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習慣讓你的孩子受用一生~~~

注意你的行為,它會變成習慣,而你的習慣會變成你的品格,最終品格會串聯起你的命運。

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曾經說過:“培養一個健康的孩子,比修補一個受傷的人,要容易得多。”

所以,如果一開始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受益無窮。

習慣的養成來自於行為的不斷重複。

一、堅持不懈地進行行為訓練。

行為心理學認為,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變為習慣動作,而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一段時間。總之是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越牢。

比如說飯前洗手的習慣,父母可以定好規矩,不洗手就不能吃東西,只要是吃東西就必須洗手。如果家長對這個行為進行督促和檢查,孩子慢慢就會形成習慣。就知道“哦,我要洗手”,到最後就不用專門提醒孩子。讓孩子由被動到主動再到自動,從而養成某個良好習慣,最後變成了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

二、言傳身教的影響。

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所以,在培養孩子某種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比如,我們會聽見這樣的形容,小王皺眉瞪眼跟他爹一模一樣。父母知書達理,孩子多半乖巧懂事。父母暴躁粗魯,孩子也多半是衝動倔強。所謂“誰家的孩子像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好習慣讓你的孩子受用一生~~~

比如你如果希望孩子能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作為家長就應該養成閱讀的習慣,而不是每天都盯著手機。並且經常帶她去圖書館,讓她覺得讀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如果父母邋里邋遢不愛乾淨,卻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是強人所難。所以父母要嚴於律己做好正確的示範。

三、獎懲和反饋,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養成良好習慣。

好習慣讓你的孩子受用一生~~~


發現孩子無意中有良好的行為表現時,家長應給予稱讚,以示鼓勵,強化孩子的這種行為。比如說,孩子自己收拾好玩具,幫忙做家務等,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作出表揚。並將孩子的行為通過圖表直觀的表現出來。通過獎懲記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是好的,而哪些行為是不應該在發生的。

四、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家長可以從下面這幾個問題中自查。

1. 孩子在不斷重複進行的互動中學了什麼?

2. 觀察孩子在日常中已經養成了哪些習慣?

3. 這些習慣是積極的,有用的嗎?如果相反,請立即採取行動戒掉這些習慣。

4. 對於孩子的抵抗行為,應採取策略,正面引導,避免強迫命令。

5. 家庭成員對孩予的教育方法必須一致,不能心軟遷就。

習慣看上去無關緊要,但是會對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如果一開始沒有養成好習慣,甚至還形成了壞習慣,那麼將來長大後進行的改造型教育往往會事倍功半。

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是的,當一個人養成了好習慣,其行為就會具有自覺性,並內化成一種根深蒂固的高尚品格,這種品格會貫穿於人的一生,有了這種品格,無論是學習、做人、做事都會受用無窮,對孩子的一生都會有積極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