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攀登者》留給我們的遺憾

聽說吳京他們拍攀登珠峰電影時還想爬山有什麼好拍的呀,肯定沒有戰狼這種動作片有意思,真正看到片子的時候還是被驚訝到了,一個登山隊居然要幾百人進行一兩年的團隊協作,最後只能講3人和9人送上頂峰,訓練的艱難先不說,攀登的時候堪稱災難大片,成功登頂的隊員幾乎是踩著隊員的屍體上去的,他們的意志必是無比強大的,當然榮譽也是至高無上的可以青史留名的。

《攀登者》留給我們的遺憾

不過正像大家吐槽的那樣少了些家國情懷,多了些兒女情長,關鍵是感情戲還有點尬,讓片子掉分不少。再就是登頂完電影就嘎然結束了,再出現已經是老去的胡歌變成龍了,也給人不少心理落差,而隔壁的《中國機長》就做的很好,飛機平安降落以後感覺還給了十幾分鍾來慢慢的結尾,其實觀眾在經歷了一番緊張刺激和興奮的高潮以後,就像下機的乘客和閱兵結束後天安門廣場的群眾一樣久久不願離去,我們還想知道登頂之後的方五洲,曲松林,吉布們後來發生了什麼。

演員演技方面張譯的表現最為出彩,張譯這個演員很難被人設框住,一是演的人物多而豐富,二是演誰是誰。這次又讓我們記住倔強而又脆弱的曲松林,吳京演的也還可以,奉獻了絕大部分的動作戲,不過讓人看的既驚歎又會想是不是有點誇張了。胡歌演的也是可圈可點,與消瘦病秧子梅長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這次演繹了一個高大威猛內心細膩的鐵漢柔情形象。其它人的演技則較為一般,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而章子怡的演繹則有點拉分了,半老徐娘卻演出了情竇初開似的感情戲,有點尷尬。

《攀登者》留給我們的遺憾

電影節奏上來的很快,一開頭便展現第一次登頂珠峰時的驚險刺激,看完之後我查了些資料,發現第一次登頂珠峰背後的故事甚至比登頂珠峰還驚險刺激,也更能體現家國情懷,那是一個暗流湧動的時代,三年自然災害全國口糧緊缺,國家卻養了幾百人的登山隊伍,更為驚歎的是還為他們專門在青藏高原上修了一條几百公里的公路,當時西藏悍匪橫行,當時的登山隊員人人配槍甚至還親身參與了平匪戰爭,另外國際大環境風雲突變,中蘇決裂,蘇聯登山專家撤出,國家勒緊褲腰帶拿出70萬美元外匯空運回國6噸登山設備。因為當時正在和尼泊爾進行邊境談判,我國提出珠峰頂中間畫線,人家說你都沒登上珠峰頂憑什麼跟我評分呀,於是登峰意義已經大大超出了登峰本身,同時中蘇決裂後,蘇聯與印度交好,印度與我們有邊界糾紛,而此時印度也籌備珠峰南坡登頂。

《攀登者》留給我們的遺憾

那個時代的人們開始發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哪怕登山隊剩最後一個人也要登頂的無畏犧牲精神成功登頂,雖然沒有影像資料後來受到了質疑,但是成功捍衛了國家領土,中國命名的“珠穆朗瑪峰”才得到了國際的認可。而印度在南坡只比中國晚了一天錯過登頂的最佳時機,鎩羽而歸。

《攀登者》重點放在了第二次登頂難免遺憾,不知道以後還會不會有影視公司再拍一次第一次登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