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高冠博帶 峨冠博帶——成語來歷嗎?

高冠博帶 峨冠博帶:出自《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其國治。”

一天,孔子的學生公孟子頭戴禮帽、腰插木笏,身穿工整的儒生服裝,來到墨子的住處,與墨子辯論。

公孟子問墨子說:“君子是先講究服飾,然後有所作為呢?還是先有所作為,然後再講究服飾呢?”

墨子說:“有所作為不在於衣服的好壞。以前的霸主齊桓公身著華麗的禮服,頭戴高高的帽子,繫著寬大的腰帶,腰間佩戴金劍,手持木盾,來治理國家,齊國大治,成為春秋首霸;晉文公穿著粗布做的衣服,來治理國家,他的國家也治理得很好;楚莊王穿著鮮豔的服裝來治理國家,他的國家也治理得很好;越王勾踐把頭髮剪掉,身上刺上花紋來治理國家。他的國家也治理得很好。這四位春秋霸主的穿著打扮各不相同,但他們的所創建的功業卻是相同的,所以是否有所作為並不在於一個人服飾的好壞,而是注重實幹。”

墨子的一番話,雖然只有寥寥數語,但卻形象地為我們描繪出了當年齊桓公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威嚴氣勢和霸主風範。

“高冠博帶”,也作峨冠博帶。冠:帽子。帶:衣帶。意思是頭戴高高的帽子,繫著寬寬的衣帶。指儒生的裝束或比喻穿著禮服。


你知道——高冠博帶 峨冠博帶——成語來歷嗎?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