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農行內測數字法幣”:央行統領,下層分佈式“兌換”思路或成主流

4月15日,有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內測,深圳、雄安、成都、蘇州為試點城市。據新京報報道,一位接近監管人士表示,市場報道不代表官方,相關工作一直在做,可關注央行官方宣傳口徑。

此前《財經》雜誌曾報道,CBDC(央行數字貨幣)首批試點機構將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其試點場景包括交通、教育、醫療、消費等,觸達C端用戶。據央行官網4月3日公告,當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穩妥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在4月10日召開的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發佈會上,央行辦公廳主任周學東也表示,數字貨幣正按照原定計劃有序推進。

本月初,證監會科技監管局局長姚前撰文表示,CBDC驗鈔、批發端支付結算、現金數字化三個場景是央行數字貨幣重點探索的方向。根據近日流傳的內測截圖,此次測試的場景為現金數字化。

解析“农行内测数字法币”:央行统领,下层分布式“兑换”思路或成主流

根據知情人士提供的截圖,農業銀行此次測試的功能包括收付款、轉賬、電子錢包查詢和管理。數字貨幣電子錢包可能與普通銀行賬戶直接關聯。此外,使用數字貨幣之前需要進行兌換,用戶將通過銀行賬戶付款,並將數字貨幣直接兌換到錢包中。

這種方式與此前姚前文章中的描述基本一致:業務由底層客戶發起,客戶申請兌換CBDC並將其託管至代理運營機構(如正在測試的農業銀行電子錢包)。代理運營機構記錄客戶託管CBDC的明細賬本,為每個託管客戶單獨建立明細賬。代理運營機構收到客戶兌換並託管CBDC請求後,在收取現金或扣減客戶存款的同時,將等額CBDC記錄在該客戶明細賬下,然後向中央銀行繳回現金或扣減存款準備金,並以批量方式混同託管至中央銀行。

根據姚前的觀點,中央銀行記錄代理運營機構的總賬本將與代理運營機構的明細賬本構成上下兩級雙賬本結構。當同一家代理運營機構的客戶之間發生CBDC支付時,只需在該機構的明細賬本上變更權屬,無需變更中央銀行總賬本。當發生跨代理運營機構的CBDC支付時,首先由相關的代理運營機構交互處理,在各自明細賬本上完成CBDC的權屬變更,然後由中央銀行在總賬本上定期批量變更各機構總賬。

換句話說,此次測試的CBDC可能採取了類似聯盟鏈中閃電網絡的結算方式,中央銀行記錄代理運營機構的總賬本類似於“主鏈”,大多數支付和轉賬都會發生在代理運營機構的明細賬本構成的“鏈下交易網絡”中,只有在跨代理運營機構進行支付時,才會將交易“上鍊”到央行的總賬本上。

這種模式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所有在代理運營機構內發生的交易都是“鏈下”的,不需要在央行的總賬上進行結算。這就意味著這些交易可以通過類似於“智能合約”的方式快速執行,從而實現更高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央行不對底層客戶單獨建檔,也就是說,普通公眾不在中央銀行“開戶”,降低了中央銀行的服務壓力,使得建立一個覆蓋全國14億人口的數字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解析“农行内测数字法币”:央行统领,下层分布式“兑换”思路或成主流

另一方面,從截圖中的“兌換數字貨幣”一點來看,M0(流通中現金)並不會全部轉變為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最終用戶並沒有“發行”的概念,而是“兌換”的理念,是手裡有多少現金,有多少存款,就能兌換多少CBDC。因此,CBDC並不會引起超發的風險。

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數字貨幣是一個與區塊鏈息息相關的概念,CBDC也採用了類似於區塊鏈的分佈式結構,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CBDC採用了區塊鏈技術。

總體來說,我國CBDC的總體思路是“央行統籌,分佈式運營”,精簡中間環節,提升金融貨幣支付流通清結算效率。

按照這個思路來看,雖然目前公開消息中僅有農業銀行正在測試其電子錢包,但未來代理運營機構中除了國有商業銀行外,還將包括銀聯、網聯這樣的清算企業和部分第三方支付運營機構,如螞蟻金服、騰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