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的核心不是姿勢,而是凝神定意存乎一心

站樁的核心不是姿勢,而是凝神定意存乎一心

初學站樁只知其表,不知其內,一直在站樁姿勢下功夫。

然,過了些日子,內心有些空虛,對站樁也開始迷茫,開始深入其中探求本質。

才知,站樁不光有站式,還有臥式,走式,各式各樣。當然這只是對站樁姿勢的瞭解,深入其中,站樁其實是身心的鍛鍊。

站樁源自古代養生導引術。

站樁核心原理也是根據《黃帝內經》:“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如何把握陰陽,如何呼吸精氣?

古代養生也好,修道也好,核心是什麼?

對於平常不怎麼了解的我們來說,耳邊常聽到:靜能生慧。

靜便是古代養生的核心。

如何靜?

你想靜靜時,雜念不斷。

想要站好樁,偏偏站不好?

為什麼?

這就是站樁最核心的東西了。

如何靜,又如何控制雜念。

為何靜如此重要?

因為靜功多是鍛鍊內在的真氣,充實三寶(神、氣、精)。

站樁也是靜功。

因一句話: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

我開始查出處,偶遇下面這篇文章,當然也是摘抄,刪繁就簡了些。

仔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特別分享出來。

以下是摘抄內容:

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凡聞道者,宜領此意求之。凝神得竅,則勢如破竹,節節應手。否則面牆而立,一步不能進。

學道之人,須要

海闊天空,方可進德。心宜虛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動,便可立丹基。

學道之人,以養心為主。心動神疲,心定神閒。疲則道隱,閒則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載道。

凡人心不內守,則氣自散。若能時時內觀,則氣自斂,調養臟腑,久之神氣充足。古云:“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穀神存”。

動時茫茫,不如此心久在腔子裡。學道者要先知收心法,再言靜功。

定其心神,方可言道。要入玄關,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必須動中能靜,方見功夫之力。神定,內一著也。事來心應,事去心止。氣定,外一著也。

語謹形正,語端氣峻。下學要緊處,全在正氣安神,忘心守口而已

心乃一身之主,故主人要時時在家。一時不在,則百骸亂矣,所以學道貴恆。始勤終怠,或作或輟,則自廢也。

夫心之動,非心也,意也。神之馳,非神也,識也。意多欲,識多愛。去此二賊,真性圓明。不欲何貪,不愛何求。無貪無求,性如虛空,煩惱妄想,皆不為累。再加煉氣,金丹可成,神仙可冀。

養氣只在收心。心在腔子裡,則氣存矣。

凡人能治心,便是道中人。若全消俗障,何患乎不成。

人生做事,業傳千古,不過此一點神光耳。然神非精不能生,而精非靜不能養。欲至極虛極靈地位,須煉此能生、能養功夫。

世人當知儉之道,儉於目可以養神

,儉於言可以養氣,儉於事可以養心,儉於欲可以養精,儉於心可以出生死,是儉為萬化之柄。若不知儉之道,惟以刻薄慳吝是趨,則於儉之道失之遠矣。

凡入玄門,只以靜性為主。如目前春庭新雨,四壁寂然,草木含春,暗藏長養。理會此中,就有個究竟,不必定以談玄為道。

仙經雲:專精養神,不為物雜謂之清。反神復氣,安而不動謂之靜。制念以定志,靜身以安神,保氣以存精。思慮兼忘,冥想內觀,則身神並一。身神並一,則近真矣。

“一念動時皆是火,萬緣寂處即生真”,此守中之規也。進道之要,無如問心。故云:“學道先須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若還尋到無尋處,始信凡心即道心。”

捷徑之法,唯守此一心。陽氣不走,相聚為元海。

萬事萌芽,在乎一心。

心動則機動,機動則神明而合之。故曰,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