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漢斯·昆德先生共育有子女四人,除長女伊爾澤出生於德國外,其他三人均出生於唐山,可以說唐山是漢斯·昆德先生一家的第二故鄉,他們與唐山人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並在為我中華民族求生存、謀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信看過南京大屠殺電影紀錄片的朋友,都一定還記得那位挺身而出救助2萬多名中國難民的德國博士 —— 卡爾·京特(音譯:卡爾·昆德),他就是漢斯·昆德的長子。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卡爾·昆德(拍攝於1940年)

卡爾·昆德在德國學習期間獲得了礦業博士學位,而後返回中國。起初他在中國的政府機構工作,直至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佔領我國東北,啟新洋灰在東北的銷售市場全部喪失。在這種情況下,1937年啟新水泥廠在南京建立了分廠,以便在南京一帶開拓市場。但就在這時,日軍佔領了南京,啟新公司的董事決定求助於卡爾·昆德先生,希望他能前往南京,保護江南水泥廠的資產。

卡爾·昆德先生接到通知後便毫不猶豫前往南京護廠,他一到達廠區就請裁縫製作了德國和丹麥國旗,懸掛於廠區周圍,以防日寇騷擾。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江南水泥廠難民營

8天之後,也就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日寇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附近的鄉親為了躲避日寇殘害紛紛跑到江南水泥廠避難,水泥廠一時間聚集了大量難民。卡爾·昆德先生一面組織人手搭建帳篷,一面派發糧食免費為難民提供食物,從小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他深知中國人民對中醫的信賴,故聘請了中醫為難民診治。除此之外,他還保護過很多抗日國軍官兵,著名的抗日名將廖耀湘將軍就是其中之一。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在卡爾·昆德先生的嚴密組織和嚴正交涉下,日軍始終未能進入江南水泥廠,在江南水泥廠避難的近兩萬名中國難民,無一人被日軍殘害。在那戰火紛飛、山河破碎的年代,卡爾·昆德先生展現了跨越國界的人道主義精神,這一義舉至今在南京市民中廣為流傳。

昆德父子不僅是中國人民患難之交的國際友人,更是對中國近代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幾近一生奉獻於中國水泥及陶瓷工業。漢斯·昆德被尊稱為“中國洋灰技術奠基人”,設計並生產出了中國第一桶合格的機制水泥,使水泥產業發展為唐山支柱型產業之一,並於1914年在唐山開始經營啟新瓷廠,促進了唐山陶瓷業的發展。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奧托·昆德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1944年 啟新瓷廠

漢斯·昆德先生辭世後由他的次子奧托·昆德繼續經營啟新瓷廠,從1931年到1948年奧托·昆德參與和獨立經營啟新瓷廠長達17年,許多新型工藝陶瓷產品都是由奧托·昆德先生主導生產的。他推動了中國陶瓷從傳統手工生產向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轉變,為中國陶瓷帶來了一場技術革命,也為唐山成為中國北方瓷都奠定了雄厚基礎。

患難之交的德國友人 —— 漢斯·昆德一家

奧托·昆德先生檢查陶瓷生產

漢斯·昆德先生一家是唐山近代工業發展中的代表性人物,唐山文旅集團旗下唐山文旅博物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將“漢斯別墅”修繕、建立為漢斯·昆德故居博物館,是希望更多人瞭解知曉這個正直、友善的德國家庭在中國留下的永不磨滅的歷史故事。歲月流逝,但漢斯·昆德父子在唐山、在南京,為中國人民所做出的貢獻,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