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祭祀,從誕生至今,在中國的文化與傳統中,就可謂舉足輕重。在封建社會,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及祖先的崇拜,人們渴望神靈對自己新生活作出指點,從而降福免災,一來二去,遂產生了祭祀的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顯德七年(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趙匡胤成立了宋朝。在諸事準備妥當後,按照慣例,趙匡胤也渴望得到天地的允許及祖先的指點,於是在禮官的帶領下,開始了他當上皇帝后的第一次祭祀。

按照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的記載:“上親郊郊廟,冊文皆曰“恭薦歳事”。先景靈宮,謂之“朝獻”;次太廟,謂之“朝饗”;末乃有事於南郊。”即唐宋時期皇帝祭祀天地祖宗,皆先是到景靈宮,然後到太廟,最後到南郊舉行祭天儀式。太廟,皇帝家族歷代祖先靈位擺放的地方,南郊則是祭祀天地的地方,景靈宮卻是宋真宗為了讓趙宋朝廷更有面子,遵循大臣提出的黃帝也姓趙,是趙氏最初的祖先。於是,宋真宗在仙源縣修建了景靈宮來祭祀黃帝。

對於宋太祖趙匡胤來說,自然就沒了這景靈宮祭祀這一環節。第一站,宋太祖在禮官的引領下來到了太廟。對於這個地方,還真是當上了皇帝,才知道其禮節之複雜。趙匡胤感覺有些力不從心,在禮官的提示下,他一步步照做著,猛然一抬頭,他有些懵了。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只見祭祀臺上,滿滿裝著祭品的四個器皿,自己從未見過,耐不住疑惑,趙匡胤忙向左右詢問道:“此等何物也?”左右低聲回答道:“籩豆邐簋(biān dòu fǔ guǐ),古時傳下來的祭祀器皿。籩和豆,古代祭祀及宴會時常用的,竹製為籩,木製為豆。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趙匡胤似懂非懂,點了一下頭,又感慨,想自己亂世英雄,出入戰場倒無所不能,這些禮節當真還要學的還有太多。他思索著,正準備祭拜,忽又想到:這祭祖,乃祭祀祖先,這祭祀器皿我都不認識,何況我的祖先呢?

於是趙匡胤笑問左右道:“吾祖宗寧識此?”左右聽後一愣,無言對答。趙匡胤略一思索,暫停了祭祀,吩咐將“籩豆邐簋”撤走,轉而“進常膳如平生”,即用平常的食物器皿來祭祀。待這些平常的食物擺上後,趙匡胤卻又有些猶豫了:想自己現在是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著不同的象徵,撤掉古代流傳下來祭祀器皿,豈不不妥?

趙匡胤當上皇帝后,第一次到太廟祭祖,當看到祭祀臺後他有些懵

“古禮亦不可廢也,將“籩豆邐簋”復舊擺上。”趙匡胤一聲令下,禮官們又將器皿復原。遵照古時禮節,宋太祖完成了宗廟之祭,臨走時,又交待左右:“卻設向來禮器,俾儒士行禮。”禮官一聽,雙眼發亮,於是又詢問宋太祖:“案唐天寶中享太廟,禮料外,每室加常食一牙盤。五代以來,遂廢其禮。今請如唐故事。”宋太祖聽後,應允了。

對於這些禮器的運用與擺放,又及禮官提及的“每室加常食一牙盤”,宋太祖自然不懂,他甚至內心有些牴觸,但從自己的身份,他毅然選擇遵從先例。此等態度,得到了北宋著名理學家邵康節的高度評價:“太祖皇帝其於禮也,可謂達古今之宜矣。”以當朝的大家來評論當朝的領袖,這不凡有些拍馬嫌疑,但從宋太祖趙匡胤對待祭禮的心智上來看,即使如今,我們也能從中看出體他那可貴的帝王品質:屈己從眾,捨己從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