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攀登者》作為2019年國慶三部獻禮影片中的一部,從開始發佈上映信息以來,就倍受影迷關注。不僅有百億硬漢影星吳京的加盟,國際章(章子怡)擔當女一。還有胡歌,張譯,井柏然,陳龍,王景春等新老戲骨的全力演繹。從整體演員陣容來說可以說是直逼《我和我的祖國》。雖然票房15.5億(截至到目前的統計)已經不錯,但相比於《我和我的祖國》34.4億元,《中國機長》27.4億元票房,不得不說還差一些。今天,又仔細看了一邊電影,終於發現了,其不能大賣的原因。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一、歷史背景劇情鋪陳太簡單,讓觀眾對登山事件的重要程度感知不夠。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登頂珠峰作為特殊時期的歷史事件,前因後果沒有以更加宏大的國際視角和篇幅去展示,當時的情況,只是短短的幾個字的鋪墊,很難讓觀眾產生同仇敵愾的共鳴。最起碼的其他國家的登山場景和新聞事件與輿論的渲染沒有,對國家的影響,對國家威嚴的影響,講述的太過見簡單。以及首次登山的歷史鋪墊以回憶的方式描述,讓人們的歷史時間軸有一定的偏差。會有錯誤的時間判斷。不如直接敘事,直接根據假定的時間軸直接帶入,讓觀眾更容易順著時間繼續看下去。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簡單的說就是,該鋪墊的沒鋪墊到位,該複雜的弄得太簡單了。用勁沒用對地方。因為攀登珠峰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以個人的回憶為切入點有些偏頗了。最起碼也要有足夠宏大的歷史觀去烘托,才會給觀眾以足夠的重視。對事件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只有有了充分的認知才能理解當時的登山隊員北峰登頂的歷史意義。而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榮辱。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二、登山隊元老們的矛盾設置不大合理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吳京扮演的方五洲救了攝影師松林(張譯)。但因為救下了松林,而松林卻因為方五洲因為救他把攝像機弄丟了而心有怨恨。整部劇的矛盾就就圍繞著這麼一個矛盾和心結來實現。顯得不是很搭調。而且大半程都很尷尬。因為對於正常人來說,這基本是不會有的恨意。這個矛盾設置的有點牽強,而且仇恨拉的很突兀。畢竟是一起拼過命的兄弟。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李國樑(井柏然)和松林(張譯)之間地矛盾設計有點太兒戲。第一次拉練,就因為黑牡丹給井柏然憋氣地時候多數了10秒,就體罰李國樑。這種設計只能讓人看到松林地變態。感覺不到一個登山英雄地氣度和寬容。雖然後買你解釋了為什麼特別關照他。

而通過李國樑地犧牲,才讓松林良心發現般地體會到了,方五州對自己地兄弟情地設計,感覺有點用大犧牲換回小理智地尷尬。發力過猛但雷聲大雨點小。也讓觀眾看得雲裡霧裡。心中還沉浸在李國樑地犧牲地時候,就因為松林地痛苦就結束了。而李國樑連個遺像和墓碑都沒體現出來。

三、愛情戲太糾結而且太傷感結果太悲慘

《攀登者》裡面有兩端主要的感情線,一段是方五州(吳京)和徐纓(章子怡)之間的長達15年之久的感情長跑。一段是李國樑(井柏然)和黑玫瑰(曲尼次仁)的一見鍾情相互之間暗生情愫的愛情。

感覺導演為了突出犧牲精神,非得弄的妻離子散不得善終。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1.方五州和徐纓本來是多好的一對。一個是首位登頂珠峰的登山英雄,一個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本來美女配英雄的絕配,非要在廢舊工廠上來個大費周章的徒手攀巖大煙囪。單純的炫技之外看不出有啥用處。方五州本來要要表白,可是話到嘴邊,突然來了不速之客,一句簡單的“我愛你。”生生的堵在了嗓子眼。你說觀眾能開心嗎?這觀影體驗中的第一個不爽的點就在這吧。因為在剛開始,觀眾也能忍了。期待以後有機會,再來個策馬揚鞭,情場得意。

可是後面,男主直接下放到工廠,女主還被外派留學。直接天各一方。這狗血的愛情劇情,直接讓擾亂的觀影情緒,不免通情男主的情緒大漲。直接對首次登山的行動的意義也產生了一定的牴觸情緒。就是俗話說的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在登山途中,方五州找迷路的氣象隊,感覺挺容易,當觀眾剛想替他們高興下的時候,直接一個大冰柱子砸下來,方五州為了保護徐纓直接硬抗看起來最少幾百斤的大冰柱子,本來以掛了,後來發現手斷了。這是第三個不爽的點。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最後,徐纓直接肺水腫掛掉。以悲劇告終了這個輾轉反側十幾年的愛情牽掛就這樣因疾而終。這也大大的刺痛了影迷的神經。可以明白導演想通過女主的犧牲來凸顯登頂的不容易,以及英雄們壯烈犧牲的大無畏精神。但這個表達很不成功,尤其時,在即將登頂的成功到來之際,你把女主給弄死了,這不是大大的減弱了勝利的喜悅嗎?可以說是畫蛇添足地犧牲或者說是給人添堵地設計。

2.李國樑和黑玫瑰尷尬到極點又悲傷到極點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莫名其妙的一見鍾情,不過郎才女貌也算相配。不過明明楊光(胡歌)也好像喜歡黑玫瑰啊。兩者相戀也是坎坷不斷,黑玫瑰為了幫李國樑,反而害的他加練,這個設計很尷尬,典型的相愛相殺的誤傷。而兩個人在冰縫隙中的相互救援可以說是大難不死,劫後餘生。正大大家為兩個人的愛情即將走向正軌的時候,李國樑直接在接任登山隊長後直接犧牲,不得不讓人悲傷。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難道,這部劇裡面就不能有愛情嗎?導演,你為上讓情侶們都這麼個下場?如果不應該有,你為啥安排上?安排上了,你還千方百計地把人給拆散?不懂正情緒加上負情緒等於沒情緒或者壞心情嗎?試問看了鬧心地劇情,誰願意給你口碑打CALL。

非要讓觀眾們正準備心花怒放地時候,你給澆一盆冷水。正準備成功高潮地時候,你來個一命嗚呼,有疾而終。這純粹地是狗尾續貂,多此一舉。英雄為國奉獻,為國犧牲行為生生地被拍成了妻離子散地感覺。

四、登山事件重要意義突出的不夠深刻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攀登精神,不畏犧牲,為國登頂。為國正名地高尚情操,被刻畫地太過粗糙。第一次登頂成功,前因後果鋪墊地不夠鮮明,直讓人云裡霧裡地看到,一個隊伍,犧牲的就剩下三個人。而且,只拍了登頂,沒拍下山。讓人感覺下山就好像一點問題都沒有地輕鬆。可以說是虎頭蛇尾。而且,成功之後,只有幾張報紙的圖片一筆帶過。第二次登頂,也就只有大本營地幾個人在那裡歡呼。這對於登山英雄和登山事件地整體烘托和重視程度以及重要意義表現得不夠精彩。沒有一種全部觀眾一起參與其中的興奮感和崇敬敢。對於個人犧牲和最後取得得成績得比例沒有掌握好。讓人感覺不是有所得而是有所失。失去了愛人得悲痛,很難在最後成功得時候頓感輕鬆,而是心裡留下了深深得情傷。讓人感覺因為登頂失去了愛人。其實,這種犧牲真得不可避免嗎?值得商榷。如可可以避免,那麼就是有些為了犧牲而犧牲得感覺。

五、音樂配置

配樂上沒有面對喜馬拉雅山的壯闊激盪。愛情沒有小橋流水的溫情。成功沒有壯懷激烈的澎湃。總之音樂老是跟不上節奏。讓人感覺不解渴的感覺。給人一種全片壓抑的感覺。

六、人物背景單一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人物背景介紹的太過簡單。前世今生的描述都太過單薄。需要補拍的場景太多。給人感覺到的畫面感嚴重不足。尤其是方五州,一開始就留鬍子,一直到15年後還是一樣的鬍子。啥變化都沒有。就像是,昨天登上去了,今天再登一邊的感覺。

七、故事情節不細膩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對於細節的把控上太粗框。相機,化石,照片。三大主要的串聯物件給人印象,全片就圍繞這幾個主題詞在發展。其他環節的展示太少。尤其是男女主之間的長達15年的愛戀,就是一封書信就一筆帶過,很難讓人信服。而且,下放10幾年直接一紙調令直接歸隊的設計讓人顯得太過倉促。一點內心掙扎和澎湃都沒有。

而且,吳京受傷後直接讓李國樑一個攝影記者當了登山隊隊長感覺有些突兀。

八、電影整個節奏混亂。本來能做成佛跳牆,最後成了雜燴飯。

電影主題沒問題,演員沒問題。通過拍攝花絮,可以看到演員們都非常拼命非常敬業。但是劇情設計,節奏把控,情節設計,劇情的興奮點,悲情點感覺就是相互亂扯,沒有一個主方向,老是讓觀眾,剛要澎湃,就被打散,斷斷續續的接不上勁。剛想熱淚盈眶喜極而泣,立馬拽回現實,為女主生命的逝去想要痛苦流涕。眼淚還沒留下來,又要歡呼雀躍成功的喜悅。還沒跳起來,又看到男主在埋跟女主的定情信物(化石)。這種想跳又跳不起來,一會兒激動的想哭,一會兒又悲傷的想哭。這麼分裂的情緒,讓觀眾非常迷茫。直接導致,最後,矛盾的心情,跳出了劇情,回到了現實。

好電影最強的就是代入感。這種層次斷裂的節奏很容易讓觀眾跳戲。根本就不可能產生一氣呵成,暢快淋漓觀影體驗。糾結從開始一直到最後。沒有那種酣暢通透只有不斷地糾結,一直到最後都糾結地不行。

假如方五州英雄再次成功登頂時,女主沒死,兩人在大本營成功牽手。來個大圓滿地結局。相信能好一些吧。畢竟人們總是喜歡看到英雄不死,而且好人好報是人們的衷心的期望和祝願。

犧牲精神和壯美事蹟的融合需要一定的藝術表現和合理的配比。如果拿捏的不準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攀登者》為什麼叫好不賣座的原因找到了

結語:

時代呼喚英雄,時代造就英雄。向為祖國建設奉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致敬!

如何電影能夠鼓舞人心,讓大家產生正向共鳴,會更加的讓人喜歡。祝福所有參與這部電影的演職人員在未來能夠拍攝出更多的好作品!並且可以票房大麥!

用心品讀,學問無處不在。

好好看劇,裡面大有學問。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論文報告書,觀劇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