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網購保險真的靠譜嗎?

網購保險有爭議,怎麼辦?

現在網絡購物越來越普及,網購保險業逐漸開始熱門。前段時間,小編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些關於網購保險爭議的文章。

那麼,如果通過網購保險產生仗義,銷售平臺扮演什麼角色?支付寶和微信裡都有可購買保險的通道,這裡我們以支付寶為例展開說明。

諮詢支付寶後,客服會給你回答:支付寶作為一個第三平臺只是代銷了保險公司的產品。

一旦發生糾紛,需要本人跟保險公司進行協商。

這在投保頁《服務協議》有明文解釋:


被朋友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網購保險真的靠譜嗎?


盲目買保險,以為是撿了便宜,最後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網銷渠道代理的保險,風險在於:很多代銷機構並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保險本身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金融工具,其中涉及的領域金融,法律,醫學等多各領域。

你走過的最長的路,是保險公司的套路。

其實,哪裡有什麼套路,是保險公司只是對條款和告知並沒有深入研究而已。

那麼,如果一定要自己在網銷渠道上買保險要注意什麼呢?那就是一定要看各種條款,注意健康告知。


看了許多保險糾紛案例,很多都是因為未如實告知引起的。許多人投保的時候,是不看健康告知的,而這當中藏著很多細節。例如:甲狀腺結節,乳腺結節都屬於健康告知中的腫瘤,諸如此類的症狀都不符合家健康告知。


被朋友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網購保險真的靠譜嗎?


如果你無視健康告知,一旦出險,很可能面臨拒賠。保險公司的理賠人員會根據被保人的就醫檔案去核實是否給予理賠。

案例:

2013年7月,徐某在兩家保險公司分別購買了重大疾病保險。

當年的12月,徐某查處了肺癌。

保險公司以徐某某投保只是存在不如實告知為由,於2014年11月5日,接觸了保險合同。

徐某將保險公司告上法院。

經保險公司調查發現:2012年5月,徐某因病住院治療,入院記錄中記載著“家族史”為:其母親有糖尿病史,出院記錄記載著入院診斷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

然而,徐某某在投保的時候,面對保險公司的健康告知所詢問到的以下幾個問題:

1父母是否有糖尿病?

2目前或者過去曾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

3過去3年內有無醫學檢查結果異常?

4過去5年內偶無醫學檢查結果異常?

徐某的答案都是“否”

經審理,法院認為:

徐某的行為構成了故意不如實告知。他投保之前所患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高血壓3級(極高危組)都是眼中的長期性慢性疾病,需要長期不斷關注與藥物控制治療以及門診治療。

徐某在訂立合同時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系明知應當告知事項情形下故意行為,足以影響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或增加保險費。‘

判決結果:原告徐某白素,並承擔案件受理費。

以上案例來源《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法院(2015)崇商初字第00005號民事判決書》


《保險法》第十六條:

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保險人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並不退換保費。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前款規定的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關於健康告知,有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

你有權不如實告知,一旦出險,投保前的就醫記錄,病歷,體檢報告乃至生存調查都可以作為保險公司拒賠的“呈堂證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