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健康」高鹽、高脂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微健康」高鹽、高脂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微健康」高鹽、高脂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微健康」高鹽、高脂飲食對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張醫生您好,咱們今天說的話題是高鹽飲食!那麼什麼樣算是高鹽飲食呢?它的標準是多少呢?

高鹽飲食是指每日可用食鹽大於6g的飲食,其中包括通過各種途徑包括醬油、鹹菜、味精等調味品攝入鹽的量。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張醫生,高鹽飲食有哪些危害呢?

1. 高血壓。 有研究發現,食鹽量過多與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及誘發腦出血等有直接關係。中國北方大部分居民都有高鹽飲食的習慣,因此北方的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要明顯高於南方。

2. 骨質疏鬆。 飲食中鈉鹽過多,在腎臟中鈉離子和鈣離子互相競爭,使鈣排洩量增加,同時鈉鹽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破壞骨質代謝平衡,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甚至骨折;

3. 胃炎及胃癌。 攝入過量的高鹽食物後,對胃黏膜造成損害,使胃酸分泌減少,抑制保護胃黏膜的前列腺素E2合成,使胃黏膜易受損產生胃炎胃潰瘍。同時過多的鹽漬食物中含有大量硝酸鹽,在胃內轉變為亞硝酸鹽,具有致癌性。

4. 糖尿病。 專家發現食物中鈉鹽含量與澱粉消化、吸收和血糖反應有直接的關係。食鹽可以刺激澱粉酶活化,加速對澱粉的消化,進而加速小腸對釋放出的葡萄糖的吸收。因而糖尿病病人,應以限制食鹽攝入量作為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5. 除上述外,高鹽飲食還能利於細菌病毒在上呼吸道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還能誘發支氣管哮喘發生。對於患有肝硬化、腎炎的病人,也會因過度食鹽加重病情。

WHO推薦的每日食鹽量:健康人不宜超過6g,糖尿病非高血壓患者不宜超過5g,高血壓患者不超過3g,糖尿病、高血壓患者不超過2g。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張醫生,那高脂飲食對我們人體有哪些危害呢?

1,大腦變慢。研究發現,高脂飲食中游離的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血腦屏障中的蛋白轉運體數量下降,使海馬體和大腦皮層缺乏葡萄糖,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緩等問題。

2,干擾代謝。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會影響控制身體內部“時鐘”的分子機制,誘發代謝紊亂,導致糖尿病、肥胖等代謝性疾病。

3,導致肝病。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質會激活免疫細胞,並遷移至肝臟,與肝組織中的細胞作用,引發一系列肝病,比如脂肪性肝病就是由於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加上缺乏運動導致的。

4,引發炎症。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組發現,高脂肪食物是誘發炎症的關鍵因素之一。高脂飲食導致的肥胖,通常伴隨一系列炎症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5,傷心血管。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很多疾病也與血液密切相關。長期吃高脂肪食物,容易導致血液黏稠、血脂高,誘發血管壁粥樣硬化斑塊、血栓,致使管腔變窄、變細,血流滯緩,機體器官缺氧缺血等。如果每日每人膳食中脂肪供給的能量超過一日總能量的30%,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會明顯增高。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關。

6,誘發癌症。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也讓乳腺癌、腸癌、胃癌、食管癌等有了可乘之機。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乳腺癌和環境研究計劃項目的研究人員發現:青春期女孩食用高脂肪飲食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並加速發病進程。另外有研究發現,高脂肪飲食會擾亂腸道內的菌群,進而引發腸癌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既然提到了高血壓,那您在簡單給我們介紹下高血壓病症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項!

原發性高血壓是以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表現的心血管綜合徵,簡稱高血壓。高血壓是重要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可損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臟器功能衰竭。遺傳、不合理的飲食、超重和肥胖、長期酗酒吸菸、長期的精神緊張、缺乏體力活動等都是引起高血壓的罪魁禍首。高血壓除了規律的藥物治療外,對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干預也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手段。

日常需要注意:

飲食宜清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過剩、高脂血症、超重與肥胖問題日益突出,這些均與長期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相關,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等的發生。

提倡素食為主,適當肉量最理想。高血壓患者宜食用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鈣、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提倡多吃粗糧、雜糧、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瘦肉、雞、魚等。提倡植物油,少吃油膩、辛辣、刺激食品及濃茶、咖啡等。

飲食有節: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營養均衡,不可過飢過飽,不可暴飲暴食。增加食物中鈣、鉀的攝入。

戒菸戒酒:菸酒作為高血壓的危險因素之一,嗜煙嗜酒增加高血壓併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可能,同時酒精還能降低人體對降壓藥物的敏感性反應性,因此建議高血壓病人戒菸戒酒。

目前高血壓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運動治療為輔。運動療法適用於臨界性高血壓(血壓140/90mmHg)和第I、II期的高血壓病;部分病情穩定的III期高血壓病人在監護下也可以進行運動鍛鍊。運動形式應以有氧耐力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以及太極拳等,輔以抗阻運動即肌肉力量運動,包括啞鈴、槓鈴、蹲馬步、下樓梯等。每天運動30-60min,每週3-7天的耐力運動可產生降壓效應,對於肥胖的患者,提倡每天運動。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那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哪些呢張醫生?

糖尿病作為21世紀的“富貴病”之一,它標誌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它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糖尿病人吃什麼,怎麼吃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比較關心的話題。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糖尿病膳食指南(2017)》中給出了八大飲食建議:

(一)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預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圍不超過90cm,女性不超過85cm。成年人BMI控制在18.5-23.9之間,以有氧運動為主的規律運動,每週應大於3次,每次大於20分鐘。

(二)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佔主食攝入量的1/3。

(三)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 每日推薦蔬菜攝入量300-500g,深色蔬菜佔1/2以上,其中綠葉菜不少於70%。

(四)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加工肉類。 常吃魚蝦蟹貝及禽類,減少肥肉攝入;每週不超過4個雞蛋,限制醃製、烘烤、煙燻等加工肉類製品的攝入。

(五)奶類豆類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選擇。 保證每日300g液態奶或者相當量奶製品的攝入,零食加餐可選擇適量堅果類。

(六)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成人每天烹油25-30g,食鹽小於6g。推薦飲用白開水,成人每天飲水量1500-1700ml。限制糖尿病人飲酒。

(七)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注意進餐順序。 定時定量進餐,控制進餐速度,早晨15-20分鐘,中餐及晚餐30分鐘。改變進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

(八)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注重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鍛鍊、遵醫囑服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糖預防和處理等六方面的自我管理。定期接受營養醫師和營養師的個體化專業指導,每年至少四次。

作為控制糖尿病的“五駕馬車”之一,運動療法在糖尿病整體治療中佔據重要地位,科學合理的運動不僅有助於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還可以增強體質,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發生。然而運動也要講究科學,運動指徵把握不好,運動方式及強度安排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血糖不穩,加重微血管病變等諸多不良反應。

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有如下情況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運動:近期活動性眼底出血、視網膜剝離及青光眼者;糖尿病腎病,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者;合併重度高血壓的患者;部分心臟病患者;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等。

無論1型還是2型糖尿病,均應採取有氧運動方式。運動形式可結合年齡、體力情況、實際病情、興趣愛好、環境條件等情況選擇。糖尿病患者運動應遵循如下原則:

1. 糖尿病人不宜空腹運動,尤其不宜在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尚未進餐時運動,以避免低血糖發生

2. 定時定量運動。 運動、飲食、降糖藥配合,三者平衡。因此運動不可隨意而為,務求定時、定量。

定時運動:患者每次運動的時間要保持相對固定,餐後1小時是糖尿病患者開始運動的最佳時間。餐後1小時患者血糖水平開始升高,運動不容易導致低血糖,而且對降糖幫助最大。

定量運動:糖尿病患者每次運動時間一般控制在30-40分鐘(體質好的年輕患者可適當延長時間,年邁體弱在可以酌減),每週不少於5天。

3. 運動前熱身與運動後放松。

熱身運動:運動前需做5-10分鐘低強度有氧熱身,目的是通過逐步增加運動強度,提高心血管系統對運動的適應,改善關節、肌肉的柔韌性,避免運動損傷。

放鬆整理:運動時大量血液聚集在四肢肌肉突然停止運動,血液不能很快回到心臟,造成短暫的腦缺血,引起頭暈、惡性等,為防止不良情況發生,運動後做5-10分鐘的整理運動,使心率慢慢恢復靜息水平。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高血壓、糖尿病、體力活動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對於高血壓、糖尿病的控制能夠有效避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那麼,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的病人,是否需要院外平時做些康復運動呢?

對於已經罹患心臟病的病人,院外的心臟運動康復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治療手段。

(一)心臟病運動康復好處:

心臟病康復的核心方法是運動治療,運動治療既可以減少因長期少動或臥床所帶來的不利後果,又可以減緩或逆轉因疾病病理改變所導致的心血管功能減退。

(二)科學的院外運動康復

1.運動康復的時機和形式:

患者出院後應儘快運動康復計劃,除禁忌症(如不穩定性心絞痛、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全身性疾病或發熱、心律失常未控制、近期的血栓栓塞等),大多數患者可在出院後1-3周內開始運動康復。

2. 運動形式

對於心臟病患者獲益最大的運動形式是耐力運動,即有氧運動,包括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爬樓梯,以及在器械上完成的步行、踏車和划船等,對於出院一個月以內的患者,不建議選擇慢跑、騎自行車、爬樓梯及游泳等,建議步行為主,循序漸進增加運動強度。

3.運動頻率:每次運動時間10-60分鐘,每週3-5天,最好7天。

(三)運動康復應注意的問題

1.運動時間循序漸進

經歷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建議初始運動從15min開始,包括熱身運動和放鬆運動各5min。,每週增加1-5min有氧運動時間,最終達到30-60min運動時間。

2.心臟病合併其他情況運動康復

心臟病合併主動脈狹窄、急性甲狀腺炎、血容量不足等情況,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運動康復治療。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張醫生,最後您還有什麼需要提醒我們聽眾朋友們的嗎?

健康飲食、注意葷素搭配!節日期間應少食葷腥,多吃蔬菜。新鮮蔬菜是一種鹼性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解油膩,維持腸胃正常蠕動,預防便秘,而且能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維持人體新陳代謝的需要

今天非常感謝張醫生給我們詳細的講解了有關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最後,記得關注【社區歡樂遊健康版】哦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微健康」高盐、高脂饮食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太可怕了

【社區歡樂遊健康版簡介】

吉林旅遊廣播《社區歡樂遊健康版》播出時間:

每週一早8:40到9:40,空中老年課堂,分享課堂學習內容,豐富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

每週二至週五早8:40-9:40,主播:柳婷 莫莉將會邀請吉林省三甲級醫院醫生、專家做客直播間分享健康知識!

回聽節目方式:吉林廣播網http://vod.jlradio.cn/index.do

加群方式:關注吉林旅遊廣播微信公眾平臺回覆“社區”

【微健康】出現便血,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呢?2點可以判斷!

【微健康】腦血管疾病常見後遺症及其日常生活指導

【微健康】專家教您這樣調節長假之後的“節後綜合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