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前弄明白5個問題


1、

為什麼買保險?----明確需求

保險是眾多金融工具的一種,在現實生活中能幫助我們解決相對應的風險問題。為什麼買保險?弄明白我們買保險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有什麼樣的問題或擔心怎樣的風險需要通過保險來解決。不同的需求有相對應的不同的保險產品。

只有明確需求了,我們才能有的放矢,在紛繁眾多的產品中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適合自己的產品。不會漫無目的的挑花了眼或是被引導偏向或是跟風盲從或是因人情關係,結果買錯了產品:或不適合自己或自己用不上或性價比不高,白花了錢。這時如果退保又要遭受不小的損失。


2、 給誰買?----明確對象。

首先,一個人自身有不同的年齡階段:少兒、青年、中年、老年。不同的年齡階段所面對的責任和風險不同,自然需求也不同。

其次,在一個家庭中有不同的家庭成員,有大人、老人、孩子。不同的家庭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以及會產生不同的需求,有大有小,有急有緩。所以一個家庭配置保險產品也有其對應性和先後次序。

大人的安全健康是老人頤養和孩子成長的基石和前提。所以,首先應當為家裡的經濟支柱(他或他們的家庭責任最大)配置保額足夠的保險,這樣即便家裡的經濟支柱不幸傷殘或身故,家裡也能獲得一筆足夠的賠償來維持生活水準,不至於風雨飄搖,生活品質一落千丈。其次為家裡的大人(不產生經濟收入)配置適度額度的保險,因為他擔負著照顧家庭(老人和孩子)的責任。最後為老人、孩子配置適當的保險。

從責任大小和預算多少兩個角度考慮,為家庭成員依次配置保險。


3、 身體狀況如何?----明確健康情況。

買人身保險繞不開如實告知,而如實告知裡大部分都是關於健康情況的。比如醫療險、重疾險、壽險都是需要健康告知的,保險公司審核我們的健康狀況而做出決定否能承保。在我國,健康告知用的是詢問告知方式,只需要如實回答問卷中的問題即可。而國外則是無限告知方式,相比而言,在我國買保險就輕鬆許多啦。

知道自身的健康情況在挑選保險產品時就能夠心裡有數,或挑選有針對性(如包含家族遺傳疾病)的產品,或挑選健康告知寬鬆的產品。如果不確定自身健康狀況是否影響承保,就需要讓保險公司進行評估核保。一般核保的結果有:標準體承保、非標準體承保(包括加費承保和免除部分責任)、延期承保、拒保。

一定要如實告知,能買則買,不能買就不買。有過既往病史或身體存在異常的最不可取的方式就是故意隱瞞,心存僥倖,這不僅會影響後面的理賠,嚴重的甚至還要被追究責任。


4、 花多少錢買?----明確花費。

一般來說,我們的年收入都是有數的,而日常必需花銷也逃不掉,剩餘可支配的錢更是有限的。而保險是需要花費的,一些險種還需要長期繳費,所以買保險請做好合理的預算。

一般來說,家庭每年保險的花費不應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每個家庭還是要根據自家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規劃。


5、 從哪裡買?----明確購買渠道。

當前保險銷售的主要渠道有: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銀行、電話、互聯網。

首先銀行和電話的產品多簡單明瞭,但保險類型較少,多是返還型或分紅型的。關鍵是沒有時間去詳細瞭解條款,短時間內下決策很容易買錯。所以一般情況下可以不予考慮。

最主要還是下面三種:

⑴保險代理人:這是人數最多的,也是我們最常接觸到的。其優點就是能面對面的詳細講解和跟蹤服務,缺點在於代理人素質良莠不齊,競爭激烈,其只能銷售本保險公司產品,以銷售達成為主導目標。

選擇保險代理人重點關注其專業性、客觀性和工作態度是否認真負責。


⑵保險經紀人

:也是比較有實力的保險銷售主體,近幾年發展很快,未來前景十分廣闊。在發達國家成熟的保險市場上,由保險經紀人承攬的業務佔70%以上,委託經紀人辦理保險業務早已成為國際慣例。

其優點有客戶利益為導向,根據客戶情況選擇市場上最合適的產品(在多家保險公司的眾多產品中比較選擇),詳細講解,在保險產品的對比評測和搭配上有獨特優勢。缺點是:目前人數還少、不為大眾所知,在部分地區可能還沒有。

選擇保險經紀人優先選擇品牌大的、服務佳、專業素質強的經紀公司和人員。


這兩種渠道有專人為您服務,相對更省心省時,有疑問可得到隨時解決,之後理賠時也有人服務,注重服務和時間少的客戶可選擇。保險這種產品的專業性也較高(包含法律、金融、醫藥等專業知識),我個人也推薦在這倆種渠道選擇。


⑶互聯網保險:近幾年呈爆發式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到互聯網保險渠道中。其優點:便捷,隨時隨地操作;信息透明度高;產品性價比高,更懂用戶。其缺點就是存在不正規的網絡平臺、信息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過度宣傳、監管漏洞等。

如果擔心賣的假保險,可以先確認:

①上“銀保監會官網—在線服務—查詢服務”查詢保險產品的條款名稱。

②致電保險公司客服進行確認。


在互聯網上購買保險,適合學習力強、動手力強、細心耐心、理性的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