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明代吳元泰《東遊記》中的“八仙東遊過海”一章,描述了漢鍾離、張果老、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八位神仙在返回王母娘娘蟠桃會的途中,遇東海巨浪滔天,各顯神通渡海的故事。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八仙”題材分為兩類:一類為“八仙過海”,描繪八仙齊渡東海的場景;另一類為“八仙慶壽”,表現為八仙迎接壽星的場景。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館藏的康熙青花釉裡紅八仙大碗外壁繪“八仙過海”,碗內繪仙鹿與壽星,是將兩個“八仙”題材合二為一之作,表示賀壽之意。在這美好的春日,將這件具有吉祥寓意且描繪生動的八仙大碗介紹給觀眾朋友們一同欣賞。

  康熙青花釉裡紅八仙大碗賞析/典藏部 袁旭

  康熙青花釉裡紅八仙大碗,高8釐米、口徑22釐米、足徑9.1釐米,收口,矮身,斂腹,底足為圈足,內壁施白釉,內底雙圈紋中以青花釉裡紅繪壽星及梅花鹿,背景上部以青花繪捲雲紋、下部以釉裡紅水波紋填充,碗外壁口沿處以青花繪弦紋二道,碗身同樣以青花和釉裡紅兩種料繪製紋飾,釉裡紅滿繪波濤翻滾的海景,並於水紋中留出空白,碗圈足處以青料勾弦紋為界,中間以繪釉裡紅繪回紋裝飾。此碗通體紋飾為“八仙慶壽”題材,以青料白描八仙形象,碗內底以青料白描壽星及梅花鹿形象,圈足內雙圈內署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仿款。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青花釉裡紅八仙大碗 清 康熙

  高8釐米 口徑22釐米 足徑9.1釐米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青花釉裡紅為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又稱“青花加紫”,為典型的釉下彩瓷,是青花、釉裡紅兩者同施於一器物的裝飾手法,區別於青花瓷的單純素淨,彰顯青花釉裡紅的豐富絢麗。青花瓷和釉裡紅瓷都源於元代景德鎮的創造,青花的著色劑是鈷,釉裡紅的著色劑是銅,兩種著色劑燒成需要的條件有所不同,所以把青花和釉裡紅兩者合一燒製的難度係數較大,燒製成功實屬不易,因此產量稀少,這也是青花釉裡紅的珍貴之處。青花釉裡紅始燒於元代,明代初期中斷,直到永樂、宣德時期再現,清代自康熙起各時期均有燒製。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康熙瓷的特徵是胎質潔白且縝密,堅硬又純淨,素有 “糯米汁”之稱,且釉質與胎骨緊密,渾然一體,有著“堅白釉”、“粉白釉”的美譽。此器胎釉結合嚴密緊實,“如冰似玉”,雖為康熙仿宣德款器,但顏色純正,線條清晰,色彩交界處青紅分明,沒有絲毫淆亂,紋飾與背景層次豐富,人物面目細緻精到,衣紋處理生動流暢,繪畫功力可見一斑,實為難得的精品。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碗外壁八仙紋樣

  碗外壁所繪紋飾為“八仙過海”,“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鐵柺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傳說這八位神仙各有道法,在人間懲惡揚善,為貧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膾炙人口。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明代吳元泰《東遊記》中有“八仙東遊過海”一章,傳說王母在瑤池舉行蟠桃大會,八仙赴會後返程途中,見東海巨浪滔天,乘興要齊遊東海,但約定不可駕雲,須各顯神通渡海。於是仙人們紛紛將法寶投入海浪中,各顯神通,遨遊東海。“八仙過海”為的是向王母賀壽,所以此類題材的藝術作品有祝壽的含義。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八仙起源早,人物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等,我們現今所熟識的八仙,直到明代才確定下來。八仙雖是道教神仙團體,但在民間流傳已久,影響很大,在文學、戲曲、繪畫、雕塑作品中都有他們的形象。

蟠桃集會福壽綿長 這件生動的八仙大碗瞭解一下

碗內底壽星紋樣

  碗內底所繪的壽星與梅花鹿常與 “八仙”在一起。壽星本是我國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座名稱,又名南極老人星。古人把這個星座作為長壽的象徵,後逐漸演繹為銀髯飄胸,手捧仙桃,笑容可掬,精神矍鑠的南極壽翁。明代嘉靖帝崇奉道教,這一時期已有許多器物繪有壽星形象,最常見的是壽星與“八仙”組合的圖案。由於這類紋飾多為壽星居於中央,八仙圍繞禮拜,被稱為“八仙拜壽”或“八仙慶壽”。壽星與鶴、鹿的組合,從明代《警世通言》第三十九回 “福祿壽三星度世”的故事可見一斑。書中描寫了壽星與白鶴、黃鹿、綠毛龜變幻為人形,後隨壽星飛昇的故事。此種文化傳統影響至清代,在清早期出現了以鶴、鹿表示長壽的圖像。此碗所繪梅花鹿不僅象徵著長壽亦代表了官祿,“梅花鹿”象徵著“梅花榜”,“鹿”與“祿”諧音,所以同時也包含著高官厚祿的祝福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