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說到宋代的瓷器收藏,首推五大名窯,而五大名窯是以官窯瓷器為首。宋代的官窯瓷器創制於北宋年間,是在唐朝末年和五代時期後周柴窯基礎上,出現了一種瓷器種類。

五代後周時期的柴窯是在後周皇帝周世宗柴榮的要求下,專門為宮廷內製造瓷器的窯口。在這個窯口生產瓷器的工藝基礎上,北宋繼承了為皇家生產瓷器的慣例,也設置了專為皇家生產使用瓷器的官窯窯口,為宮廷使用和陳設生產瓷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北宋的官窯,目前還沒有發現其窯址。根據學者的考證,北宋的官窯應該位於北宋皇宮的附近,由於黃河的屢次氾濫和變遷,使得北宋都城開封,被黃河水帶來的泥沙,深深的掩埋在地下。因此目前無法發現北宋官窯的窯址。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北宋滅亡後,遷移到南方地區的宋人,建立了南宋政權。懷念北宋政權的同時,同樣也按照慣例設置了南宋官窯。南宋官窯窯址,據歷史記載分別位於兩處,一處是位於南宋首都臨安皇宮附近的修內司,這裡被稱為修內司官窯。另外一處在臨安城外的,稱為郊壇下官窯。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這兩處官窯,雖然都為皇室專門生產瓷器,但是由於燒造技術和使用的瓷土的不同,因此生產出來的官窯產品也略有不同。我們和大家一起欣賞的這一隻南宋官窯貫耳瓶,就是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中的南宋官窯珍貴瓷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這隻南宋官窯貫耳瓶,形制上採用了傳統的青銅器的器形。南宋為了節約銅質材料,而對青銅器進行仿古,從而創造了瓷器中新的種類。這隻南宋官窯貫耳瓶,通體佈滿了天青色的釉彩,釉面產生了自然開片,這是宋代官窯瓷器和哥窯瓷器所特有的。通常我們把沒有金絲鐵線的瓷器,稱為官窯瓷器。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珍品,南宋官窯貫耳瓶,官窯瓷器中的無價之寶

這隻官窯貫耳瓶,形制採用的是仿古代青銅器投壺的造型。古代文人們經常使用投壺這種遊戲形式,進行競技和斗酒。投壺一般都是青銅器製作,宋代的工匠將青銅器造型應用到瓷器生產當中,生產了這種貫耳瓶。

這隻貫耳瓶兩側的有筒狀貫耳,可以穿繩。瓶身採用直口闊腹的形式,並且形成了竹節狀。通身佈滿的天青色釉彩和自然開片,使得這隻官窯貫耳瓶,顯得非常的古樸典雅。

因為宋代的官窯瓷器產量非常的少,流傳到後世的就更少了。因此宋代官窯瓷器成為收藏界的珍貴藏品,目前存世的能夠被確認為宋代官窯瓷器數量稀少,大部分都保存在大的博物館中和大藏家手中。平常藏家如果看到官窯瓷器的時候,收藏時一定要慎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