代,上到了高中。【到現在我也搞不清楚,老丈是用什麼樣的一種方法,從孩子的老外婆那裡,從那個離開他近幾十裡地的地方,把丈母孃給娶到手的】,至少,在如今的我看來,丈母孃的孃家,交通比老丈人家方便得不止是一星半點。也許是老丈的勤勞肯幹打動了她?然而,對於我的上門,丈母孃可能心裡壓根就沒有這個心理準備的吧,她竟然是連普通話都沒有講得出來。對於那時的她來說,一輩子沒曾離開過他的四間瓦房,和低垂昏暗的灶臺吧。說起很多事,她只是憨憨地笑。

山裡的夜,很涼。五點左右,家裡邊的雞欄裡,就有公雞開始喔喔地叫了,那時,往往老丈人會打著手電,往裡面照,引起一陣子的轟動。【那幾年,也許他們家的雞鴨看到我都會害怕吧】。每天一隻,不是雞就是鴨。聽到老丈跟丈母孃命令式的溝通:燒點水,抓了只嫩鴨,一會殺了做成血醬鴨。或是:燒點水,抓了只老雞,殺了做成燉湯。往往都是老丈殺好雞鴨,然後丈母孃燒水拔毛開膛破肚地處理忙乎。等天亮的時候,聞到的,就只是那些個飯菜香了。那時候,從丈母孃回去,在給老媽的電話中,往往都是這樣彙報的:這一次過來,又吃過了多少多少隻雞,又是多少多少隻鴨。就算這樣,老丈人還說,我的戰鬥力不行,似乎要把他們滿院的雞鴨吃光,才算得上是可以達到他們的能吃的基本標準一般。每這時,我就會狠狠地告訴他們,等後面有空了,好好地帶著英子在家裡住上一段時間,吃得你們心疼為止。然而這樣的日子並沒有來臨……也將永遠來臨不了了。

不得不說,丈母孃是個能幹而隱忍的人。雖然我老丈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往往嫌棄她,說她做事慢,說她沒效率,說她……往往這時,她並不反駁。她這輩子都不曾反駁老丈的訓斥吧,我常常這樣想。丈母孃每天四五點,就隨著老丈人一起起床,下地做事。也許做的並不是重的體力勞動,但是效率上,其實並不比老丈差。除了沒有男性特有的體力外,她移苗,施肥,鬆土,鋤草,地裡的疏菜,都是她忙著照料出來的。【而這,在我成長的家庭裡,是不可能的,我的娘,是主內的。他們分工很明確,娘主內,衣食住行,縫補,而我爹主外,除了農忙,田裡地裡,池塘裡,都沒有我娘什麼事。往往都是老爹跟娘說哪塊地的什麼疏菜可以採摘了,或者往往就採了回來交給娘】。而丈母孃這裡,地裡的眾多活,都由丈母孃操持,每年他們家那麼多的玉米地,施肥,鬆土,鋤草是很繁重的勞作。同時,她還會種上幾塊地的紅薯涼瓜和豆角……,在我去的那些年中,農忙的很多時候,中午我可以聽到如雷的鼾聲隨同門口樹上的蟬鳴起伏,晚間我可以聞到似鼓般的鼾聲連同屋角蟋蟀一併合奏,而往往這個時候,丈母孃不眠不休地在廚房忙碌,這難道僅僅是因為她是女性,做的事情不是重體力活嗎?也許這個並不能去責怪誰,生活的重擔,讓他們兩口子都不得不拼盡全力。

很快地,我們有了孩子。這個大胖小子的出生,讓外婆外公很是心疼。大冬天,他們用席子圍起來,燒上滿滿的水給孩子洗澡,邊上準備著熱熱的旺旺的炭火,讓小傢伙舒適地洗好暖暖地穿上,而很神奇地我們怕他著涼而給他少洗澡反而孩子時常拉肚子,到外公外婆那裡,不到一週就不拉稀了。然而,小子實在是不懂,當我們告訴他外婆走了的消息的時候,他們依然在火車上打鬧,鼾睡。並在老人下葬的時候,沒有些許的悲傷。就像當年我外婆走了的時候一樣。甚至包括我的爺爺。

一晃三年,我們有了老二。因為計劃生育的原因,老二並不能在我老家出生。雖然政策上已經顯得很寬鬆了,然而沒有放開二胎的這個紅線依然是存在的。很自然地,把老婆送到了丈母家。老二比預產期提前出來,接到電話的時候,天微亮。還在歐姆的員工宿舍裡。於是急急地趕了回去。見到了可愛的老二,已經洗得白白靜靜,包裹得妥妥帖帖的了。趟在老婆的身邊。丈母孃疲憊地趴在醫院老婆的病床邊,依然沒有太多的言語。這一次,回來得急,什麼都沒有給二老買。【就算是現在,在印象中,給他們二老買的東西也是屈指可數的,我總以為後面會有機會去孝敬他們,很多東西不以為意,然後就這樣在不以為意中過去了】。老人說起當年她做月子時節的事情,說老丈人在她生了孩子後,想吃杯八寶粥,老丈都沒捨得給她買。也許,她是提示我要對她閨女好一點吧。

那有什麼的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你就是媽媽眼裡的全世界

然後那一年老媽跟老爸把大娃送到了湖南,讓孩子陪著媽媽與小弟弟,一起在湖南過年。那一年大娃才四歲,會自己收拾東西。愛看貓和老鼠,更愛他的爺爺奶奶,但因為看貓和老鼠的關係,爺爺奶奶回江西都沒發現。等發覺時,拿著自己的包和東西,號哭著追。但是我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當他外婆走了,他並不沒有那麼的傷心落淚呢?是長大了丟掉了原有的依戀,還是變得更加的善隱藏自己的感情?

日子是綿長而細碎的。細碎到你都不知道怎麼了,就走到了現在這個樣子。日復一日的努力掙扎向上,卻始終難以有所攀升。自從進入社會,進了工廠,生活其實與之前的校園生活沒有什麼兩樣,之前的食堂、課堂與宿舍,現在是工廠、出租屋、超市。上班,吃飯,睡覺,最多也只是和同事聚個餐,打個牌,吹個水,聊些8卦,還有什麼呢?逛個街就算是過節了吧,上個超市就是生活最大的業餘活動了吧。週末的時候,下個館子,改善下伙食,平時有個聚會什麼的,就是加餐。當我們畢業了,同學們開始散佈各地;當我們換份工作,過往的同事們也只能隔空在朋友圈裡點個贊。從初中就開始離開父母,開始為自己的所謂的將來打拼,然而,每一個結點,社會就把你的資源打亂,讓一切重新再來。畢業幾年,無力供樓,二個孩子,怎麼辦?【現在想想,也佩服當年的自己,少不更事,也敢亂生】。如果依靠我一個人的工資 , 無疑生活將是十分拮据的。老婆說她得上班。對於怎麼才能照顧到嗷嗷待哺的孩子,啃老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老媽說家裡還有大孫孫,抽不開身,要讓她帶,可以,在老家替我們管著。於是,我們只能將求助的目光轉向了丈母孃。我不知道她是怎麼想的,中間的過程肯定是糾結而痛苦的。她沒有要求我們把兩小的給留下,而是把家裡的老母豬給賣了,把雞也給買了,撇下了吵吵鬧鬧多年的老丈人,跟我們來了廣東。撇下幾十年不曾離開的家,到老了還因子女漂泊他鄉,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又是什麼樣的情感,才能做到這樣?母親是願意拿命來換得子女幸福的。此後四年,老丈人孤獨度日。雖然每到長假,都努力去給老人做事,但真無法報答他所付出的萬一。

那時,我在佛山,而老婆工作在廣州。兩地分居。老婆與二娃的起居,飲食照料,都由丈母孃一手操持。每週相聚一次,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一起去超市大采購,孩子會跑下來給我開門了,租住在六樓。每天丈母孃得爬上下幾次,送孩子上幼兒園,接孩子回家,還得抱著老二,往往上到一半,得歇一下。一個週末,我正從廣州返回佛山的路上,老婆打電話哭著說老媽暈倒在廁所。然後我下了公交,還沒走到對面坐另一趟車回去,老婆電話過來,說老媽好了。我還是接著回去上班吧。也許,那一次,是上天給我們的一次機會。這一年我常常這樣想,如果那一次給她好好查一下,是否會發現她有心肌方面的問題呢?事實是沒有如果。我們一直給她查的,都是甲亢問題,去過醫院很多次,也只是抽血查甲亢。誰會想到呢?或者就算查出來的,也無力於手術吧,一個手術十多萬,那時的我們,哪有那許多錢呢?【也只能這樣自我安慰了】。

丈母孃從老家帶過來幾隻雞,我們在樓頂搭了個雞籠,就那麼喂著,也生蛋了。樓頂上還種了幾株辣椒,長了兩藤西瓜,還的一株南瓜。丈母孃每每使用雞糞施肥,連同孩子的童子尿。幾株瓜苗都長得很可人。每週過去看時,往往會大上那麼許多。結了兩個西瓜,不是很大,但是皮薄,很甜。她們母女倆也是等我過去了,才摘。工資有限,開支不少,家裡往往只有疏菜,遠不如鄉下時節的大魚大肉。那雞兩天下的一枚蛋,算是對於生活伙食最好的補助吧。可以說那幾年,是我們過得最緊巴最艱苦的幾年。她沒有一句怨言,一路陪我們走來。

生活中總有諸多變化。我換了工作,不再滿世界出差,換了行業,她也因為公司倒閉,離開了原來的那裡。一家人總算聚在了一起,我們把所有東西換了過來,從花都到黃埔。顛沛流離。重新租了一層,卻是更高的8樓,也不能再種東西,她把生活中所有的紙皮都留好,存在一個地方,幾個月半年地清理,賣掉,以補貼生活,就這樣,在她和老婆起早貪黑、節衣縮食中,我們的生活日漸起色。因為他們的無盡的付出,逐步有了盈餘。並看準時機,咬牙買了一套小房子,裝修,都是她在幫著盯著。新房子打掃的時候,她裡裡外外幫著擦了又擦,掃了又掃。打掃過程中,她是替我們開心的。然而,因為我娘,我老家的舅舅們覺得這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希望可以熱鬧一下。我老婆的反對,第一次在她面前,生她閨女的氣,大動肝火地摔凳子出門。這是多麼我不妥!她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而我卻因為這種小事,讓她不開心。就算有爭吵,也不應該當她老人家的面啊!我一直想跟她說抱歉,最終,沒有說出口。也許她老人家,是不會為這種小事生後輩們的氣的吧?是的,愛無法衡量,然而,我卻在有能力愛時,吝嗇了自己的輕言細語和顏悅色,沒有給她這種簡單的,甚至於無需要金錢的,舒心。為此,我懊惱不已。

新房入住,丈母孃沒住多久,大部分時間,住在小房間,也就是書房。小小的空間,她就這樣的一直一直地隱忍地過著。不爭,不急。偶爾有那麼一段時間,我見她做事做著做著就發呆,還會笑著問她想些什麼。出來四年有餘,老二已經可以上幼兒園了,也許想家了吧。至少那時,我是這樣想的。老婆說老媽辛苦了,擔心家裡老爸一個人,不安全,孩子大了,我們可以自己照顧了,讓老媽回去過年就不出來吧,在家陪老爸吧。想來四年的分別,老兩口有的矛盾,該化的都化了吧?那一年回去,結她整理為數不多的衣服行妝,她說,這幾件留著,以後過來時再穿,那個放好,她把她的東西疊得整整齊齊的。丈母孃是愛美的,也是挺給我們做面子的。每年回去之前,都會去理個髮,焗一下頭。那年她說要去理髮的時候,才發現,四年來她的頭髮真的快白了一半了。也許,她要弄得好一點,回去見老丈人吧,讓老丈人別覺得在女婿這裡受苦了。我送她去火車東站,孩子們在進站口微笑著跟外婆再見。進站時,我壓了身份證,才把娘送到座位上。離開時,發現她淚流滿面。她是捨不得他的閨女和外孫的吧?還是我們日子好了,無情拋棄她時感到的落寞與悲哀?

往後的日子,聚少離多。有時候,她也會跟我訴苦,多年的外出,使她的普通話標準了很多。多數時候,說的都是老丈人的不是,也說著她女兒--我老婆的懂事與乖巧,以及她小兒子,孩子他舅的偷奸耍滑。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她們母女說。

那時候,我跟她說,不用那麼早起來,給我們做早餐,我們的電飯煲可以用定時功能的。然而終歸她沒有用這個功能。我不明白的是,就算不用做早餐的週末,她也會早早起來。當如今我媽與她都沒在這裡,我們獨自應對家裡兩隻“獸”的時候,才明白,叫醒她們,讓早早起床的,不會是鬧鐘,而是生活,是她們愛的責任。

苦日子過完了,丈母孃卻老了。好日子開始了,丈母孃卻走了。這就是我苦命的丈母孃;丈母孃健在時,我拖著她的心肝寶貝外出打工了。我們還沒有回來時,丈母孃卻已然長辭!再沒人喊我“華”了這個獨特的叫法了,才感到從未有過的空虛和飄渺;她在時,不覺得“華”是一種稱號和榮耀;她沒了,才知道這輩子做她的“半個兒” 已經做完了,下輩子半途裡膝下承歡的福分,還不知道有沒有資格再輪到的!難得有人催我回湖南家裡過年了,才感到我被可有可無了。她在時,湖南家鄉是我的老婆的老家,也是我的老家,是我兒子,特別是老二的老家;她沒了,那裡是個故鄉;夢見的次數不多,回去的次數更少。

是的,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肆】關於媽媽

解讀一下媽媽(Mother)這個詞吧:

"M" is for the million things she gave me. M”-Million,是她無盡的付出。

"O" means only that she's growing old. "O”-Old,是她正日漸老去。

"T" is for the tears she shed to save me. “T”-Tears,是她為我而流下的淚。

"H" is for her heart of purest gold."H"-Heart,是她金子般純淨的心。

"E" is for her eyes, with the love-lightshining. “E”-Eyes,是她閃爍著愛意的眸。

"R" means right, and right she'll always be. “R”-Right,她永遠都是對的。

Put them all together, they spell "MOTHER" 將這所有都組在一起,拼出來就是“母親(mother)”。

A word that means the world to me. 一個對我來說意味著全世界的詞。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人到中年,那此為你負重前行的人日漸老去,你的全世界都將坍塌,沒有依靠,而你,將成為你子女的依靠。世界就是這個輪迴。引用一句話,為自己打氣,為每一個生活中經歷了挫折的人打氣,為那些壓力下的中年人打氣,為每一個瞭解了生活真相的人打氣,那就是: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生活不易,只願你我都被溫柔以待!

以此文,沉痛懷念老丈母孃,並感謝老媽,老婆,這些個偉大的女性,還有那兩個憋屈了多年的老丈、老爸,感謝你們一直一直讓我沉浸在如此靜好生活中。真想時光不老,父母不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