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松筠(1754~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曾任驻库伦办事大臣、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治边政绩卓著;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饱尝宦途生涯中之盛衰与枯荣。松筠又是才华横溢的学者和地理学家,留有许多著作和诗集,深得后世之尊崇。公元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松筠考取了翻译笔帖式,在理藩院任职,为乾隆皇帝重用,翌年,升为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自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中俄签定《恰克图条约》以后,中俄双方由于边界问题多次停止贸易。此时,属于俄国的布里雅特人在库伦(今乌兰巴托)劫掠清朝商人的货物,致使双方无法继续正常的贸易往来。当时俄国官员偏祖布里雅特人,对罪犯只是轻罚,根本不把罪犯交给清朝方面处置。清朝政府多次提出交涉,却没有得到俄国方面的配合。无奈,只得闭关停止边境贸易。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公元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命松筠为库伦办事大臣,赴库伦处理中俄事务。松筠赴任后,整顿边界,对俄国人以诚相待。没过多久,卡伦士兵出巡边境,被布里雅特人杀死。松筠说:“旧事还没处理好,又节外生枝,不过,这倒是处理这些事的好时机。”于是给俄国送去文书,责其交出凶手。俄国把三名罪犯交给松筠审理。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他和俄罗斯使者塞尔巴特在恰克图签订了《新恰克图条约》。条约规定罪犯应由所属国审理,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公元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清廷任命松筠为驻藏大臣。西藏之地,古属吐番。清时,由于其地偏远,税务杂役又沉重,人民逃亡,田野荒芜,问题严重。松筠到任后,看到这种凄凉景象,下决心整顿秩序,恢复生产。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他清查达赖喇嘛所属地方损坏、坍塌的房屋,下令地方官吏核实,拨款修缮,招回百姓居住。又规定从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逃亡或投奔世家的百姓招回后,每人分给三个月的口粮,并按人口分给籽种、土地耕种;对于那些无力耕稼的贫民,也敬给他们两个月的口粮,并酌情给予籽种,及时耕种,勿贻误农时。当时,有的世家大户倚仗势力,霸占水渠,导致贫民不得按时灌溉,田地因此而荒废。松筠下令如这种情况再有发生,一经查明或被告发,严惩不贷,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他又查明,近年藏民困苦,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百姓差发和税务沉重。他首先给每户藏民一银元以示安抚。从前,百姓有骡马十头,抽调一头以供差发。松筠下令暂停此项差发,等过几年后,百姓生活宽裕,再行抽取,以缓民力。免去1791年至1794年(乾隆五十六年到五十九年)的一切欠税。如果现今的税款,百姓无力全部缴纳,下令禁止逼税,记下所欠税款,以后交纳。以前,世家大户的差发是免除的,各种负担全部落在百姓身上。

治边名臣松筠,为国家争回了领事裁判权,推动藏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松筠下令,无论贫富,一概按令差发;世家大户雇人差发,要按价给予差发钱,不许欺压百姓。他亲自携带银两,在后藏地区沿路监督各项抚恤措施,并且沿路勘测,绘制地图。松筠初至西藏时,达赖喇嘛曾报告说西南边界有廓尔喀(尼泊尔)之兵不轨,要求采取措施对付。松筠并没有武断行事,他经亲自察访,得知廓尔喀并不是无端生事,而是向定结边外等部索取所欠款物而已。便亲自前往喀达等地抚循,并且向四川藩库借银五千两,抚恤藏民,修建鄂博寨卡。松筠在西藏任职五年,深得藏民的爱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