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24省狂建7.8萬充電樁,本土供應鏈究竟有哪些機會?

充電樁的供給不足,一直都是制約本土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痛點。

  據統計,2019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的保有量約51.3萬根,相比新能源汽車約381萬輛的保有量仍有較大缺口,這也持續加劇著國內充電樁建設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之間的矛盾。

大手筆!24省狂建7.8萬充電樁,本土供應鏈究竟有哪些機會?

  為緩解這種壓力,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整體大環境不景氣的局勢下保持增長。4月14日,國家電網宣佈啟動新一輪充電樁建設,計劃安排充電樁建設投資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項目分佈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湖南、青海等24個省(市),涵蓋公共、專用、物流、環衛、社區以及港口岸電等多種類型。

  其中,居住區充電樁5.3萬個,公共充電樁1.8萬個,專用充電樁0.7萬個,岸電設施150個。補齊居民區充電難、平臺互聯互通不足等行業短板,以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為動力,打造示範樣板,帶動社會資本共建共營共享,實現高質量發展。根據測算,這股動能可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超過200億元,並將大幅撬動從充電模塊、線纜接口、斷路器、IGBT、熔斷器、繼電器到充電機整條產業鏈市場。那麼,在這股能量的驅動下,本土供應鏈究竟有哪些機會?

  1、充電模塊及充電機

從成本構成來看,充電機和充電模塊是充電核心設備,佔據充電設施總成本的45%-55%。如今,隨著這股基建狂潮的湧動,越來越多本土充電機和充電模塊供應商正大規模導入這一波市場,並渴求能夠賺的盆滿缽滿。


大手筆!24省狂建7.8萬充電樁,本土供應鏈究竟有哪些機會?


  2、線纜接口

  作為連接活動線纜與電動車充電部件的關鍵模塊,線纜接口的好壞關係著整個充電樁系統的安全性。它由充電插座和插頭兩部分組成,其中充電插頭是在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的過程中,與充電插座的結構和電氣進行耦合的充電部件,它與活動電纜裝配連接或一體化集成組合充電線纜;充電插座就自不必說了,主要作用在於與電動汽車或供電設備耦合充電插頭的部件。

  而在這一市場,也盤踞著不少本土廠商,比如萬馬股份、中航光電、南洋股份、深圳惠程、德合科技、智慧能源、中利集團以及金盃電工等。

  3、IGBT

  IGBT不僅僅只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它也是新能源充電樁的核心部件之一,約佔到充電樁成本的20%。根據測算,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領域IGBT的市場規模約為6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市場約佔65%。

雖然在全球IGBT市場,盤踞著以英飛凌、三菱電機以及安森美等一眾國際大廠,並持續佔據著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尤其是車用IGBT市場。但如今,隨著國內在IGBT產業鏈“國產替代”逐步加速,本土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在IDM、芯片設計、封裝以及製造領域的領先企業,有望逐步形成與國際大廠分庭抗禮的局勢。


大手筆!24省狂建7.8萬充電樁,本土供應鏈究竟有哪些機會?


  當然,除了表格中所列出的以外,國內在IDM領域的代表企業還有吉林華微、中航微電子以及中環股份、重慶華潤微、揚傑科技和科達半導體等;而芯片設計領域,也有無錫同方微、紫光微電子以及無錫新潔能等領先廠商;製造方面也有上海先進以及華潤上華;模組方面的西安永電、宏微科技、威海新佳以及銀茂微電子也都是相當有潛力的企業。


  4、其他

  除上述關鍵部件領域的企業之外,實際上在充電樁內部更多模塊領域有所建樹的企業還有很多,比如配電濾波領域的森源電氣和思源電氣、斷路器領域的良信電器和北元電器、連接器領域的中航光電以及永貴電器、變壓器領域的特變電工以及華瑞易能,監控計費領域的國電南瑞和聚華科技等。而在這股充電樁設備大投資的背景下,如果國產企業能被設置更多的“綠色通道”,提升“國產替代”部件的份額的話,這些本土企業大有希望乘勢而起。

  小結:

  總之,儘管從充電樁整體關鍵部件的企業分佈來看,國產廠商的數量佔比相比往年正快速提升。但市場招標的競爭無疑是殘酷的,從務實的層面來看,本土企業想要在關鍵設備上贏得市場份額,還需要得到國家和國內市場多個層面的更多支持,如此才能直面與國際大廠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編者認為,本土企業大可從中國市場最關注的“性價比”以及仰仗本土化供應鏈的快速、便捷以及服務層面來“曲線救國”,靈活運用自身優勢,避開不足之處,方能點點滴滴去成就真正意義上的“國產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