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新時代已經開始(續十四)——郭連章


美學的新時代已經開始(續十四)——郭連章


對美學大討論的認識

中國五六十年代的美學大討論確實對中國的美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初只能說討論了美的性質的問題,而沒有討論美的本質問題,由於美的本質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所以美的性質也往往是談不通的,於是形成了四種觀點或派別,各唱各的調,各說各的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現在看他們確實還都是有自己的正確的方面,當然也有自己不足的方面。

比如以蔡儀為代表的客觀派。他們認為,美是美感的根據,只有美的存在才有美感的產生。美是客觀存在的,存在於大自然之中。蔡儀說,美在於客觀的現實事物,現實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藝術美的根源。他們認為強壯的雄獅、盛開的牡丹都是客觀的美。這些都是對的。

但是他們又認為,春晨的紅霞、秋夜的明月,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也是一種客觀的美,這怎麼可能呢?除了人類之外,難道還有什麼生物能認為它們是美嗎?如果沒有的話,那麼,這些美就不可能是客觀美。也就是說,這些美的現象不是客觀的美。顯然這種認識是不妥當的。原因就在於客觀派不明白美是可以分為客觀美和主觀美,也並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客觀美,什麼是主觀美。所以,將其混為一談,美的本質就難以發現,美的性質也就不全面了。

再比如以呂熒和高爾泰為代表主觀派。他們認為 客觀事物美不美全在於主體的主觀感受。他們主張美是主觀的,美在心不在物,就美和美感的關係說,是美感覺決定美。

高爾泰講:”我們凝望的星星,星星是無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運動著。然而我們覺得星星美麗,是因為它們純潔、冷靜、深遠。一隻山鷹在天空盤旋,無非是想尋找一些食物罷了。但是我們覺得她高傲、自由,”揹負蒼天而莫之夭闕,博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實際上,純潔,冷靜,深遠,高傲,自由……等等,與星星,與老鷹無關,因為這是人的概念。”這種認識也是對的,這就是主觀美。

但是他們沒有看到還有客觀美。美是可以分類的,只有通過分類研究,才能尋找到美,找到客觀的美。

再比如以朱光潛為代表的主客觀統一派。他們認為,美既不單純在主觀,也不單純在客觀,而在於主觀與客觀的結合:“美不僅在物,亦不僅在心,它在心與物的關係上面。””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後所產生的嬰兒。””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這一派看到了美的客觀性,也看到了美的主觀性,這些也是對的。

但是認為:美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就未必妥當了。主客觀怎麼統一?用主客觀的統一又怎麼來定義美?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將美分為客觀美和主觀美,才能夠解決即在物又在心的問題,才能解決美的本質和美的定義。

再比如以李澤厚為代表的客觀性與社會實踐性相結合的一派。他們意圖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來認識和解決美學問題,這也是對的。

但是,由於他們並沒有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在立場、觀點、方法是都存在明顯的不足,所以,相對於其它三種觀點存在著致命的缺陷。他們在進行美學理論研究時,不能根據客觀現象、客觀世界來探討美的本質,而是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利用一些模仿的、生造的概念,一些模糊的、含糊不清的概念,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變化不定 的結論,而實際上什麼問題也沒有解決。

我們看到了他們四派都有正確的一面,也都有不完善的一面。那麼我們就要取其優而避其劣,認真分析一下他們的不妥當、不完善的究竟是哪些部分?究竟是什麼原因?以我看他們最關鍵還是沒有搞明白:什麼是美?這個美的本質問題。如果把美的本質問題搞清楚,那麼美的性質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我們可以看看“盲人摸象”這個典故,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

客觀派可能只摸到一隻腿,主觀派可能只摸到長鼻子,主客觀統一派可能只摸到大肚子,客觀性與社會實踐性相結合派可能只摸到小尾巴。所以,他們不能描繪出大象完整的形狀。如果,他們對大象的概念,屬性有所瞭解,相信他們就不會只摸某一部分了,相信他們會給出大致相似的答案了。

所以,如果不能知道美的概念,美的本身,就不可能明確美的性質。這就是那場大討論沒有得出結論的關鍵之所在。

二十一世紀新美學理論,明確的解決了美的本質問題,明確的規定了美的定義。美是生命的屬性,美是生物的屬性,美是有性繁殖生物的屬性。美可以分為客觀美和主觀美,客觀美是主觀美的依據。心理學、倫理學、哲學、政治學等等都是主觀美的內容或機制。

二十一世紀新美學理論,有機的統一了上面四種美學觀點。通過對各種美的現象進行有目的的科學分類,抽象和總結出美的定義,形成了概念、邏輯、結論,構建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科學的美學理論。

(待續)


美學的新時代已經開始(續十四)——郭連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