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博陆侯霍光死了。宣帝以最高规格的葬礼送走了霍光,并封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

霍光同志生前极尽荣光,权倾朝野,指点江山,死了连葬礼都是皇家的待遇,儿孙们更是高官显爵,借着霍光的logo走路都带风。

什么是成功的标准?才华?金钱?地位?都不是,成功的标准是你姓不姓霍。

天下人都知道,汉宣帝刘询是坐着的皇帝,而霍光家族是站着的“皇族”。

霍光和他的老主子汉武帝在茂陵叙旧,他的儿孙们在京城日日尽看长安花。如何花钱是个问题,因为钱太多。

汉宣帝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们霍氏家族在长安城里各种作,很好,继续。没有人觉察出宣帝隐藏在笑容下的凛冽寒风。

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汉宣帝 【剧照】

汉宣帝自登基至今一直活在霍光的影子里,而接下来他将继承高帝(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的遗志重新书写历史,重显汉家神威。

而他们霍氏家族明显挡道了,一张为霍家量身打造的大网正悄然织就着,而霍家对此竟然毫无察觉。

汉宣帝没有急于出手,而是将霍氏家族的人明升暗降。温水煮青蛙,按步骤来,宣帝明白霍家的树大根深,事情做得急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霍家的人陶醉在风景中,而宣帝却在目不转睛的瞅着他们。

霍家人毕竟不是傻子,虽然做事不带脑子,但好歹出门带着眼睛,时间长了,他们也感觉不对劲,官越做越大,工作反而更加轻松,位置坐得越高,求人办事的却越少,当然,收入也在直线下降,对于金钱他们好歹是敏感的。

以前大臣给皇帝的奏书都要先经领尚书事霍山的手,而现在霍山连奏书的毛都见不着,用脚指头都能想明白,他被晾边上了。

霍家人开始集体发慌。

更让他们惊慌失措的是最近的一则流言,大街小巷都在传,许皇后当年是被霍光的老婆霍显害死的。

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许皇后 【剧照】

长安城满城风雨,作为皇帝的宣帝不可能是傻子。宣帝愈是不闻不问,霍家人愈是冷汗直流。

白天不懂夜的黑,黑夜不懂霍家人的心惊胆战,霍家人集体失眠。

一场霍家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在极其慌张的气氛中“隆重召开”。霍山开门见山,许皇后的死到底和咱有没有关系?

霍显:嗯。

乌云笼罩,霍山、霍禹、霍云瘫坐在地,谁都明白,接下来就是狂风暴雨。

原来当时霍显主使乳医毒死许皇后后,自己也惊慌失措,是霍光将此事压了下来,而其他成员对此毫不知情。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还是没有路,因为这条路是造反,霍家人选择了他们最不擅长的事情(他们最擅长骄奢淫逸)。

霍家人主动咬钩,宣帝唯有一网打尽。宣帝将霍家连根拔起,达到了绝种的效果,数千户人家伏尸(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什么叫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古有郑庄公,今有汉宣帝。

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郑庄公 【剧照】

可以肯定,汉宣帝早就想对霍家动手,只是时机未到而已。当年他被霍光迎立为帝,纯属走了狗屎运。霍光要归政于自己,他也很配合的及时拒绝,姜还是老的辣,您干。宣帝明白,霍光能废了昌邑王刘贺,同样也能废了自己。

最好的办法只能是隐忍,等待时机,或者熬死霍光,因为自己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霍光就这样春蚕到死丝方尽,终于蜡炬燃烧成了灰,game over。

汉宣帝忍受了霍光长时间的专权,汉宣帝忍受了爱人许皇后的枉死,汉宣帝忍受了霍氏家族的集体作威。大家都以为他是乌龟,但其实他是忍者神龟。

子玉个人觉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可以与汉宣帝做一下经验分享(宇文邕长期忍受宇文护专权,最终一举击杀宇文护)。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霍氏家族处于巅峰状态时,就有人预言了霍氏的灭亡(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只是霍氏家族把这话当成了臭屁,或者压根就没听着。

人们后来把霍氏的灭亡也归结于一次“乘车事件”。汉宣帝登基之始,拜谒祖庙,霍光和宣帝同乘一辆车(参乘)。宣帝浑身难受,呼吸困难,精神极度紧张,比针扎还难受(若芒刺在背),当然他可以确定这绝对不是病。后来换作车骑将军张安世,宣帝所有的不适烟消云散。

霍光:一次“乘车事故”引发的灭门案

▲张安世 【剧照】

宣帝几乎可以肯定,自己虽然是皇帝,但绝对是员工的心态,霍光虽然是下属,但气场绝对是居高在上。

一次“乘车事件”导致了霍氏家族的集体灭亡。

再说人家宣帝一首先是个正常人,二也到了执政独当一面的年龄,你霍光还把权利紧紧攥在手中,你当宣帝是后来的晋惠帝吗?

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司马光《资治通鉴》)。权利,是帝王的专属,作为大臣,长时间的据为己有,只能是在做慢性自杀。

怪不得班固批评霍光“不学无术”,读书太少,明理太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