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這裡是喀喇崑崙高原,它以平均海拔5300米的高度當之無愧的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域高原,方圓數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原野,千萬年來,成為人類無法生存的禁區,唯有數量有限的耐高原野生動物比如崑崙黃羊、盤羊、藏羚羊、狼、雪豹和鷹可以生活在這一片聖潔的雪域。

而1944年10月,為了把盟國支援給中國的抗戰軍用物資從印度的列城(克什米爾地區)送到南疆葉城,一群以維吾爾族同胞為主組織起來的170名馱工,帶著1600匹馱馬,帶上全程往返的乾糧,從南疆葉城出發了。

這是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幾條翻越帕米爾的古道中,最為艱難的一條,因為它從列城到葉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行程都在高海拔區。兩千多年前,《漢書 西域傳》曾經記載過這條古道,"臨崢嶸不測之深,行者騎步相持,繩索相引。險阻危害,不可勝言……"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10月,喀喇崑崙山夜裡的溫度已經接近零下二十度,一座接一座的大阪,冰天雪地,人與動物都承受不了極度缺氧的環境。夜裡睡覺,只能坐著眯一會,如果睡得太深,就有可能再也醒不過來了。為了緩解因血壓升高給馬匹帶來的劇烈頭疼,馱工們用尖針刺破馬鼻子,放掉部分血液,再繼續前行,以緩解馱馬的顱內壓力。

在翻越喀喇崑崙冰川的時候,即便是比較耐高原的新疆馬也受不了,只好在當地另顧了500頭犛牛,幫助馬隊穿越海拔5600米的喀喇崑崙山口。

從列城出發,一匹馬,馱兩套軍用汽車輪胎,26天,全程675公里,1000條輪胎,到達葉城的時候,有約80匹馬或因為勞累或因為高原反應或因為摔下懸崖葬身喀喇崑崙山。

馱工總領隊,一個叫木沙的維吾爾老人,在返回中國的最後一個大阪桑株大阪時,由於高度缺氧和身體虛弱,摔倒在數米落差的岩石上,當場昏迷過去,就再也沒有醒來。這一天,是1944年11月8日。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此刻,我就站在桑株大阪的古道頂端,我真想呼籲政府,在這兒給木沙和他的馱隊樹一塊石碑,就像內地為許多抗日英雄樹碑那樣。

在生命禁區開闢這樣一條運輸通道,擔任負責人的是從法國留學回來參加抗戰的青年學子陸振軒。今天,我們發現他當年寫的《馱工日記》,是這樣記錄木沙和他的馱隊的"……這次馱隊拉運抗戰物資,木沙他們呈現出了極高的愛國熱情,他們沒有向我要過工錢,也沒有向我提出過條件,一路上和我們患難與共,他們這種善良淳樸的愛國熱忱,給了我很大信心。"

——七十年前,就是這樣一批從留學歸國的學子到普普通通的百姓,在祖國最危難的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烈無比的愛國史詩。之後的日子裡,這條鮮為人知的國際援華通道先後四次大批量的運送過美國軍援物資計有:軍用汽車輪胎4444套,軍用布匹782大件,軍用裝油袋588件及一大批汽車配件、醫療器械和通訊器材等。

南疆的喀什、疏附、英吉沙、莎車和葉城等地,先後共投入運輸的馬匹多達5000多匹,數百名維吾爾族同胞參加的馱工隊伍。馬匹中,約10%死在了運輸途中。而在遇難的馱工中,現在能查到資料的,只有木沙、尼亞孜和達吾提等三人。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從今天的皮山縣桑株鄉出發,一路向南,翻越喀喇崑崙山,這條屬於古代絲綢之路的連接南亞中亞和中國的國際通道,由於今天的交通,已經被冷落了數十年,同時被冷落的,可能還有曾經發生在這條古道上的悲壯往事。而1944年冬至抗日戰爭結束期間,那些以馱馬為運輸工具在高原建立起來的國際運輸線,以及那些在"死亡之路"上驚心動魄的壯舉,雖然沒有刀光劍影,其壯烈程度,卻一點也不比刺刀見紅的戰場遜色。即便到了今天,我們在回想和緬懷的時候,同樣能感受到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悲憫與壯烈。

——絲綢古道今何在,喀喇崑崙天路開;馱馬逶迤冰川雪,自有忠勇雪域來。

許是因為,這一份壯烈太偏遠,被喀喇崑崙私藏了起來,所以,在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後的今天,才顯得如許凝重。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喀喇崑崙,被遺忘的壯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