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今年的國慶檔是真的神仙打架,《攀登者》、《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決勝時刻》齊齊上陣,全是實力派選手。但說實話,

其實一開始我最看好的還是攀登者。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先來說說大家都吹爆的演員陣容,完全是有著年度票房冠軍的演員名單,吳京:令戰狼PTSD患者瑟瑟發抖的百億影帝;張譯、王景春,實力派影帝;一部電影三位影帝還不是頭,還有章子怡這位唯一的國內獎項大滿貫女演員,唯一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華人獲得者成龍,還有品質保證胡歌,再加上井柏然等小鮮肉。應該說在演員實力、票房號召力和流量上應該是絕對沒問題的了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二是幕後團隊,有鬼才導演徐克來擔當監製,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擔任編劇,怎麼看電影的視覺效果跟劇情應該都沒問題。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再來說說電影題材,《攀登者》劇情改編自真實的國家登山隊為國登山的偉大壯烈故事,1960年尼泊爾和我們國家爭奪珠穆朗瑪峰所有權,由於位於我國境內的珠峰北坡登頂難度極大,所以從未被人類登頂,當時的尼泊爾政府以此來質疑我們的所有權,他們說,貴國連珠峰都沒登上去過,憑什麼分一半?就這樣,國家登山隊就在這個時候臨危受命,在那個艱苦的時代,他們克服了無數困難,終於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登頂成功後的1961年

《中尼邊境條約》正式簽署,國家登山隊的英雄們捍衛了祖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和尊嚴。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遺憾的是,由於沒有留下影像資料,國際登山界存在很多質疑國家登山隊登頂成功的聲音,恰逢我們國家進入了特殊時期,一晃就到了1975年,國家登山隊才得以重建,重新向珠峰發起了衝鋒。這次登頂,實現了全世界首次女性登頂珠峰北坡,還測出了被全世界採用了幾十年的8848.13米海拔

最關鍵的是,這次成功保留了影像資料,國家登山隊英雄們的努力和犧牲,說是“為國登山,寸土不讓”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但就是這樣一部怎麼看都穩了的電影,卻翻車了。國慶前,我去看了《攀登者》的點映,我只有一個感受,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哀其不幸是因為明明有一手幾乎是必胡的牌,卻打成了炸胡,電影也被拍成了一團糊。而這一切都跟我之前沒提到的作為電影核心的導演有關,吳京張譯章子怡胡歌哪個不是實力派演員,但再多的實力派演員也帶不動這位李仁港導演,正如《上海堡壘》的撲街導演難辭其咎,

我覺得《攀登者》拍得稀爛的最大原因也出自導演。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先是剪輯混亂,支離破碎的剪輯和僵化的表現手法。整部電影中很多場景銜接很有問題,一段故事還沒講完就突然切到下個場景,根本不顧故事邏輯,也顯得很突兀,比如這個預告片中出現的場景,在正片中明明感覺張譯要自己上去秀一場,卻突然換成了吳京大展“戰狼風采”。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另外,就是亂加感情戲。吳京和章子怡的革命感情就拍得有點尬了,強加的井柏然和藏族姑娘黑珍珠的感情戲更是看得人尷尬到有點不適。 畢竟,那位藏族姑娘的現實原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女性啊,居然被塑造得又蠢又笨,在人命關天的登山前訓練中幫別人作弊。訓練不努力,登山徒傷亡啊,這不是愛,這是作死啊

。還有冰川裂縫部分的“平地摔”和裂縫中間的尷尬感情戲,拜託,那是高海拔雪山的冰縫裡誒,一不小心就一命嗚呼的地方,居然還在那裡扭扭捏捏地嬌羞,我是真的好無語。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怒其不爭的是這部電影的製作方面也存在很多不用心的方面,比如配音,可能不少場景是在高海拔雪山中拍攝的,所以現場錄音比較困難,採取後期配音的形式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配音根本沒對嘴型就是不敬業的表現了,甚至在一些普通場景中都出現了嚴重的配音與嘴型不一致的地方,讓人感覺非常出戏。

還有就是電影題材明明是那麼硬核的登山愛國電影,我想專業的高海拔登山運動員的諮詢意見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星際穿越》即使請了專業的物理學教授都還存在一些小Bug。《攀登者》為了動作和畫面特效在很多地方都拋棄了常識,比如吳京戰狼般地在雪地上旋轉跳躍,這就導致有了震撼感卻缺少真實感,這樣就很難從內心深處打動人。

《攀登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希望不管是吳京還是電影製作方都吃一蟄長一智,空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和真實的故事題材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與之搭配的劇情和表現方式。吳京等演員們都很努力也非常辛苦,我也非常認可,大家都看在眼裡,但有時候,電影受到很多事情綜合影響的,爛了就是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