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走亲戚


散文:走亲戚


小时候,是多么盼望过新年呀!可以穿新衣,吃美食,更可以兴高采烈地走亲戚!那可是一年中最隆重,最令小孩子兴奋的外交活动了。

从大年初二开始,连接各村庄的大道上,田间小路上,开始热闹起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一路上,你来我往的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有步行的,手里提着鼓鼓的皮包,或臂弯上挎着蒙有花布的竹篮,或一手领着雀跃的孩子;有骑自行车的,车把两边挂着沉甸甸的皮包,车子横梁上坐着得意的小孩,车子后座上坐着抱孩子的妇人,喜气洋洋地超载前行;有赶着牛车的,赶着毛驴车的,地排车上坐满了老人和孩子,拥着床棉被,应是最幸福的行人了。

小村庄稠密,人情温暖,看谁都眼熟面花的。路上不时有熟识的邻村人相遇,比平日更加亲热,上前拉着手,过年的吉祥话儿说不够。一路上走走停停,洒下一串串问候和笑声。就这样不慌不忙地往亲戚家赶,反正路不远,也误不了中午的热闹盛宴。

散文:走亲戚


我们家历年来约定俗成的是,大年初二去姥娘家。最早的儿时记忆中,家里有一辆令好多村里人艳羡的“永久”牌自行车,我们一家五口是这样去姥娘家的:吃罢早饭,母亲把六七岁的我和五六岁的妹妹,梳妆打扮得花枝招展,仔细嘱咐几句,让我和妹妹先行出发,待母亲在家刷洗收拾完毕后,父亲再用自行车驮着母亲和弟弟,在后面追赶我们。

因平常跟着母亲去过姥娘家,我已记得路了。我和妹妹手拉着手,蹦蹦跳跳地出了家门,跑向村东头的小桥,沿着一条洁白干硬的土路向南直走,大约十里之外就是姥娘的村庄。

那时的天空瓦蓝瓦蓝的,路边的棵棵白杨亭亭玉立,杨树身上一颗颗大眼睛一路上含笑陪着我们。路边下结了冰的小河,像条碧青的玉带延伸向前方。

路上有步行的,也有赶着牛车或毛驴车的,速度最快的也就是满载而行的自行车了。我和妹妹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走在路边是安全的,兴奋的,快乐的。那时从未听说过有偷小孩去卖的人贩子,也从未接受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教育。路上不相识的行人也是那么和善,不时有人边走边问我们去哪里,笑着夸我们像一对漂亮的双胞胎。有一位裹着小脚,挎着竹篮,蹒跚前行的老奶奶,同我们边走边聊地相伴着走了一段路,在她拐入路边的一个小村庄时,从衣兜里摸出两块糖送给我和妹妹,我们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把糖块含入口中,心里甭提多美啦!

散文:走亲戚


也不知走了多远,身后响起一串熟悉的自行车铃声,是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怀抱弟弟的母亲赶上了我们,我和妹妹小鸟一样飞扑过去。父亲让母亲抱着弟弟先步行前进,让妹妹坐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让我坐在后座上,把我们俩个送出前面一段路程后,让我们下来步行前进,父亲再返回去接母亲。父亲就这样一程又一程地反复往返着,轮流接送着我们四口人。我和妹妹兴奋不已,感觉像做游戏一样快乐。还没玩够呢,姥娘家那绿柳环抱的小村庄,已赫然出现在眼前了,我和妹妹欢呼雀跃着向村里跑去。

姥娘家里早已是宾朋满座,人声鼎沸了。姥爷和姥娘都兄弟姐妹众多,每年初二,他们的兄弟姐妹和子侄甥女们都赶来看望,满屋满院都是笑脸盈盈,笑语喧哗。男人们不停地和来客握手,敬烟,倒茶,在烟雾缭绕中笑谈一年的收成和光景。女人们有抱着孩子的,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夸着这家的娃长高了长胖了,那家的娃更加俊俏了懂事了。不用看孩子的女人们勤快麻利地系上围裙,去厨房帮着侍弄一桌又一桌的饭菜。手里再忙活也不耽误叽叽嘎嘎的谈笑,仿佛憋了一年的知心话儿,要在今天全掏给大伙听听。

最开心热闹的还数小孩子,不用寒喧客气,不一会儿,来客中的小孩们就混熟了。把衣兜里装满瓜子,花生和糖果,跑到院子里,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跳房子,砸摔炮,捉迷藏,上窜下蹦,东跑西藏,院子里戏耍不开,就跑到大门外玩闹。反正大过年的,又是在亲戚家,即使玩得鸡飞狗跳,大人们也不会训斥的。

散文:走亲戚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开饭喽!饭桌上摆得满满的,一盘盘,一碗碗,令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无论荤的素的,凉的热的,都是平日里不常吃的美味佳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大饱口福。男人们桌上只顾推杯换盏地敬酒,你来我往地干杯,夹几口菜就矜持地放一会儿筷子,菜下得慢。女人和孩子们在饭桌前可就吃得毫不客气了,真如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般,吃得热火朝天,哪舍得停半会儿筷子,不一会儿,就有盘和碗被吃得底朝天了。主人赶紧去厨房里把刚才舀剩的菜肴,用大碗小盆的一股脑儿全端上来,让孩子们可着肚皮吃,劝女人们一定要吃饱。

孩子们被撑得小肚儿溜圆,又作鸟兽状散开去院里玩了,女人们吃饱后帮着收拾满桌子杯盘碗筷,刷洗完毕后围坐在一起继续唠家常。等男人们酒足饭饱后,就开始有告辞的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就要上演了,那就是客人要留下带来的礼品。

那时逢年过节走亲戚,买几包点心也就算贵重礼品了。别看拿来的大书包圆鼓鼓沉甸甸的,好多书包里放些馒头垫在底部,上面放上几包点心,显得好看。那时走亲戚,贵在参与的态度和心意,人到礼不差,至于礼品嘛,日子都过得那么紧巴,客人舍不得多买,主人更不忍心多留。客人从满床的书包里找到自家的,执意往外掏两包点心,主人扯住书包,着急地往书包里塞,你推我让,拉拉扯扯,把书包带子扯坏也是常有的事。遇到嗓门大的人,拉扯推让时的声音那么激烈高昂,一个坚辞不受,一个非留不可,拉扯着可怜的书包,如同打架一般!只看得胆小的娃儿吓得哇哇大哭,主人和客人才在亲热的战斗中罢手。当然也时常有意犹未尽的后续情节:比如主人会拿起一包点心追到大门外,冷不丁塞到客人书包中,或者客人走出大门几步开外了,又忽然掏出包点心,跑回来放在主人大门口,这才算心安了。大门外,宾主皆大欢喜,依依惜别。主人频频挥手致意,目送客人远去。

散文:走亲戚


我们一家五口人返程时,有顺路的亲戚执意捎我和妹妹一程。走到该各回各家的岔路口,父亲拒绝他们再继续相送,说小孩子跑跑更结实,我和妹妹也乐得手拉手自由自在地奔跑。母亲怀中的小弟弟已酣睡,父亲叮嘱我们几句,说把母亲和小弟送回家以后再返回来接我们。

我和妹妹欢快地走着,兴奋不减来时路,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们不时地查数着满衣兜的糖果,那可是今后好长时间里的甜蜜念想呢。

一路上归家的行人依旧络绎不绝,男人大都喝酒喝得红光满面,醉醺醺的,骑车或走路东倒西歪似的。可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因为这男人有女人和孩子在身边相跟着,那家家扶得醉人归的情景是温馨动人的幸福画面。更何况,我们知道,前面的路上,父亲正骑着自行车来接我们呢。那时的父亲,伟岸如山……

往后的岁月里,我们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陆续有了第二辆,第三辆自行车;毛驴车;摩托车;拖拉机;三轮车;小轿车。走亲戚时的路上,一年比一年快速和风光了,带的礼物一年比一年丰厚贵重了。我们一年年地长大,父母一年比一年老去了……

散文:走亲戚


又一年春节将至,我盘算着,准备着过年后走亲戚的礼品。女儿笑道:真不懂你们,在微信上发个拜年红包就能轻松完成的事情,非要花那么多时间买东西,走亲戚,弄得那么累,有意思吗?

有意思吗?我哑口无言,怅然若失!儿时走亲戚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那种兴奋和快乐岂是现在的孩子所能懂的?他们不缺新衣,不缺美食,也不稀罕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间甘苦与共的亲情。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个外卖电话,就可以宅在家里,沉溺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足不出户了。

即使是我们,逢年过节走亲戚,也早已不如以前那般热闹了。开着车一天串七八家亲戚,放下一堆礼物,还未坐稳就起身告辞,少了一份亲热,更多的是一份应酬罢了。

幸好,在这个快节奏的高速时代,逢年过节还有法定假期,努力让人们急速前行的脚步先慢一会,歇几天。春节期间,人们还是忘不了走亲戚,大街上,公路上,那手提礼品来往如梭的人流和满载礼品急驰而过的车流,尽管形色匆匆,但还是积极挽留着渲染着渐渐淡去的年味,努力维系着温暖着日渐疏淡的人情吧。

散文:走亲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