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如今3月已过,天气逐渐晴朗回暖,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也逐渐得到控制,不少企业已经复工,逐渐恢复了日常的节奏。


以往,“金山银四”是招聘的黄金阶段,也是企业HR最繁忙的时候。


今年遇到了新冠病毒,对企业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本该活跃的招聘市场几乎被“冻结”,为企业HR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巨大。


与此同时,这次疫情也是一个加速对企业和员工淘汰和升级的过程,对HR来说也不例外。


在疫情之下,HR的招聘工作应该如何进行?如何应对疫情调整招聘的方式?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招聘前:“清点兵力”


疫情期间,很多HR为了填满职位空挡,饥不择食的招纳人员。


但是招聘工作不能一味地填补职位,而要为企业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和流程,梳理一套可靠的工具和方法。


正如水心、赵治国、张胜利的著作《招聘管理实操,资深HR手把手教你做招聘》中所说:


“如果在招聘前用人部门就能够明确用人需求,将给招聘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并且节省大家的时间和招聘成本。


对于招聘工作而言,明确需求是顺利开展招聘工作,选拔合适人才的基础。”


招聘过程中招聘标准不明确,用人部门有时看重专业,有时看重过往经验,有时看重沟通表达、形象等问题。


HR从而对需要招聘的人选要求很模糊,不能准确定位,影响招聘的质量和效率。


制定完善的招聘战略和招聘规划能帮助HR招聘工作在战略性、前瞻性方面做得更好。


同时在大数据时代,HR需要对数据敏感,做好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和架构比例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质量进行评估。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调整招聘方式和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的创新和改变,招聘行业也是如此。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网络招聘、视频面试、线上入职的方式成为HR工作方式的最佳选择。


很多企业的HR在招聘网站上也是各显神通,粉笔网总裁袁东更是在粉笔APP上开空中宣讲会直播,随后公司平均每天收到上千份简历。


而通过线上招聘,视频面试,省去了招聘者在路上的时间,也加快了找工作的进度,面试效率翻倍,也为公司节省了不少成本。


作为一名合格的HR应该学会应对各种情况,顺应时代,迅速调整最佳的招聘方式,寻找最佳招聘渠道。


如此不仅能为企业节省成本,还能够取得翻倍的招聘效率和效果。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严格筛选简历,认真调查背景


筛选简历,即从申请职位的所有简历中选择非常适合企业的简历。这看上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细节问题。


一份合格的简历,里面的信息一定是完整的。对简历信息不完整的,建议直接剔除。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面对简历中的虚假信息,也要严格甄别,比如工作时间前后矛盾、公司规模刻意夸大等等。


作为HR要严格筛选简历,判断真假,进行背景调查,尤其是对学历、前工作单位离职原因以及任职时间。


招聘官在筛选简历时,可以参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和企业招聘岗位的需求对人才进行筛选。


例如,企业招聘岗位需要一名经验丰富稳定性强的人,那么可以找年龄稍微大一点的人。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打造完美的面试第一印象


在疫情期间,面试官通过视频面试、线上招聘,固然能够提升办公效率,但与此同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


视频面试对不同专业的求职者带来不同的境遇,很多求职者面对镜头有不适感,会影响面试结果。


一些求职者不了解线上招聘的流程,遇到技术问题,会存在卡顿或者无法连接的现象,影响求职者和面试官的判断。


线上很难判断招聘信息的真假,同时也很难判断简历的真假。


面试官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容貌、衣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以便给求职者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


其次要尽量说话清晰有逻辑,亲切有礼,缓和气氛,以便让求职者放松情绪,得到更好地发挥。


面试结束,即使是视频对话,也要礼貌告别。


疫情后期,HR如何高效做招聘?做好这5件小事就行

入职和离职都不能大意


招聘官要招聘员工入职,自然也要面临员工离职的情况。


但是不管是入职还是离职,招聘官都要严格对待,避免后期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带来纠纷。


入职时,发送完offer,HR的工作才是正式开始,因为很可能下一秒就收到入职者的拒绝信息,而在员工入职后,也一定要切记准备资料要齐全。


员工转正考核也是招聘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招聘官而言,要做好新员工的转正考核工作,必须明确考核流程以及考核方式。


最后,令HR最头疼的就是离职。


而离职在新生代群体中更是频繁发生的事,所以HR们更要注意在离职过程中的一些事项。


涉及劳动纠纷、商业机密、业务对接、士气受损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仔细规避风险,做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