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今日,川渝貴環線高鐵正式開通,進一步拉近了三地的時空距離和情感距離,為疫情之中的大西南復甦按下了“快進鍵”,也讓重慶、成都、貴陽三大城市的未來緊密相連。

  在持續向好的外部環境中,貴陽一直積極佈局復工復產,爭取能在“後疫情時代”西南諸城比拼中贏得更多主動權。論西南現狀,成渝是近鄰,是西南天花板,川渝貴環線高鐵打開了“西南金三角”模式的通道;論西南未來,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國第四級啟航,貴陽將享受近鄰紅利。成渝築能否形成“西南三足鼎立”格局?夜郎自大不可取,但相提並論也需要機會和底氣,這種前瞻式的“對標”是對既有成績的審視,是對自我前行的激勵,更是對再攀高峰的展望。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貴陽市的東南西北

  最近,在全國疫情尚未結束的非常時期,在多地感嘆復工復產難的特殊階段,貴陽市的若干發展舉動引起廣泛關注。

  4月8日,貴陽舉行了恆大·溫泉小鎮文化旅遊項目簽約儀式。恆大集團將在烏當區東風鎮洛灣打造集休閒、商務、養生為一體的溫泉文化目的地,囊括中式、日式、泰式、意式、荷式等各類溫泉館,還配有商業街、美食街等,預計兩年後完工......

  4月7日,烏當區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貴陽市殯儀服務中心(景雲山)搬遷有關事宜。在這次會議上,烏當區民政局彙報了貴陽市殯儀服務中心(景雲山)搬遷事宜,市規劃設計院、中信國安介紹了搬遷規劃選址論證報告......

  貴陽地鐵3號線建設已經復工復產,隨著2023年預期通車時間的臨近,烏當的“郊區命運”正在改寫。東風鎮只會越來越好,景雲山只會越搬越遠,新添寨及相鄰片區很快將成為城市商業氣息濃厚的消費新去處。

  由此推開,最近一段時間,貴陽的東南西北正在發生積極變化,影響深遠。

  在東面,隨著貴陽地鐵2號線年內開通的計劃實施,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發展進入快車道;在南面,含金量極高的“貴安八條”,讓貴陽貴安融合邁上新展臺階;在西面,連接老城和觀山湖區的三馬片區正在全面開發,多個重大項目已經上馬;在北面,一直不溫不火的烏當區也即將蛻變。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在“十三五”收官之年,貴陽積極開啟了大城之路,面對百年不遇的疫情影響,貴陽市在做表率走前列的發展道路上“伸展四肢”“大展拳腳”,不斷做強做大,拓展城市空間。

  到“十四五”開局之年,貴陽地鐵2號線預計已經開通,白雲、雙龍到老城區的時空距離進一步縮短;緊隨其後,連接花溪、老城、烏當的貴陽地鐵3號線,連接貴陽、貴安的S1號線預計將陸續開通,其他線路也在建設或規劃中......

  可以期待的是,在未來幾年,貴陽市規劃的、多方智庫研究的、廣大市民期盼的大城將一步步變成現實。

  疫情尚未結束,有人說大城市疫情比小鄉村嚴重,應該維持現有城市格局。客觀分析,疫情只是一時之“困”,而非大城結構之錯,消除人口密度之弊,城市發展依舊向前。多年來,貴陽市“疏老城建新城”,已經大大降低了老城的人口密度,沿著新的城市密度繼續發展,之前的“城市病”和當下的“城市病”都會減少。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貴陽市的大城之路

  多年前,有國家領導人到貴州視察時表示,跟全國多數省份相比,貴州城市的發展問題,不是城市太大,而是城市太小,承載能力弱,規模效應差。

  這些話,放在今天依然沒有過時。

  國內區分大小城市的標準非常多,其中,城市人口是一項重要指標,一般有100萬以下、100-500萬、500-1000萬、1000萬以上等幾個等級。

  放眼全國,目前已經進入“強省會”時代。成都之於四川、武漢之於湖北、鄭州之於河南、西安之於陝西等等,莫不如此。這些“強省會”城市都已進入千萬人口的大城之列,躍居國內城市頂層圈。

  貴陽作為貴州省會,城區人口依然沒有突破500萬人,在全國“強省會”的競爭格局中,貴陽的體量只是中下水平,經濟規模小,承載能力弱,物價水平高......

  在第三方的數據分析中,當重慶、成都等老大哥般的城市“升格”為新一線城市後,貴陽、昆明等省會“晉級”為新二線城市,外部排名在城市信譽、招商引資、吸引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依然不能改變貴陽城市的實際體量。

  近幾年來,貴陽市加倍努力,讓新二線城市的稱號更加名副其實。2017年,貴陽市按照千萬級人口城市來規劃未來,2018年,貴陽地鐵1號線全通,開啟了貴陽地鐵時代,千萬級大城夢更近一步。截至2019年底,貴陽市建成區面積4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97萬,加上流動人口達到645萬。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在飛速發展過程中,貴陽地理空間不足等問題逐步顯現出來,曾經在龍里、惠水等貴陽周邊建立了“經濟飛地”。

  “貴安八條”力推貴陽貴安融合,將兩地同城化發展向縱深推進,為貴陽貴安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實體經濟、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條件。如今,雲巖等地的“經濟飛地”飛到貴安,3月18日,貴安雲巖產業園首家入駐企業開工生產。

  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後,規劃區面積達到945平方公里,具備1000萬人口的承載能力,如果包含貴安新區1795平方公里規劃區,那就具備了2500萬以上人口承載能力,將更能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在貴州地圖上,貴陽先行融合了貴安,距離貴陽安順一體化發展就更近一步,黔中城市群才算有了更堅實的內核。

  在“貴安八條”等省內政策持續給力之際,貴陽貴安城市融合發展迎來新的國家政策利好。

  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等。

  新一輪的“搶人大戰”即將開始,幾年前,一線和二線城市落戶尚有學歷、年齡等門檻限制,這一輪戶籍放寬更徹底,競爭更激烈。

  作為新二線城市,貴陽市必須要有新的緊迫感和新的執行力。近幾年來,貴陽積極推行“零門檻落戶”,已經取得不錯效果。按照上述《意見》要求,貴陽及時試行多項新制度,對城市規模上臺階無疑將大有裨益。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貴陽市的競合之路

  事實上,貴陽市的大城之路,除了自身發展、帶動全省的需要,還必須面對來自成渝雙城經濟圈的合作與競爭。

  2020年1月3日,中央定調,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0年2月24日,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貴安八條”,支持貴陽貴安融合發展。兩者相差僅僅一多個月時間,目標都是為了城市高質量發展。

  成渝雙城經濟圈是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之後,最有可能成型的中國第四級。一方面,貴州與成渝地區同在3小時高鐵圈內,三地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另一方面,由於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虹吸效應,在外溢效應到來之前,成渝地區的人口吸引力、招商吸引力等比較優勢客觀存在,貴州城市的發展無疑將面臨不小的競爭壓力,只有把握機遇,迎接挑戰,不斷髮展壯大,才能實現“三贏”乃至“多贏”。

  川渝貴,地相近,民相親,疫情擋不住合作機遇。4月10日,連接四川、貴州、重慶三地城市群的國內首條跨省環線高鐵正式開通,8小時即可走完川渝貴,這對三地的發展都有積極意義,對大西南的融合更具深遠影響。而早在渝貴鐵路、成貴高鐵開通之際,貴州和川渝的合作對接會已經多次召開,成效顯著。

  看未來,成渝要帶西南飛!按國家公佈的成渝雙城經濟圈範圍,貴陽、遵義、畢節等城市沒有被納入,但與昆明等相比,貴陽等地已經“近水樓臺先得月”,進入“泛成渝雙城經濟圈”,開始迎來合作機遇。

  看當下,貴陽復工復產,正在積極“大展拳腳”,增強和成渝老大哥一起飛的“體魄”和底氣。成渝優勢自不待言,經過未來幾年發展,成渝築能否形成“西南三足鼎立”?

  論常住人口,2019年底,貴陽市497萬人,加上流動人口645萬人,如果考慮安順和貴安人口,那麼貴陽、貴安、安順一條線的城市群活躍人口已經接近千萬,這與重慶、成都城區人口超千萬的差距不算太大。

  論城市面積,2019年底,成都建成區面積931平方公里,重慶建成區面積1379平方公里。成都一馬平川,勝在城區集中連片面積大;重慶隔山隔水不連片,實際建成區面積沒那麼大,但勝在轄區多。而貴陽市建成區475平方公里,貴陽貴安融合後,規劃區面積達到945平方公里,單從城市建成區面積上來看,三者差距也不大。

  論生態資源,貴州資源富集,貴陽生態良好,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著名的森林之城和避暑之都,而成渝是全國知名的夏日“火爐城市”,近幾年來,最早來到貴陽的“避暑客”多是“成渝客”,成渝也成為貴陽推銷“避暑經濟”的首選地;而秋冬季,成都盆地風滯,重慶臨江霧多,從平均海拔不足500米的成渝到海拔千米的貴陽,秋冬可享受登高之樂和呼吸之快。

搭上“川渝貴高鐵”,貴陽邁向“西南三足鼎立”

  論區位協同,貴陽是成渝南下兩廣的橋頭堡,成渝是貴陽西進和北上的優選項。隨著機場航線加密,高鐵頻次增多,三地往來將更加頻繁。而在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中,成渝貴三地皆是重要節點,在未來幾年中,三地發展內通外連,契入國家和國際大局,區域協同資源更多,成渝築“西南金三角”的特徵將更明顯。

  成渝貴三地,歷史淵源深,現實關聯強,優勢互補多。從時空距離、地區人口、建成面積、生態資源、區位協同等方面來看,“西南三足鼎立”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渝貴鐵路、成貴高鐵、成渝貴環鐵等將加速這一趨勢形成。

  貴陽市“十四五”規劃尚未公佈,但從當下形勢判斷,未來五年,是貴陽做強做大上臺階的關鍵五年,也是黔中城市群能否真正崛起的關鍵五年,更是西南同發展、成渝雙城經濟圈大建設背景下的關鍵五年。

  貴陽市將圍繞高標準要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設成為西部地區有影響力的國際化都市、中高端消費品貿易之城和製造之城。“十四五”期間的貴陽,將綻放怎樣的精彩?讓我們一起期待!

  欲達遠方,重回當下,先做好復工復產,貴陽市的舉措立足當前,更著眼未來,瞄準收官“十三五”,積極鋪墊“十四五”。

  到了“十四五”末、“十五五”末.....面對更大的發展成績,當老百姓問起,貴陽與成渝形成了“三足鼎立”嗎?此時,人們關心的已不僅僅是城市面積和體量,而更多的是發展質量和趨勢。即便成渝依然還是西南天花板,貴陽也能底氣十足地與成渝並立西南,與全國其他地區同量級城市一較高下,昂首邁上新臺階。

  記者:方正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