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素有現代版《紅樓夢》之稱的《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的代表作。他的初衷是想要翻譯《紅樓夢》,因故未譯成,決定仿其結構用英文寫作一部長篇小說。這便有了《京華煙雲》的誕生。閱讀時,

《紅樓夢》的影子時時可見,但因為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它像一株小苗,逐漸長成了自己的風景,成為少有的從晚清末年至抗日時期中國上層兒女們的成長故事。

全書以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為線索,通過小人物與大時代的相互交融,全景式展現了彼時中國社會的風雲變幻。人性的光輝在其中灼灼生華。

《京華煙雲》的另一特色是貫穿了兩種中國土生土長的人生觀,道家和儒家思想。

《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道家,即老莊思想的代表人物,是書中的靈魂人物姚思安。他代表家族經營藥材、茶葉生意、家境優渥,仙風道骨,對各種新生事物的包容性極強,也能看透世事。早年的荒唐揮霍,讓他悟道人和財物的關係,"人是一切的根本",一個人若想享有福氣,"必須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

《京華煙雲》以木蘭、莫愁、紅玉、曼娘四人為最愛,也是書中所提及的"四嬋娟"。

01、木蘭蕙質蘭心,是道的本身

《老子》這部書一上來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全書的主要人物之一是木蘭,她也是最重要最獨特的女性。她是林語堂先生心目中儒道結合的理想女子,兼容幷包有儒家的世俗生存智慧和道家的逍遙自由思想。木蘭浪漫、活潑而充滿生氣,喜歡遊歷山川名勝,追求詩情畫意的生活,被丈夫蓀亞稱為"妙想夫人",鍾靈毓秀,可敬可親,知實務識大體;集婉約細膩與男兒勇敢大氣於一身。

林語堂是這樣描繪這位他理想中的女子的:"木蘭對人友好,胸襟開闊,無限熱情,親密懇切,灑脫自然,窮達不變,甘苦與共。她一直對美的愛好,從未稍減,即便是女人的美,她也一樣迷戀。她有極其高貴純潔的想法,卻難免為社會禮俗所不容。"

才貌雙全、率性灑脫的姚木蘭深受其父影響,"正直自持,外邪不侵",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父那句"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給了她一生自信、堅強與堅韌。

姚家長女木蘭,滿足了林語堂先生對女人的所有幻想,他感嘆:"若為女兒身,必做木蘭也!"

《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作為一個"道家女兒",道家的隨遇而安,返璞歸真始終是姚木蘭血液中最熾熱的成分,給予了她無限的生命活力,使著她無論是在安享富貴榮華之時,還是身處戰亂流離之地,永遠不失樂觀自由的靈魂,她善於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美好並熱忱地為之奮鬥。

快浮生若夢,殫精竭慮,不如活在當下。就像木蘭一樣,隨遇而安,享受平凡的幸福,也未嘗不是對生命的一種最高致敬。樂的勇氣。

02、莫愁溫柔嫻靜,是道的集大成者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她的身上有薛寶釵的影子,但卻沒有薛寶釵的虛偽做作和狡黠的性格,她溫婉大氣、聰明靈巧,雖然比不上木蘭,但是她賢惠、體貼的性格很招人喜歡,她比木蘭更加沉穩而實際。她就像風箏的引線緊緊拉住丈夫孔立夫自由馳騁的韁繩,維護一個家庭的溫馨和平靜。小小女子初長成就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生活,怎樣的丈夫。清新卻不失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煙火氣,謀事細緻周全、眼光長遠。

比姐姐更能適應家庭和社會環境,有著更多的世俗的生存智慧。

木蘭猶如燦爛明亮的春花,而莫愁好比匣中溫潤沉靜的美玉。書中有一段對木蘭和莫愁區別的分析,我深以為然:"莫愁所希求於生活者少,於是嫁與一個自己崇拜的男人,而在崇拜與照顧丈夫兒女時,便獲得了人生的幸福。木蘭天性是追求理想,因為她已屆中年,能把她個人生活中之所有,充分發揮之,利用之,使自己之生活達到最美的境界。在這方面,有更多可感受的藝術和精美。"

《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木蘭的父親姚思安三十歲結婚之後突然頓悟,一心向道,不問俗事。

對子女教導他們要"正直自持,則外邪不能侵。"

木蘭和莫愁深受其父的影響,木蘭和莫愁,這兩姐妹在相似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木蘭偏向繼承了父親的道家思想:逍遙,自由,追求理想卻又不強求,善於在平淡的生活中獲得樂趣,也容易滿足;莫愁則偏向母親繼承了儒家之道,學會了作為妻子母親的生活中的智慧。

姚莫愁則是儒家的典範,她的外表如書中描繪是福相,林語堂沒有刻意寫姚莫愁的才華,但多處展示她的辯才,她寫給哥哥體仁的信被孔立夫稱為"高貴",莫愁比木蘭更孝順,婚後親自侍奉母親,莫愁比木蘭保守,但謹慎識事務。文中莫愁所說:"身為玉質,有利也有弊。玉永遠不受汙染,並且硬而脆,但是最精美的玉應當發柔和之光",這句話也恰如其分的體現了她的溫潤沉靜之美。

姚莫愁的字很像乾隆的真跡,圓潤飽滿,結構方正,筆力含蓄在柔潤的輪廓之下。

在四嬋娟裡,論活潑浪漫,她比不上木蘭;論詩情才氣,她比不上紅玉;論古典矜持,她比不上曼娘。可她活得比她們都要透徹。

她說自己是"由聰明轉入糊塗的",這反而是一種大智慧。正所謂:"在人這一輩子,要一切事情順其自然,把一切看淡,不必多費心機。"

03、紅玉柔靜執著,是道的多則惑

紅玉似乎是中國傳統戲文中常見的佳人形象,古典淑靜、體弱多病像極了《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她在文學上的才氣甚至超過了木蘭莫愁,《京華煙雲》裡姚思安給眾小輩出了一道上聯"曲水抱山山抱水",年少的紅玉一句奪魁,"閒人觀伶伶觀人",比上聯更甚。凡事,陰陽相抵,一切皆空。可嘆她太聰明!她悟透了阿非,悟透了愛情,悟透了她自己,悟透了命運。

《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紅玉喜歡《紅樓夢》看了二十遍不止,並自比書中的黛玉,表明自己常常夢見黛玉。

接受西方思想的迪非,對紅玉直言不諱地說,"你和林黛玉確實有些地方相像,都有病。"

紅玉的一生就是一曲悲愴悽慟的愛情輓歌,她心細如髮,感性又敏銳,荷池中溺水身亡的女子給她留下深刻的陰影,執念於月老祠中的那句籤文"芳香過後總成空"。慧極必傷,情深不壽,這樣一個女子最終選擇了用犧牲自己來成全愛人的幸福,骨子裡透出的是浪漫的愛情觀。林語堂說過,"古今至文皆血淚所寫成,令人流淚必,必至文也。"寫到紅玉之死,作者已淚沾。

04、曼娘古雅順德,是道的上善若水

曼娘是林語堂在《京華煙雲》中塑造的獨具特色的古典女性,書中有對她極為形象的描繪,"曼娘自然而然地長成了中國古典型的小姐,中國這種古典型的小姐,生兒麗質動人,但卻退而隱蔽;雖偶以情愛相假,但狡猾詭秘,吝於施贈;美則美矣,但遠不可即,規避而不可捉摸;其深藏不露,出之以狡猾;其驚鴻一瞥,也出之以狡猾;其純情之魔力,因規避而愈強;深藏於香閨,自簾內而外窺,得見追求者而不為追求者所見;居內室而聽得家人商談,立在隔扇後而恣情窺看;與人在一處時,則屢次用眼偷瞟,對男人從不正面而視。"曼娘人生各個階段的幽雅之美都讓人回味無窮。

曼娘有一個特點:美。

曼娘是一個古典式的美麗女人,作者對她的外貌以局部進行描述、或是眼神、或是那古代女子印記式的小腳,每一個特點都是美。

《京華煙雲》:一部曾經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小說

曼娘終其一生都在維護自己的愛情,她嫁了曾家大兒子曾平亞,在嫁入曾家後她便守著內心的愛情,孤獨的過了一生。她的命運被時代所左右,手無縛雞之力的她只能是任由擺佈,然而正是曼娘這樣一個人物卻表現了林語堂內心的矛盾。她的身上折射出了中國傳統社會女性特有的古典氣質與美德,通過她的遭遇也反映出了封建倫理的陰暗與罪惡。在思想上曼娘跟隨著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禁錮著自己的慾望,嚴格的遵守著封建女子的三從四德,不敢越雷池一步,但終期擺脫不了封建社會下美人的悲劇命運。

曼娘也是幸福的,因為她曾那樣真真切切的被一個男人深愛過。

曼娘和表哥彼此相愛,表哥死後,剛強如她,毅然抱養了曾阿瑄這樣一個兒子。她會笑著守寡,陪他一生一世。

《京華煙雲》中描寫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現代的、年輕的、年老的;出身高貴的、身為丫鬟的、老實本分的、工於心計、各式各樣的女人,個個個性鮮活,有血有肉。

理想女子的木蘭是儒道結合的產物,身上散發著道家的"無為"之光,同時也繼承者儒家的優良傳統;莫愁和曼娘扮演著古典淑女的角色,她們端莊大方,溫婉柔美,同時又習得了舊式女性的傳統美德,很好的滿足了男性對女性審美。

開篇的時候,雖然林語堂說:"[小說]者,小故事也。無事可做時,不妨坐下來聽聽。"

林語堂的《金華煙雲》也被譽為民國版的紅樓,同樣的三大家族的敘事結構,以小家庭折射民國的興衰,實在是有很強烈的現實意義。

憑藉《京華煙雲》一書,林語堂分別在1944年、1972年、1973年和1975年四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評價這本書說:

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最真實、最深刻、最完備、最重要的一部關於中國的著作。

雖未獲獎,這是一部曾離諾獎最近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