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心如死灰的那一瞬,是種怎樣的體驗?

下面是三個瞬間。

1.

《長安十二時辰》像很多優秀的偵破劇一樣,對幕後大BOSS的猜測一直在反轉。本劇中段出現過的一位像是BOSS的人就是何孚。

作為當朝元老、文人領袖和太子老師何執正的“傻兒子”,何孚裝瘋賣傻潛伏了幾十年,為什麼放著錦衣玉食的貴公子生活不享,而一心潛伏只想報仇呢?除了敵人太狡詐以外,少時的何孚經歷了何種打擊?他又是如何做到隱藏如此之深的呢?狡詐如林九郎也曾說:“我明裡暗裡試過你不下數十次,確係痴傻。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不可能裝痴。

何孚的生父陳州刺史曾經也是本朝大員,因為被聖上誇獎而遭林九郎嫉妒與構陷,從而全府上下七十餘口被殺而僅餘何孚一人。何孚自稱:“我父母乳孃兄妹,都被絞殺在我面前,我逃命躺墳坑,吃死屍肚子裡未化進之食糜。落入匪幫,替賊人做誘餌殺良人。六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長安十二時辰: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從那刻起,何孚心如死灰。從此,活著只為復仇。


2.

張小敬和龍波的八團兄弟之一丁老三,烽遂堡的飢餓、圍困和生死一線曾經讓他掙扎過和絕望過,卻並沒有讓他心如死灰。他曾經鬧著餓,要回家,他也曾拍著胸脯說:“我守”,說“第八團,九死無悔”。

令他心如死灰的是,從前線九死一生撿條命回家,懷裡揣了一個餅自己捨不得吃,走了七天山路準備帶給家人,到了家推開門卻發現:“我看見我娘,我女人,還有兩個娃娃,都爛在床上了......你知道嗎?那七月裡,那滿屋子的蒼蠅啊,你知道我最先想幹一件什麼事嗎?我就對著她們,我認認真真吃完這個餅,一口一口地吃完了,然後我睡了一覺,睡了一宿......”


長安十二時辰: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從那刻起,丁老三心如死灰。他做了收錢索命的守捉郎,五步之內,必有吃食。

3.

丁曈兒,第一次來長安就被人給賣到了青樓,之後成為平康坊地位最低賤的那種青樓女。但她依然選擇“看見美的東西”

後來,她與讀書人秦朗私奔不成,被地下城老大葛老所囚禁。因為張小敬的闖入,葛老給了這對苦命鴛鴦一個活著的機會,但曈兒與秦朗只能出去一人,由他們自己選。丁曈兒選擇了讓自己的情郎出去,同時她也堅信對方會和她一樣。

葛老提醒她:“不要相信男人說了什麼,而要看他們做了什麼”。果然,秦郎看到鐵門外的陽光時,說的不是我留下你出去,而是蒼白的“我先出去,我會找人來救你的。”


長安十二時辰: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從那刻起,丁曈兒心如死灰。此後,誓做平康坊最紅的妓女,為葛老賣命。

4.

心如死灰者,只有“黑化”一條單行道可選嗎?

想到了司馬遷被宮刑的那一刻和他後來偉大的《史記》;想到了曾國藩第一次兵敗之後投河的那一刻......

我特別想找一個反例,那個人經歷了絕望和心死,而後起死回生。卻又擔心——那是否只是他還不夠絕望,心死尚未如灰呢?!

二戰時期,猶太人弗蘭克爾,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是位醫生,他深深地知道,在極端環境裡生存的唯一方法,是找到生命的意義。後來他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開創了意義療法,也留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


長安十二時辰:七歲,你見我時,我一生已盡

聽說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裡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再生的超脫者。


你瞭解哪些心如死灰的瞬間?不妨留言一敘。


本期薦書:

《活出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


穿 鑿 成 見 破 壁 知 己

歡 迎 關 注 鑿 壁 讀 書

(備註:本文也同步發於“鑿壁讀書”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