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這個村分魚了,看看是不是你們那,貧困戶人人有份!

4月27日一大早,村民武秀林從冰箱裡拿出一條鯉魚,開膛、刮鱗、清蒸......不一會兒,一條香噴噴的清蒸鯉魚菜端上了飯桌。“好吃,魚肉鮮的很。”武秀林用筷子夾了一塊放到嘴裡嚼了嚼說。

太康縣這個村分魚了,看看是不是你們那,貧困戶人人有份!

武秀林是太康縣王集鄉張莊村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在當地黨委政府和縣鄉扶貧幹部的幫扶下,她已成功脫貧摘帽。這條清蒸鯉魚是她26日從村“公益魚塘”分到的。

“公益魚塘”位於張莊村村北。“原先是一個廢舊坑塘,由於無人管理,坑塘成了垃圾場,臭氣難聞,風一刮垃圾亂飛。”村民劉道田回憶說。2017年太康縣脫貧攻堅打響,在縣委宣傳部的幫扶下,將此坑塘改造成村裡的“公益魚塘”。種上了花草、蓄上了清水,最後還往坑塘內投放了6000元的魚苗。改造後,魚塘變身一座小公園,成了村民休閒娛樂的新場所。

經專人養護,魚苗漸漸長大,村委決定收網逮魚,為村民發“福利”。26日上午8時,一吃過早飯,村民們拿著盆子、水桶、麻袋,三三兩兩從家中趕來,在村北頭的一個佔地約8畝的魚塘裡,幾名村民們正在收網,隨著銀白色的漁網漸漸往岸邊靠攏,越來越多的魚在網中翻騰跳躍,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中格外耀眼。工作人員在網內對大魚進行分類,小魚放回塘等待明年收穫,然後按人按戶地將撈起的魚分發給村民。水中抓魚的、岸邊等魚的村民,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太康縣這個村分魚了,看看是不是你們那,貧困戶人人有份!

村民張敬秋和家人分到了10斤左右的清江魚和鯉魚,裝滿了一塑料桶,大的有4斤,小的也有1斤多。“這是俺第一次從村‘公益魚塘’免費領取鮮魚。這都是沾了了黨的扶貧好政策的光啊。”領到鮮魚,張敬秋騎著電動車三輪車,樂呵呵地向自己家中走去。

“現在生活好了,幾條魚對於村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但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村民分享脫貧攻堅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與幸福。”村駐村第一書記劉曉剛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