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批量預製:

1、臘肉表皮朝上,用噴槍燎燒至焦黑、出油,再放入熱水中邊浸泡邊去淨表面黑色煳斑,撈出瀝乾,改成長、寬均為8釐米的大塊。

2、取臘肉塊25千克入鍋,添清水沒過表面,上火煮約15分鐘,撇去浮沫,撈出瀝乾。

3、將煮好的臘肉塊放入大盆,倒入煮臘肉的水沒過原料表面,送進蒸箱加熱30~45分鐘,撈出臘肉塊,剩餘的水放涼後,取出表面結殼的豬油,加熱融化,與菜籽油以1∶1的比例兌勻成混合油。

4、雙耳鍋內墊入曬乾的粽葉,放入臘肉塊,搬到前廳的炭爐上加熱保溫,由工作人員將臘肉切成厚5毫米的大片待用。

製作圖示:

1、臘肉表皮朝上,用噴槍燎燒至焦黑。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2、放入熱水中洗淨表面黑色煳斑,撈出瀝乾。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3、蒸好的臘肉塊放入墊有粽葉的鋁鍋內,搬到前廳的炭爐上加熱保溫。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4、前廳員工將臘肉切成片。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技術關鍵:

1、燻好的臘肉質地乾硬,在煮、蒸等加熱環節之前,需將表皮用噴槍燎燒至變軟,食客才能嚼動,另外,此步驟還有兩個目的:一是能將豬皮表面的餘毛去淨;二是可以為表皮增加彈性,使口感更韌。

2、煮臘肉的目的是去掉多餘鹽分,在這個過程中,原料中的油和雜質會慢慢浮上水面,廚師需要將這些浮沫及時撇去。

3、蒸時須用大火,做好的肥肉會更加晶瑩剔透,另外,蒸制時間要根據豬的年齡調整,年齡越小的豬所用時間越短。

走菜流程:

1、紅皮蒜苗切下根部,縱向一剖為二,蒜葉切成長3釐米的段。

2、淨鍋炙透,舀入混合油50克燒至五成熱,倒入臘肉片300克,中火不斷翻炒1分鐘至油脂析出,用炒勺舀出多餘油分約35克,向鍋中撒入瀏陽黑豆豉8克、幹牛角辣椒碎(辣度適中,味道香醇)15克翻炒幾下,淋龍牌醬油25克,添少許清水,中火快速煸炒約15秒,倒入蒜苗根70克炒20秒,撒蒜葉50克再顛炒約15秒即可起鍋裝盤。

製作圖示:

1、備好的料。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2、臘肉片炒至油脂析出,用炒勺舀出多餘油分。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3、撒入瀏陽黑豆豉、幹牛角辣椒碎翻炒幾下。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4、淋龍牌醬油,添少許清水快速煸炒。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5、倒入蒜苗根翻炒。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6、撒蒜葉顛炒約15秒即可起鍋。

招牌菜――大蒜炒臘肉


技術關鍵:

1、炒臘肉前鍋內放的油量較大,相當於“引子”,能在翻炒時快速使肥肉中的油脂析出,此時需舀出適量,以免成菜口感過於油膩。

2、走菜過程中,臘肉的餘溫會將蒜葉“制熟”,因此蒜葉入鍋後只需炒至半熟即可,以免上桌後軟蔫,影響賣相。

問:臘肉初加工時,為何要先煮後蒸,直接煮熟不行嗎?

答:煮制過程中臘肉會隨著沸水翻滾,倘若加熱時間過長,不僅會導致香氣流失過多,肥肉纖維也會過度軟化,因此我們為了保持其彈韌的口感,只煮15分鐘,然後再送進蒸箱加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