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中國酒文化根深蒂固,而白酒的地位更是不可撼動,白酒是中國特色,寄託著中國文化,尤其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白酒甚是重要。

白酒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中國文化裡,儘管年輕一輩對白酒並不感冒,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將帶著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而酒又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它還具有精神文化價值。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它體現在社會政治生活、文學藝術乃至人的人生態度、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在這個意義上講,飲酒不是就飲酒而飲酒,它也是在飲文化。

文人多嗜酒,酒能激發靈感,活躍形象思維;酒後吟詩作文,每有佳句華章。飲酒本身,也往往成為創作素材。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頁頁都散發出酒香。李白和杜甫,中國文人的傑出代表,都終生嗜酒。

李白自稱“酒仙”,杜甫因有一句“性豪業嗜酒”,被郭沫若先生諡之為“酒豪”。不可否認的是,酒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國詩歌文化的出現和發展。

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1、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一)》

2、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曲》

5、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6、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7、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在很多人眼中,喝白酒是這樣的: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厚,喝不夠;感情薄,喝不著;感情鐵,喝出血。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講究健康飲酒,迴歸理性與自然才是正宗的白酒文化。

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中國人喝白酒時經常““乾杯”,儘管這和英語中的 cheers 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 cheers 還有“祝你健康”或隨意喝點的意思。而我們白酒文化中的“乾杯”二字有喝盡杯中酒之意。當然,現在也多作敬酒之意,而一飲而盡顯示的是一種尊重。

在多數外國人眼裡,白酒辣口又燒喉,關鍵是還不能像威士忌那樣加點冰塊什麼的,不少外國人表示白酒太“難”喝了,尤其是乾杯時的一口悶,那感覺就像喉嚨有團火一樣,所以也有人直接稱其為“火酒”。

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在古時官場,酒杯是一大講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盛酒器皿不同,而平民百姓就只有拿碗喝了。到了現在白酒的度數更高了,用碗喝已經不實際了,用的是專門喝白酒的小杯,方便一口乾,或慢慢品。

中國酒文化已有數千年曆史,白酒早就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享受那股烈勁,這感覺才叫爽。而一口一口慢慢小酌,怡情更舒心。

淺聊一下中國白酒文化,這些人文世故你都瞭解多少?

外國人喝葡萄酒講究餐酒搭配,比較嚴謹,還有一點儀式感,例如燭光晚餐什麼的。而中國人喝白酒比較隨意,半斤白酒、一碟花生米,一碟紅燒肉,獨自一人小酌,或與一眾好友共同暢飲。

喝酒更講究的是情感的聯絡和維繫,兩個不熟的人,沒關係,喝一頓爛醉就行了。喝酒可以說是能最快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方法之一,這就是酒的魅力。

白酒還常被用來泡製各種藥酒或蛇酒,白酒也有“百藥之長”的尊稱,適度適量喝點白酒,養生更養心。

白酒有很多,尤其以國酒茅臺最為著名。相信這也是許多白酒愛好者,夢寐以求能喝到的酒,當然一千幾百塊一瓶,買一瓶很多人還是能買得起的,無奈這種酒只適合品鑑,不適合經常喝,不適合當做口糧酒,畢竟價錢在那。

其實在茅臺鎮上,秉承傳統工藝生產醬香酒的酒廠還是有不少的,用合適的價格買到滿意的醬香酒完全不是個問題,甚至有的還能接近茅臺品質,價格也公道,作為口糧酒完全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