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總結有方法

總結如同前進途中檢點行囊、辨明方向,是為了更快更好地到達目的地。它不是宣告一件事情的結束,而是通過反思,找到做好下一件事情的“鑰匙”,意味著在新層面、新起點的開始。要真正做好總結,不能僅滿足於對幹過的工作進行簡單回顧,而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確實使總結達到積累經驗、把握規律、提升素質、開拓思維的目的。

做好總結有方法

一、總結應當全面

總結要全面,一方面是指對所做的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另一方面是指在總結每一項工作時都要全面地看,進行全面分析。

比如,一份材料寫完後,我們不僅要在文字功底、寫作技巧等方面總結經驗、找出差距,還要在平時收集材料、佔有材料、瞭解情況、把握意圖等方面分析原因。總結時要讓已做的事情在自己的大腦中“真實再現”。

當然,全面不等於全部,不能扯起一根藤條滿山動,不分主次地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分清直接的、主要的因素與間接的、次要的因素,把握它們之間的關係,避免總結失之偏頗。

做好總結有方法

二、總結必須客觀

總結時要客觀分析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弄清楚哪些原因是主觀的、哪些是客觀的,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必然的,必然與偶然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偶然中的必然在哪裡,等等。

比如,一位領導指派秘書協調組織一個會議,向其交代了幾個環節的工作,只有會前核實領導講話稿這件事忘記交代。這位秘書把領導交代的工作都做到位了,而沒有核實領導講話稿,會議就要開始才發現由於領導來會場時太匆忙拿錯了講話稿,會議不得不推遲了半小時。

事後,這位秘書在總結教訓時說:“雖然我前一天把講話稿送給了領導,但是後來領導把講話稿拿錯了,作為秘書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件事反映出自己的工作做得不夠細,事情辦得不夠周全,僅限於處長交代什麼就幹什麼,沒能主動想事幹事。如果自己提前備一份講話稿拿在手上,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

這樣的總結就比較實在,主客觀原因都找到了。

我們在總結工作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客觀準確,最忌諱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當然,在多作自我反省的前提下,也不能盲目攬過,分析問題時任何的不客觀都會干擾總結的準確度。

做好總結有方法

三、總結需要深刻

同樣的經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總結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結論。

比如,籌備會議是一項基本的業務工作,如果會議開始了還有一位主要領導沒到場,無疑是一個失誤。在對此進行總結時,有人會認為反正我已經通知了,他遲到不是我的責任;有人則會反思,如果我會前再提醒一次領導,不就可以避免失誤了嗎?這就是思想是否深入導致的差別。

要使總結的結果準確而深刻,就要用聯繫的、發展的觀點而不是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要善於抓住要害,找出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和關鍵因素,不能找偏了,更不能糾纏於細枝末節。

做好總結有方法

四、總結重在思考

總結的目的不僅是通過經驗的積累掌握幹好工作的基本方法,還應通過不斷地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只有思維層次提高了,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在以後的工作中,即使遇到以前未曾遇到過的新問題,也會全面認識、客觀分析,並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取得最優結果。

思維層次的提高,需要有意識地對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和鍛鍊,需要在提煉工作規律的過程中不斷感悟。

做好總結有方法

比如,每開展一項工作,通常要先拿出自己的建議和設想,而經過各級領導閱批把關,最終確定下來的方案,往往與最初的建議和設想有所出入。事後進行總結時,不僅要總結如何落實了領導的批示要求、在落實過程中有什麼經驗教訓等,也要總結我們最初的建議和設想與最終方案有什麼差距,領導為何能綜觀全局、高屋建瓴,我們的意見建議為什麼提不準,為何在認識或思路上低一層、差一截,原因何在,應如何彌補和提高。

只有這樣不囿於事實本身,多挖掘事實表象下思維上的差距,不斷地感悟、思索,才能使思維層次在總結中不斷得到提升。

做好總結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